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2021年九年级第三次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2021年九年级第三次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2021届九年级第三次调研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须用
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
8
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2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
A.脊梁(jǐ)贮蓄(zhù

压轴戏(zhóu)
奄奄一息(yǎn)
B.
隽永(juàn)
荫蔽(yīn

煞风景
(shā)莫衷一是(shì)
C.
震撼(hàn)
脑髓(suǐ

和稀泥(huò)
焕然一新(huàn)
D.
风靡(mǐ)
同胞(bāo)
试金石
(shì)
一如既往
(jì)
2.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A.中考又要体育加试了,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时间进行锻炼,锻炼要讲究科学,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锻炼方法。
B.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刚刚迈进初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中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C.看了半天,觉得那几篇散文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还差强人意。
D.一个人如果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2分)
A.中国新冠疫苗接种人数近
6500
多万,目前,中国已有4款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并且为全国民众免费接种。
修改∶把"多"去掉。
B.近日,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勘探、深入调查,新发现
6个"祭祀坑"。
修改∶将语序调整为"深入调查、勘探、发掘"。
C.西方耐克及阿迪达斯等品牌宣布,要抵制棉花,宣布将不会使用我国新疆地区生产。
修改∶结尾加"的棉花"。
D.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自觉地树立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修改;"一个人"和"只要"调换顺序。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B.《观沧海》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20
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D.《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豁生,唐代诗人。
5.选出下列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词的上片记叙出猎情况,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场面的热闹,"老夫"与"狂"构成对比,颇有悱恻的意味。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又写出了千骑奔腾时的壮阔场景。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我报知全城百姓随我狩猎,作者自喻孙权,仿效孙权射虎,突出表现作者少年狂气。
C."鬓微霜,又何妨!"写出自己不在意衰老,希望朝廷能重用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说什么时候朝廷能重用自己呢?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是"终将"的意思,刻画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以"天狼"借指西夏军队,表达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精神,诗风粗犷豪放。
6.名著
(1)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西游记》中唐僧一行到观音寺歇脚,孙悟空争强好胜非要把唐僧的锦斓袈裟拿出来显摆,袈裟后被黑熊怪夺取。
B.《水浒传》中,黄泥冈事发后,济州府派人要捉拿晁盖等人,宋江借故稳住缉捕,然后去给晁盖等人报信,让他们逃走。
C.英国作家笛福在《格列佛游记》中写到格列佛在飞岛国参观拉格多科学院,作品通过揭露他们的荒诞不经的课题,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忧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了解到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为抢修铁路奋不顾身的事迹,他不禁感慨道∶
"这些人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2)某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阅读心得,请你将心得补充完整。
(2
分)
故事∶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心得∶我每一次阅读《
》这本书,我都会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例如故事中的画线句子,我读出了坐车人
的形象,这也正如鲁迅笔下的看客。这也是祥子命运的一个原因。
7.综合性实践(3分)
目前,个别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张文宏说∶这不是疫苗的问题,这是人性的问题。很多东西得不到的时候特别盼望,一旦能很方便地得到时又会犹豫。新冠病毒在将来会成为一种常驻病毒,一直会有。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接种疫苗的理由很简单;万一将来感染了,我没事。社区让大家主动接种新冠疫苗,作为一名社区义务宣传员,你将怎样向大家宣传?
徜徉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长廊里,"美"无处不在。读语段,填写诗句(13
分)
(1)美在自然∶
《观沧海》中有"水何澹澹,________.。"《夜雨寄北》中有∶"君问_____,归期未有期,_______"。《泊秦淮》中有∶"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钱塘湖春行》中有∶"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2)美在思念∶
面对家书,李商隐慨叹∶"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面对古道苍凉马致远吟唱∶"古道西风瘦马,____
,______"面对大江直流王湾低吟∶"乡书何处达?___
(3)美在气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下∶"

在《富贵不能淫》中写下∶"_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12
题。(12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资治通鉴
马陵之战》)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望其旗靡
孙子度其行
公与之乘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C.
彼竭我盈,故克之
彼三晋之兵
D.
公将鼓之
遂成竖子之名
10.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12.【乙】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看出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3.长勺之战和马陵之战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
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14—18
题。(18
分)
亭亭山上松
(1)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流青滴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身心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
(2)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涩,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走了几步,又念∶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3)教我读诗的人叫李浩林,清瘦的脸。头发浓密微卷,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吹笛子,是干净清俊的男子。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岛上教书。
(4)海岛上的小学校环境简陋。两排破旧的房舍就是教室。有的老师受不了岛上的寂寞,待上一年半载就调走了,他却执意留下来。有一回语文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高山陡崖上,斜逸出一株松树。让我们看图写一段话,同学们嬉笑着说,这树漫山都是,有啥可讲的嘛。
(5)李老师不急不慢地说∶
可别小瞧了它,这是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一粒种子被一阵风或是一只鸟,携落在危崖石壁间。寒风不惧,冷雨不侵,它铆劲地长,努力思考,如何才能长成一株苍郁的、坚劲的傲然翩立于山巅石隙处的松,"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李老师开始领着我们朗读起来,读得那样好,那样富有激情,我不觉心潮澎湃。
(6)那以后一进入林中,我会留心地看,一棵棵松树或直立挺拔,或虬枝横展,皆坚劲而秀逸,独立而峻朗。尤令人惊叹的是,偶一仰头,一棵松树突兀于高崖之上,一抹苍碧,犹如一团绿云。
(7)海岛的冬天寒风吹彻,因而一到深秋,老师便组织我们去山上捡松塔。正走着,小龙忽停下脚步,惊叫道,那是什么?我望过去,一堆乱松枝中半掩着个灰扑扑的麻袋,走近细瞧,袋口捆扎处有斑斑黑红色的血迹,散发出难闻的腐臭味。
(8)那年正热播《神探亨特》,我思忖片刻,___。小龙虽极不情愿,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哭丧着脸说,你快些回来,我怕!
(9)那天随同我和李老师一起返回的,还有两名警察。现场被一条红绳拦起,将围看的人挡在外面。我离得远远的,吓得半捂住眼,有人在窃窃议论着,空气顿时凝重起来。麻袋解开,里面裹着一头猪。警察转身对大伙说,看情况是猪染上瘟病而亡,被主人抛到了山上。散了吧!
(10)第二天早晨,我和小龙一进班,屋里炸开了锅。同学们兀然爆笑起来,瞧,咱们的"大侦探"来了。我的脸由白转通红,又变成茄子紫,头垂了又垂。笑浪一阵阵地涌来,如水花四处迸溅,简直要把房顶冲翻了。待李老师拎着包走进来迈到讲台上,站定,他们仍大笑不停。我和小龙被挤到墙边,怅怅茫茫地愣站着。
(11)李老师挥挥手说,别闹了,快回位坐好。今天咱们发糖,谁捡的松塔多,糖也就分得多。李老师从包里掏出糖来,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堆在桌上。糖很快分完了,却没有我和小龙的。正讪然间,忽听老师喊到我们,犹疑地走上台,我俩各领到三颗大白免奶糖。
(12)同学们惊异地睁大眼睛,又羡又妒的眼神很不服气。李老师的目光在人群中扫来扫去,而后,猛地抬高噪门说∶今天受奖励的这两位同学,在遇事时表现得勇敢、爱思考,沉着冷静,真是好样儿的!
(13)少顷,教室里响起繁乱如雨点般的掌声。我愣住了。就像个将要沉入幽深湖底的人、忽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起。我暗松一口气,眼中浮起层薄雾,脸上却闪起了笑。
(14)寒冬过后,和暖的春风徐徐吹来,我又漫步在山林中。到处淌动着花朵的清芳,和着松脂的幽香气息,简直令人熏然欲醉。一想到几个月后将要毕业而后要去岛外念初中,我心里多少有些伤感。
(15)耳畔再度响起了笛声,由远及近,低回、尚沉,不及往昔清亮明快。我仿佛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倚松而立。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地感到静夜流水般的笛声里,有着怎样的深沉无言的寂寞啊!仿佛又听见那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吟诵。
(有改动)(2020.2.28《读者》)
14.选文写了李老师哪几件值得称赞的事?(4
分)
15.结合上下文,在(8)横线上补充我说的话及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3
分)
16.
结合语境赏析(10)段画线句子。(4
分)
笑浪一阵阵地涌来,如水花四处进溅,
简直要把房顶冲翻了。
17.选文第(13)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第(4)段画线句交代海岛工作环境的艰苦,也暗示岛上生活的单调乏味,衬托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B.选文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C.选文第(10)段中同学们称"我们"是"大侦探",是嘲笑"我们"对案件的错误推断。
D.选文第(14)段"我""心里多少有些伤感",主要是因为对李老师的不舍与依恋及对同学嘲讽的厌恶。
(三)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9—23
题。(15
分)
"沙漠守护神"胡杨林
①享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之美誉的胡杨,千百年来,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被人们称为"沙少漠守护神"。
②由于胡杨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因此,构成了丝绸之路沿途高大壮观的绿洲森林景观和生态屏障,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历史上,胡杨与丝绸之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④起源于西汉的丝绸之路,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中亚和西亚国家而到达地中海,罗马是终,点,
全长
6640
千米。而胡杨分布区曾是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一度辉煌的丝绸之路的绿洲地区。
⑤阻挡风沙侵入。
这是胡杨林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的为荒漠绿洲撑起

然生
太屏障,还创造
了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的肥沃土壤。
⑥同时,作为荒漠河岸林,胡杨还具有保护河岸、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稳定河床作用,且还是"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不仅如此,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
"楼兰道"、尼雅等古国文明的消失,从反面说明了胡杨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对现代"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警示作用。
⑦胡杨全身都是宝,木可成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的建筑和家具用材。叶为上好饲料,绿叶、枯叶以及幼嫩的枝梢,均可使用。胡杨碱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配料等。此外,胡杨的木纤维质量最好,更是上好的造纸原料。
⑧胡杨林对荒,漠绿洲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林业部门研究发现,以新疆和田河流域胡杨林生态价值估算为例,面积为
3.184
万公顷的天然胡杨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为
6.72
亿元/年,约为整个和田地区全年
GNP
(国民生产总值)的19%。
⑨来自中国绿化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胡杨林面积约为
64.8
万公顷,最大的胡杨天然林集中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我国,胡杨的分布与古丝绸之路路线完全契合。胡杨沿着我国"丝绸之路"西去的咽喉——河西走廊开始分布,至敦煌,西出阳关,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直至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
⑩目前,我国胡杨林面积有
39.5
万公顷,约占全球胡杨林总面积的
61%,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青海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这
5
个省份。
?"中国是胡杨第一大国,在胡杨林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值得推广的技术和案例。"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表示,对于陆上"丝路"国家相对严峻的胡杨生态现状和薄弱的保护和修复能力,中国应主动提出胡杨林生态修复合作构想,加强胡杨林保护和修复。
(选自《科普时报》2020年
11
月1日,有删改)
19.选文标题有哪些作用?(3
分)
20.选文③段说"历史上,胡杨与丝绸之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3
分)
21.阅读选文⑤—⑧段,说说胡杨林有哪些价值?(至少写出三点)(3
分)
22.选文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23.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因为胡杨林构成了丝绸之路沿途高大壮观的绿洲森林景观和生态屏障,所以胡杨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
B.西汉时期胡杨分布区曾是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一度辉煌的绿洲地区。
C.
胡杨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对现代"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警示作用。
D.中国是胡杨第一大国,中国应主动提出胡杨林生态修复合作构想,加强胡杨林保护和修复。(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24—28
题。(15分)
材料一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③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
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
④谨,就是
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
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苗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
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⑤和,就是不要发脾气,
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
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⑥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
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
⑦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些好习惯。
无论是做人、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材料二
①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成就事业的助力器,但是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时候、小事情上开始,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即使是不起眼的习惯,也会成为每个人收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②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因此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掌握课本知识,我们还要积极主动的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东西,借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连续不断的积累,相互之间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因此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学校时,要遵守校规班纪,维护集体荣誉,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要做到语言文明礼貌,行为举止大方,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中互厉共勉、共同进步。
④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因此就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习惯。我们不但要细心体会欣欣向荣社会画卷,而且要在困难面前、挫折面前甚至失败面前,保持一种不屈不挠、奋发上进的精神,"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美好的理想、伟大的抱负正是在一波三折中逐渐历练出来的。
材料三
①很多人折服于习惯的力量,认为习惯使人无法阻挡,只能听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诚然,习惯有强大的惯性和势能,但习惯的"方向盘"其实握在自己手里。好的习惯可以听任,享受那种自由与奔放。但坏的习惯就可能让你减速、变轨、转向,最终与愿望背道而驰。
②我们说,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这体现在个人对习惯"方向盘"的控制上,就是基本依赖外在力的作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驱力。一旦外力松了,就会前功尽弃。
③诚如古人所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小养成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久形成的坏风气.,改变起来有难度,其至让人浑身不自在,但并非真的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研究结果表明,3
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
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是以,习惯大多是后天养成的,只要不断改变和坚持,再顽固的恶习也会消于无形。
④很多人深信"性格决定命运",把一个人的成功归结干自幼养成的优良品性,却忘了追问性格从哪里来。事实上,对于那些"高效能人士"来说,他们完整的人生轨迹乃是;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播下一种思想"的时间节点,往往是在一生的任何时刻。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
"朝闻道,夕死可矣",讲的就是一生中都要寻找改变提升自己的契机,去寻求升华自己的机缘。也正因此,哲人如是感慨"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
⑤因而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好习惯的"方向盘",不打滑、不松劲,让好习惯不断形成惯性,积聚势能。一旦习惯成自然后,坏习惯就很难再来敲开门。这样,你的人生就会幸福。
阅读材料一,选出对材料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中学生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注重治学的方法更重要。
B.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大学里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绝对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C.勤谨和缓四个字,可以看作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D.
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
25.
阅读材料二、说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培养哪些习惯?(3
分)
26.材料一、二、三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加以分析。(3
分)
27.
结合选文说说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哪些意义?(3
分)
28.阅读材料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3
分)
三、写作(满分60
分)
29.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
请以"历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朋友不是书,它比书更绚丽;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动听;朋友应该是诗——有诗的飘逸;
朋友应该是梦——有梦的美丽;朋友更应该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请以"朋友,_______"为题目,进行写作。
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
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
分)(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A
,2分;
2.A
,2分;
3.D
,2分;
4.B
,2分;
5.C
,2分;
6.(1)C
,2分;
(2)《骆驼祥子》,1分;冷漠无情,自私麻木,1分。此题共4分。
7.此题无唯一答案。
示例:(1)大家好!新冠病毒将来会成为一种常驻病毒,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不要再犹豫了,接种疫苗利国利民利己,一旦病毒来临,也不会被感染。请大家消除顾虑,主动接种新冠疫苗,自己安全,他人安全,社会才会更安全。3分。
8.此题有错别字不得分,每句1分,共13分。
(1)山岛竦峙;巴山夜雨涨秋池;烟笼寒水月笼沙;乱花渐欲迷人眼。
(2)却话巴山夜雨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归雁洛阳边。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阅读理解(60分)
D
,2分。
(1)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了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分。
(2)
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2分。此题计4分。
11.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每处1分,共2分。
12.写孙子以减灶之法麻痹庞涓而战胜庞涓的故事,1分;有智慧(善用兵),1分。此题计2分。
13.知己知彼,1分;抓住战机,1分。此题计2分。
14.李老师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岛教书并执意留了下来,1分;李老师告诉我们松树会思考并叫我们读诗,1分;为抵御寒冷,李老师组织我们上山捡松塔,1分;李老师给我们发糖,表扬我们遇事时表现得勇敢、爱思考、沉着冷静,1分。此题计4分。
15.我压制着紧张的心情,故作镇静的说:“你在这儿别动,我回去找李老师,让老师来看看,1分;理由:因为受那年正热播的《神探亨特》的影响,我怀疑可能是命案;自己胆小,不敢上前打开麻袋去看;自己对李老师充满信任与敬佩,2分。此题计3分。
16.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笑声之大,1分;同学们对我和小龙错误推断的嘲笑,1分;突出我内心的怅然和羞愧,1分。此题计4分。
17.场面描写,1分;写了同学们掌声的热烈,渲染了一种热烈友好的气氛,1分;烘托同学们对我们的敬佩,1分;表现李老师懂教育方法,1分。此题计4分。
18.
D
,3分。
19.交代了说明对象:胡杨林,1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胡杨林对沙漠生态环境保护和稳定方面的作用,1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此题计3分。
20.胡杨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1分;胡杨分布区曾是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一度辉煌的丝绸之路的绿洲地区,1分;在我国,胡杨的分布与古丝绸之路路线完全契合,1分。此题计3分。
21.阻挡风沙侵入;胡杨还具有保护河岸、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稳定河床的作用;且还是“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胡杨木可成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的建筑和家具用材;叶为上好饲料;胡杨碱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配料等;胡杨的木纤维质量最好,更是上好的造纸原料;胡杨林对荒漠绿洲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
此题写出三点即可,计3分。
2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分;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杨林对荒漠绿洲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1分。此题计3分。
23.A
,3分。
24.B
,3分。
25.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1分;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1分;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习惯,1分。此题计3分。
26.示例:材料一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缓对做学问的重要性,1分;缓的习惯培养的重要性,1分。此题计3分。
27.养成良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1分;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成就事业的助力器,1分;人生会幸福,1分。此题计3分。
28.树立远大理想,1分;给自己定计划,1分;找老师家长监督,1分。此题计3分。
三、写作(满分60分)
一类文(54—60分)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二类文(48—53分)较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挚、健康,内容较具体,中心较明确,语言大体通顺(病句不超过3个),有个别错别字,结构较完整,有条理。
三类文(40—47分)基本切题,思想尚健康,有一定中心,内容较简单,欠具体,语言大体通顺(病句不超过6个),有少量错别字,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参考译文:
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边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反倒叫这小于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