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粉碎“四人帮”后,“左”倾错误没有得到纠正的主要原因是(  )
A.冤假错案没有纠正
B.邓小平没有恢复全部职务
C.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盛行
2.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3.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
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5. “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7. 学习历史一定要分清史实与观点。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8.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是(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 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 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 0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1. 2015年9月22日,正在美国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在西雅图当地政府和友好团体举行的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2.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它歌颂了一位中国伟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
A.深圳、珠海等搞经济特区试点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14. 近代史上,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最大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15.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 ) ?
A.?加强民主建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3)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
(4)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17. 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3)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1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中国农村改革”指什么?
(3)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DCC 6-10DCCBB 11-15BACAD
二、非选择题
16.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地区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50年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四川省和安徽省
(4)说明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7. (1)邓小平。决策是改革开放。
(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8. (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4)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