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文化大革命”后,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  )
A.它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
B.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它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
1978年12月22日,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通过收音机收听一次关系中国发展命运的会议公告,他们听到的内容是(  )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B.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
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
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4.
如图,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5.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6.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
(  )
A.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
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D.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
7.
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  )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8.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9.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
下列属于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形成的格局是(  )
A.由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到边疆城镇
B.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C.由边疆城镇发展到内地城市
D.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1.
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A.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12.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为。”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3.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14.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
B.改革经营模式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
D.
扩大企业自主权
15.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2)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4)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17.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土改以后,中国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生产工具和资金都严重缺乏,而且由于个体农业的极端分散性,决定它不能兴办较大规模的农用水利建设,遇到灾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鉴于此,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材料二 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的弊病,又继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某些统一经营的职能,使多年来新形成的生产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当时为什么要实行合作化?
?
(2)材料二中“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意思?而农民承包到的是什么权利?
?
(3)请调查现在当地的农村和改革之初有什么变化?(衣、食、住、行;生产、生活、休闲等),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
(4)今天,你所在地区的农村在经营方式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18.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下图为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标语牌。
1958年、1959年、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2亿吨、1.7亿吨、1.435亿吨。
材料三
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
000斤
(1)材料一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
(2)在1958年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材料中数据说明了什么突出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3)哪一项政策给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及身边的变化,就政府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CC
6-10BCADB
11-15BBCDC
二、非选择题
16.
(1)“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17.
(1)分散的农业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力,与工业发展极不适应,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土地仍然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承包到的是土地的使用权。
(3)提示:对比
(4)提示:调查或查阅资料
1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造成三年粮食产量下降。原因: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