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决定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苏联撕毁合同 ③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其中,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5.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 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大跃进运动的严重破坏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6. “文革”期间,刘少奇被诬陷的罪名有( ?) ①“叛徒”?②“内奸” ③“工贼”?④“反动学术权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增长率由之前的8.2%下降为6.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由之前的6.2%下降为4.9%;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这表明“文化大革命”时期( ) A.党和国家受“左”的错误影响 B.科技和文教事业发展停滞 C.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D.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9. “四五运动”的目的是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 ) A.林彪 B.江青 C.王洪文 D.四人帮 10.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11. 1970年4月,我国用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人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 12. 我国的“两弹一星”成就不包括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13.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这个事件发生在( ) A.1955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15.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和民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下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 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 (2)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2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1966年~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收入 1966年 2534亿元 558.7亿元 比上年增加 17.3% 24.4% 1967年 2104.5亿元 419.4亿元 比上年下降 近10% 25% 1968年 2015.3亿元 361.3亿元 比上年下降 4.2% 13.9% 材料二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值 3967亿元 比上年增加9.2% 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亿元 比上年增加 5.6% 国民收入 2318亿元 比上年增加8.3% 材料三: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 工农业 工 业 农 业 总产值或收入 4504亿元 3219亿元 1285亿元 比上年增长 11.9% 15.l% 4.6%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什么情况?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试加以简要评论。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DC 6-10CACDA 11-15BDDDA 二、非选择题 16. (1)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2)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后果: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起来。 (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4)略(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评价) 17. (1)1966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但1967年~1968年急剧下降。原因: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67年~l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国民经济明显好转。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积极解放老干部,使各方面工作有转机,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全面整顿,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纠正“文革”错误,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交通堵塞现象消除,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3)“文革”打断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造成巨大损失。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抑制,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绝不是“文革”带来的,如果没有“文革”,成绩肯定会大得多。 18. (1)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