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新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动物与环境知识点所有动物的生存跟环境有关,环境可以改变一切。2、丹顶鹤生活在湿地里。3、丹顶鹤颈长、嘴长、腿长,它们更适应生活在草地、沼泽里。4、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5、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6、在鸟类的身体结构中,鸟喙的形态差异非常明显,这与鸟的食物类型有关。7、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阳光、温度、空气、土壤不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8、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动物的踪迹。除了湿地之外,还有草原、森林、沙漠、海洋、池塘、河流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9、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为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10、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能在花园或庭院中的石头、花盆下面看到它们。11、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步骤:(1)将20只鼠妇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放鼠妇)(2)使盒内形成一侧透光、一侧遮光的环境(设环境)(3)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察现象)12、许多动物的身体颜色与它们所处环境的色彩近似。例如,绿草地上的蝗虫,是绿色的;山地的蝗虫,是黄褐色的,这种现象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13、蝗虫“保护色”实验:(1)模拟蝗虫(2)模拟环境(3)撒蝗虫(4)找蝗虫14、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5、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洄游等。16、伯劳和家燕是我国常见的鸟类。伯劳属于留鸟,通常不迁徙;而家燕属于候鸟,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去温暖的地方过冬,或到合适的地方去繁殖。17、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中有“东飞伯劳西飞燕”的诗句,这就是成语“劳燕分飞”的来历。18、留鸟不迁徙,候鸟不一定迁徙,但可以换羽、换毛。19、在自然界中,有的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有的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蝉螳螂黄雀21、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在一片草原、一片森林,或者一个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食物链。22、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因此食物链之间交错相连,构成复杂的网状关系——食物网。23、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不同的生物在食物链中起着不同的作用。24、动物与青草等植物形成了一个食物网,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某种生物大量减少,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25、如果某种生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灭绝了,会对食物网产生影响。26、在自然界中,如果一种动物灭绝了,会造成生态失衡,如果更多动物灭绝了,会因生态失衡造成灾难性后果。27、蝗虫会危害庄稼,但也不能把它们全部消灭。28、不同种类的生物共栖一地,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片树林、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29、将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和金鱼藻、皇冠草等水草,以及水、泥沙等放入一个合适的瓶子里,留一些空间容纳空气,就成了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生态瓶。30、生态瓶的制作与实验:(1)洗瓶子(2)放沙石和植物(3)放水生动物(4)贴标签31、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它们的生活环境由阳光、水分、泥土、植物、动物、空气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