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用史实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三国隋朝元朝明朝清朝近代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派人去流球设置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1895年《马关条约》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收回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今台湾问题的由来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军败退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不同?历史遗留问题VS内政问题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邓小平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演变大陆对台政策演变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时期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武装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71-73页完成两岸关系的发展表格两岸关系的发展时间事件意义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汪辜会谈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1995年2005年2015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民间团体;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江泽民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会见马英九“和平之旅”;两岸关系新发展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的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二、日益密切的交往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二、日益密切的交往二、日益密切的交往二、日益密切的交往拓展延伸在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合作探究作为中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1)践行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坚决拥护祖国统一。(2)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日益密切的交往大陆对台政策演变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推动当堂小结1、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种变化()A.反映了到台湾旅游的大陆居民越来越多B.说明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越来越密切C.体现海峡两岸人民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D.显示了“一国两制”的构思成功实施BB当堂测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2.掌握两岸关系的变化表现及其标志性事件,两岸关系密切交往的原因和表现。3.了解阻碍两岸统一发展的因素;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难点】重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变化表现。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知识结构梳理】【课标内容】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时间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确立“ ”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两岸关系的发展时间内容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 ”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 原则”的共识,这就是“ ”?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2.日益密切的交往(1)原因:“”基本方针的指引;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2)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合作探究】1、在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作为中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基础巩固】1.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原则D.互补互利原则2.目前,阻挠两岸统一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B.台湾当局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C.民进党蓄意制造分裂,不断鼓吹“两个中国”D.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多年前,海峡两岸人士不断为遥不可及的通商、通邮、通航而奔走呼吁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此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相继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③开创了两岸交往的新时代;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香港回归祖国是何时实现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香港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 ……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2)“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中的台湾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能力提升】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一.“…….火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C.前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D.前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后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台独势力;国家反华势力的干涉2、(1)践行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坚决拥护祖国统一。(2)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基础巩固】AACB5、(1)1997年7月1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国卓有成效的外交谈判;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台湾从此与大陆分离。(3)“台独”分裂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等。【能力提升】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导入视频台湾.mp4 影响台湾回归因素.mp4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pptx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