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浮力授课班级初中九年级章节名称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学时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的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过程和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浮力产生的原因及物体浮沉的条件,从而学习识别浮力浮、沉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浮力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学生特征所教授对象是15岁左右的中学生,在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同时也是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现象。为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2.1-1知道知道浮力的基本概念。12.1-2知道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12.1-3理解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12.1-4理解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种类12.1-5运用运用物体浮沉的种类的条件判断浮沉类型。12.1-6理解、运用理解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能够简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时,不直接引入F浮=ρgV公式,通过实验结论F浮=G排液来,再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计算液体重力G=ρgV来推导出公式:F浮=ρgV排,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由来进行推导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对课堂习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2.1-1知道计算机课件:文字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EC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上都会产生浮力1min自制12.1-1理解计算机课件:动画、图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EB理解浮力的概念2min自制12.1-2知道计算机课件:文字、图一切力都有方向,那么浮力的方向?GA2min自制12.1-2理解计算机课件:文字竖直向上AG理解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min自制12.1-3知道计算机课件:文字、图、动画为什么会产生浮力?FE浮力是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5min自制12.1-4知道计算机课件:文字、图、动画物体浮沉的条件FC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5min自制12.1-4知道计算机课件:动画物体浮沉的种类FC如果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5min自制12.1-4理解计算机课件:动画物体浮沉的种类FI加工信息2min自制12.1-5理解计算机课件:动画判断下面物体浮沉的类型AE迁移知识3min自制12.1-6知道计算机课件:文字呈现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HG提高兴趣和动机2min网络12.1-6理解计算机课件:文字、动画阿基米德原理EGF浮=ρgV排10min网络12.1-6理解计算机课件:文字、图运用阿基米德原计算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GF迁移、运用知识5min网络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12.1-6:①F浮=G排G排=ρgVF浮=G排=ρgVF浮=ρgV排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复习旧知识复习以前如何来计算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开始上课时,先前同学起来复习回忆如何计算液体的重力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起学生注意,要开始上课了,二是在本节课中要推导出公式:F浮=ρgV排时,需要用到计算液体重力的公式,这样起到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定的知识铺垫作用。(2)讲授新课:(一)呈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二)这节课主要采用课件动画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通过自制的生活中浮力的运用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题,结合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从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三)再次播放动画,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力都有方向,然后对学生提问浮力的方向,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请同学起来回答,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最后给出结论。(四)以同学们平时游泳为例(有些同学能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而有些同学就直接落下水)提出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沉的条件及种类教学内容,运用课件进行知识的讲授,讲解完后请同学起来回答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而有些同学就直接落下水?此后对学生回答做一定评价给出正确结论。最后请同学上讲台操作动画按要求使物体漂浮、悬浮、下沉,教师在做指导最后最初评价。(五)然后用课件呈现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用自己做的动画实验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发现的过程,呈现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ρ、g、V三个参数有关,演示完成后在黑板上板书推导出F浮=ρgV排公式。动画所需实现的内容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探索F浮与G排液的关系。F浮与G排液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三次测出浮力与排开的水重①铝块没沉没时用弹簧测力器测量铝块,显示数据要学生记录②铝块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器显示数据要学生记录,称量G排液③铝块部分浸没,弹簧测力器显示数据要学生记录,称量G排液④铁块全部浸没弹簧测力器显示数据要学生记录,称量G排液比较①、③得出F浮与ρ物无关比较①、②、③得出F浮=G排液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推导出:F浮=G排G排=ρgVF浮=G排=ρgVF浮=ρgV排推导完成在课件上显示测试题,让学生做题,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定时间后对测试题目进行讲解:测试题:一石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示数为24.5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得弹簧秤示数为14.7牛,则①物体所受的浮力?②如果把物体浸入水中一半,弹簧秤读数为多少?(六)课堂总结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知道浮力的基本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种类。运用物体浮沉的种类的条件判断浮沉类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能够简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七)布置课后作业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形成性检测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检 测 题的 内容12.1-1知道判断正误:一切物体在液体里都受到浮力。12.1-2知道判断正误:浮力的方向永远是竖直向上。12.1-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12.1-4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是:______在液体里的物体,如果_________时物体上浮,如果当_________时物体下沉,如果__________时物体停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12.1-5运用(1)浮力的大小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决定,与物体的密度__关,与物体的体积__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__关。(2)从古至今在船只制造中都用增大船只“空心”的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______,增大_____,从而提高_________。12.1-6理解、运用一石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示数为24.5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得弹簧秤示数为14.7牛,则①物体所受的浮力?②如果把物体浸入水中一半,弹簧秤读数为多少?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