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厘米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课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在实际测量中发展学生的估测和测量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打好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的,但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积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对量长度并不陌生,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但是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很薄弱,因此,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5、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大量的操作、体验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遵循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我设置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阿福的新衣》。2、讨论交流:衣服为什么会做小了呢?【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3、认识一搾。(课件)老师做示范后,和学生比一比一搾的长度。 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认识。4、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 (引导学生:要用尺子量)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 、认识尺子(课件2)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有什么,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总结让学生认识尺子的各部分名称,为感知1厘米、几厘米打下基础。2 、认识 1厘米。(1)直观认识。在尺子上找1厘米。(课件)(使学生明确:相邻两个数字之间或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2)亲身体验。在学具盒里找出1厘米长的小棒,把小棒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小棒,看看手指间的空间有多大。量一量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3)生活感受。找日常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4)心中感悟。闭上眼睛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这个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厘米长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对1厘米的理解,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3 、运用知识迁移,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出几厘米。课件(2)用小棒摆,体验几厘米。让学生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2厘米、3厘米等。(3)画出几厘米。【这个环节重点引导学生找规律、总结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为学习测量方法奠定基础。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运用方法,一展身手。小练习(课本77页第2题)(课件)5、学习测量 实际应用(出示课件)合作探究:徒弟的一拃有多长。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拃?说一说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估一估自己一搾的长度,并量一量、同位验证。【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估一估、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三、巩固练习 应用拓展1、p77自主练习 12、下列哪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课件)3、量一量。自主练习44、课后作业。量一量你的文具、课桌凳、课本等物品的长度,填表。四、回顾梳理,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