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凸透镜成像 一、学习目标 1.能从折射的角度去了解透镜的光路图。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3.能了解凸透镜成像中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 4.能从作图的角度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 5.了解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移动对成像的影响,凸透镜厚度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6.知道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7.了解凸透镜的组合,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 二、知识点默写 厚、 薄的叫做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 ;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 ;如果在改点放一个小灯泡,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近似的 平行光,说明光路是 的。 物距u /cm 像的性质 像距v /cm 应用 正倒 大小 实虚 u >2f 照相机 2f>u >f 倒 实 v>2f u =2f 等大 V=2f 测焦距f u=f 不成像 u<f 放大镜 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 ,这个点叫做透镜的 。 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是 ,能够看到但不能够用屏接收到的像是 。我们能够看到虚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进入眼,经过 作用,引起 。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 发出的,但并非真正来自像点。 天文望远镜有 天文望远镜和 天文望远镜。 在折射式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再通过 的放大作用,使我们观察的视角加大。反射式望远镜主要利用 镜来聚光,有利于观测宇宙遥远深处 的天体。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相当于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较短,成 的、 的 像,目镜成 的、 的 像。 例题解析 考点一 类凸透镜成像问题 [例题1]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 ”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B.????????????????????????????????C.????????????????????????????????D.? [解析]玻璃杯其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凸透镜,其竖直方向上可以当作一条条直线,所以竖直方向成像并不会倒立;而水平方向上是弯曲的线,可以当作凸透镜成像,故而像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倒立。(希望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成像中心对称”) [答案]C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位置数据处理 [例题2]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在凸透镜的右侧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 cm??????????????????????????????B.?10 cm???????????????????????????????C.?12 cm??????????????????????????????D.?24 cm [解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时,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成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据此可知,f<6cm<2f,解得:3cm[答案]A 考点三 生活相关拍照问题 [例题3]“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解析]A.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实像; B.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离镜头近的物距小,则像距大像也大;离镜头远的物距大,则像距小像也小; D.如果作业本本身亮度不够,即使将摄像头擦得再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暗的。 [答案]C 考点四 凸透镜厚度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例题4]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水透镜(用透明胶膜盛水制成的一个水球),水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厚度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若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因比要模拟近视眼应该注水;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近规眼的视网膜到是状体的距离比现在距离大,那么光屏应该远离水透镜 [答案]注水 考点五 凸透镜的组合仪器,望远镜 [例题5]如图所示,物镜和目镜都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远处物体通过它成像情况是(?? ) A.?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对于望远镜来说,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肯定远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因此经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物体,其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B 巩固练习 1.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 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 C.?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40 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4.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 5.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透镜在A处时成倒立的像,在B处时成正立的像??? 透镜在A处时成虚像,在B处时成实像 C.?透镜在B处时成像原理和投影机原理一样?????????? 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6.小露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 cm????????????????????????????????B.?6 cm????????????????????????????????C.?9 cm???????????????????????????????D.?20 cm 7.“自拍杆”是部分旅行者的“神器”。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像距???????????????B.?减小物距???????????????C.?减小人像的大小???????????????D.?减小取景范围 8.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 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9.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0.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放大??????????????????????B.?、放大??????????????????????C.?、缩小???????????????????????D.?、缩小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C.?当u=2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13.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________立的,P位于A的________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_______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________。 14.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面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甲)。 (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____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2)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3)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答案 知识点默写 中间 边缘 会聚 发散 焦点 焦距 平行光 可逆 3、 物距u /cm 像的性质 像距v /cm 应用 正倒 大小 实虚 u >2f 倒 缩小 实 2f>v>f 照相机 2f>u >f 倒 放大 实 v>2f 投影仪 u =2f 倒 等大 实 V=2f 测焦距f u=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u<f 正 放大 虚 V>u 放大镜 4、不变 光心 5、实像 虚像 大脑 视觉 像点 6、折射式 反射式 7、实像 目镜 凹面 暗弱 8、倒立 放大 实 放大 正立 虚 巩固练习 1. B 2. B 3. A 4. C 5. D 6. C 7. C 8. D 9. C 10. A 11. A 12. A 13. 倒;右;右;55~60 cm(不包括两端) 14. (1)漫反射 (2)会聚 (3)发散 巩固练习解析 1. B 【解析】蜡烛从1.5倍焦距到3倍焦距时,始终成实像,此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所成的像变小,像距变小,但是像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2. B 【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即u>2f,肯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此时的物距u=50cm-15cm=35cm,像距v=70cm-50cm=20cm。因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5cm>2f,而f<20cm<2f,解得:10cm C.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物距减小,那么像距增大,即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蜡烛在40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u=50cm-40cm=10cm3. A 【解析】物体已经在光屏上成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此时将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而光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即蜡烛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而B、C、D错误。 4. C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20cm>2f,即焦距f<10cm,故C正确,D错误;平行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焦点,也就是通过右侧10cm的刻度处,故A错误;缩小的像肯定是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 5. D 【解析】透镜在A、B两处时,像都成在墙壁上,那么肯定是倒立的实像,故A、B错误; 当透镜在B处时,像距小于物距,应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C错误; 当透镜在A处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此时成像较大,故D正确。 6. C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此时物距u=50cm-14cm=36cm,像距v=62cm-50cm=12cm。由于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u=36cm>2f,而f<12cm<2f,解得:6cm7. C 【解析】与手直接拿手机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人与透镜的距离,即增大物距,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像变小,而取景范围增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 8. D 【解析】A.凸透镜成像时,如果成u<f,那么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虚像,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小丽和小明的距离和为2m,小丽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那么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肯定大于185cm,即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而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故C错误,D正确。 9. C 【解析】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故A错误;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故B错误;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故C正确;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故D错误。 10. A 【解析】对于一个球形透镜而言,将某个方向上的直径看作主光轴,它的中间比边缘后,相当于凸透镜,因此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而B、C、D错误。 11. A 【解析】因为10cm<13cm<20cm,即f12. A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是20cm,所以u=v=2f=20cm,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当u=25cm时,此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当u=5cm,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13. 倒;右;右;55~60 cm(不包括两端) 【解析】(1)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此时物距u>2f;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此时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知,两次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2)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所以P位于A的右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上述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即光屏是向右侧移动的。 (3)蜡烛放在A处时,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透镜应在50 cm右边。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物距f<u<2f,此时透镜应在55~60 cm的刻度范围内。综上分析可知,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为55~60 cm(不包括两端)。 14. (1)漫反射 (2)会聚 (3)发散 【解析】(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2)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