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5.1.1明清帝国的兴替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A.打击倭寇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C.设立驻藏大臣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2.如果你有幸穿越时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3.“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4.丞相制度的建立和废除分别是()A.秦朝、明朝B.秦朝、清朝C.唐朝、明朝D.明朝、清朝5.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A.西藏B.东北C.新疆D.台湾6.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B.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巩固了清朝海防7.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团结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0.唐朝时我国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这说明唐朝()A.农业生产发达B.对外交流活跃C.民族关系和睦D.手工业繁荣1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A.蕃市B.蕃学C.蕃坊D.市舶机构12.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A.文化专制的加强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B.宋朝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C.棉纺织业在清代开始从南方推向北方D.清代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14.“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台湾入“版图”后,清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奴儿干都司C.台湾府D.台湾行省15.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派兵北征,各族臣服C.打败东、西突厥,威震北方D.设置安西都护府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材料二 见下图。(1)材料一描述了怎样的史实?出现这一史实的原因有哪些?(2)考古发现图1中的一个中军俑坑没有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图2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先后起来反抗的起义军有哪几支?他们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7.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明清时期的著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仿照戚继光的解说词就郑成功的英雄业绩拟写2至3句解说词。例戚继光:抗倭名将,指挥戚家军平定东南沿海倭寇,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答郑成功:(2)他们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宝贵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应该怎样把这种精神付诸行动?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钱币(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两种钱币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经济发展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试卷第4页,总4页参考答案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统治时期,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有利的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正确;打击倭寇是在明朝,A排除;设立驻藏大臣是在雍正时期,C排除;乾隆时期制定“金瓶掣签”制度,D排除。故选B。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都发生在明朝,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3.A【详解】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皇权膨胀的相关知识。军机大臣是皇帝的亲信重臣,但他们并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故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题干材料不能直接说明。正确答案为A。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丞相制度的建立和废除分别是秦朝和明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秦朝和明朝,秦始皇设立三公制度,丞相为三公之首,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故答案选A,CBD三项与史实不符。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5.C【详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答案选C。6.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其共同作用是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C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势力,故A不符合题意;“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属于国内民族关系,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故B不符合题意;台湾府的设立,巩固了清朝海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解析】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①②④三项符合史实,③项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说法错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故选D。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结合所学史实可知,题干中的历史事件都是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9.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锦衣卫,采用八股取士都是为了加强君权,所以A符合题意。10.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领先,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开明政策,这些都推动了中外交流的频繁,当时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充分说明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直接反映农业生产的发达和民族关系和睦,排除AC;手工业繁荣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B。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宋朝对外贸易相关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地方称为蕃坊。市舶机构是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选C。12.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封建君主集权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因为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八股取士;雍正建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13.C【详解】棉纺织业在明代开始从南方推向北方,C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汉朝时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A不符合题意;宋朝丝织业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不符合题意;清代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详解】“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称赞的是明清之际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此后清朝康熙年间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划入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C正确;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A排除;明朝时期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地区,B排除;近代中国历史上晚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改设台湾行省,D排除。故选C。1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之所以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是因为其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A正确;BCD属于对少数民族的措施,并未使赢得少数民族尊重的原因,排除。故选A。16.(1)史实: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渴望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起来;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2)秦兵马俑工程巨大,而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很可能中军俑坑还没有建成,秦朝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3)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项羽起义——公元前207年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出现这一史实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渴望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起来;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存在仅仅15年,秦兵马俑工程巨大,很可能中军俑坑还没有建成,秦朝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3)根据地图所给提示可知这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导致农民发动了起义。最先起来反抗的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的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接下来是项羽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17.(1)郑成功:民族英雄,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爱国主义精神;行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的功绩。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61年,他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到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仿例子,本题答案:郑成功:民族英雄,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本题主要考查史鉴功能。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抗击外来侵略作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他们不畏强敌,不计个人得失,英勇作战,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祖国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被载入史册。作为我们青年一代,处于和平时期,应该珍视和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练好本领,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奋斗。本题答案:爱国主义精神;行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8.(1)西汉时期五铢钱,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往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新特点:工商业市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成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经济重心南移。【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五铢钱。汉武帝在位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铸造了五铢钱,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图二是纸币。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往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根据材料“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出现了工商业市镇。根据材料“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农耕经济得到了发展;城府实行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经济重心南移,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第4页,总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