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类型一】PH曲线 1. 酸、碱中加水稀释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 图1 图2 (1)图1:起始时酸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随着水的加入,pH不断增大,但最终pH小于7。 (2)图2:起始时碱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随着水的加入,pH不断减小,但最终pH大于7。 2. 水中加酸、碱的pH变化曲线 图3 图4 (1)图3:起点水的pH=7,随着酸的加入,酸性不断增强,即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加入酸溶液的pH。 (2)图4:起点水的pH=7,随着碱的加入,碱性不断增强,即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或等于加入碱溶液的pH。 【类型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曲线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曲线 图1 图2 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完全反应,则如图2所示。 2. 生成物的质量曲线 (1)两种物质的反应 分析:开始时,生成物的质量为0,即起点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 图3 图4 (2)两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析:①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反应一开始就立即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时,质量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 ②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后才开始,即起点的横坐标不是_(填“是”或“不是”)0,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时,质量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如图4所示。 【知识拓展】(1)酸(H+)与碱(OH-)的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 如①向一定量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先:(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后: ②向一定量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先: 后:CuSO4+2NaOH=== Cu(OH)2↓+Na2SO4 (2)CO32-优先与H+发生反应。 如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先:Na2CO3+2HCl=== 2NaCl+CO2↑+H2O 后:Na2CO3+CaCl2=== CaCO3↓+2NaCl 【特别提醒】将稀硫酸加入到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由于H+、OH-以及SO42-、Ba2+均只发生了一个反应,故不存在先后顺序。 【类型三】与催化剂相关的曲线 以向H2O2溶液中加入催化剂MnO2制取O2为例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图1)。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图2)。 【类型四】反应前后固体或溶液的质量曲线 图1 图2 图3 图4 【类型五】溶解过程的相关曲线 图1 图2 图3 1. 向溶剂中加入该溶质 分析:起点为0,随着溶质的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不变,如图1。 2. 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其溶质 分析:起点不为0,随着溶质的不断加入,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不变,如图2。 3. 向饱和溶液中加入其溶质 分析:起点不为0,且该溶液已经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则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如图3。 4. 温度变化曲线 固体与水反应或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 (1)硝酸铵加水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2)氢氧化钠加水溶解过程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3)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例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例2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热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氧气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两种条件下制氧气 C. 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 例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水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C.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往10 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和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 B. b点时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5.78 g C. c点时溶液的pH=7 D. 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3.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如图相符的是( ) A. 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 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C. CuO中加入稀H2SO4 D. BaCO3中加入稀HNO3 4.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①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Cl固体 B. ②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C. ③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CuO粉末 D. ④镁条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6.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 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 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 D. 向一定量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2.菱锰矿(MnCO3)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制备锰的氧化物。已知,不同温度下,在空气中加热菱锰矿,将得到固体(锰的氧化物)并放出CO2。如图为兴趣小组在某温度下、于空气气氛中加热MnCO3所得到的固体质量(m)和加热时间(t)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Y点时MnCO3已反应完全 B. 所得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MnO2 C. 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为5.5 g D. MnCO3加热得到锰的氧化物过程中氧气参加了反应 3. 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 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将一定量锌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D. 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 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参考答案 例1.A 例2.C 例3.A 1.D 2.D 3.B 4.B 5.C 6.D 1.C 2.B 3.C 4.A 5.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