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全套)word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全套)word版

资源简介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农作物物候是指各种农作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读图完成1~2题。
1.该农作物以及影响其物候现象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信的是
A.水稻 光照 B.玉米 湿度
C.春小麦 水分 D.冬小麦 热量
2.a地物候现象比b地迟的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土壤肥力不同 D.降水状况不同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2)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C.该地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图中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4.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5.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活动使地该区的水、热配合较好,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B.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垦梯田,大面积种植水稻
D.分布着肥沃的高产土壤,适宜种植大豆、高粱
图3中①②③④代表近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四城市人口规模大致相同,读图完成6~7题。
6.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两个城市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图4示意我国四个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结构。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四个城市分别可能为
A.①上海②广州③鞍山④武汉 B.①鞍山②广州③上海④香港
C.①包头②香港③广州④北京 D.①鞍山②上海③广州④香港
9.影响①、③两城市钢铁工业布局的共同的重要因素是
A.靠近原料地 B.靠近燃料地 C.靠近消费市场 D.水源充足
图5是甲、乙两地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日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正午太阳方位相同 B.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D.乙地位于南美洲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
12.假定2010年某m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28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如果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约10%,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约为
A.28.67美元 B.39.67美元 C.37.03美元 D.43.64美元
13.2011年8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增速较7月份的6.5%有所放缓,这也是CPI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攀升后首度出现回落。消费价格指数首度出现回落最有可能与下列政策或措施相关
①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
③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9大财税、金融政策
④国务院表示,2011年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前几年在城市街边到处可见的电话亭现在已几近绝迹,代之以不同款式的时尚手机不断涌现。这种变化说明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方式的变化最终由生产决定
②固定电话与手机是互为替代商品
③城市生活节奏快,手机更便利
④消费对生产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市场需求变化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其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之所以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因为它
①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④是我国目前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微博已经变成公众介入公共事务强大的工具,给公共事务管理带来巨大改变,许多政府部门也开通了官方微博。开通官方微博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 ②丰富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
③有利于党和政府了解国情民意 ④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在G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新当选的省长说:“此时此刻确实感到担子重、责任大、压力大,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今天在这里得到人民代表的赞成票不等于今后的工作都能得到全省人民群众的认同。”这表明政府
①必须满足和实现选民的利益诉求
②权力是人大代表赋予的
③权威来自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④要不断转变管理职能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从哥本哈根峰会到坎昆会议,再到德班气候峰会,尽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每次大会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依然很严重,即均未达成一项实质性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条约以彻底取代京都议定书。这表明
①国家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着利益的冲突
  ②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③推进节能减排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
④尊重主权国家的利益十分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一个国家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的时候,当经济产业和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经济才能够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 温家宝总理这句话告诉我们
A.文化与经济结合可以延伸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B.发展经济与发展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发展并重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0.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从去年12月29日起,把时区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调整到西侧,这么一改,将赢得其在亚太地区的大好商机。为了方便与美国交往,该国曾于1892年将时区从西侧改为东侧。萨摩亚两次更改时区表明
①依据事物变化,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有用就是真理,发挥真理的有用性
③遵循客观规律,做出正确价值选择 ④立足社会实践,推动认识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把油倒入滚烫的水中时油水没有显著变化,若把水倒入滚烫的油中时则会油花四溅。这两种现象说明
①前一种变化是量变,后一种变化是质变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④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但是,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添加量,因为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剂量时会显现其对人体的毒害性。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注意把握事物量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次个税法律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礼仪不尽相同。中西方宴请礼
仪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而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对该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西社会文化生活的差别之一在于是否有男尊女卑
B.中西方餐饮礼仪中蕴含着各自合理的价值取向
C.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导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D.中西方礼仪虽有不同但都隐含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25.1973年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
(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
B.西汉商人贩运贸易活动不受政府限制
C.商贩合伙经营在西汉民间较为常见
D.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开始建立
26.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政治稳定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观念进一步成为民族文化深层社会心理的结构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27.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与政治经济中心变化密切相关。图6中三张图片所揭示出的古代商业
活动中心发展趋势是
A.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28.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
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近代某个派别的哪一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祖宗之法不能变
29.《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30.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
B.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C.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
D.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31.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技进步是导致社会关系变革的因素之一
B.火车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工业化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32.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就所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以重商主义为特征的自由竞争制度 B.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C.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D.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3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 D.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34.美国第四十三任总统乔治·布什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
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这段话实质是强调
A.行政权力必须受到政党的制约
B.在法制社会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的可贵之处在于防止滥用权力
D.民主和自由是上帝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
35.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
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 …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题为《世界上的城市群体系》的论文中,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列为世界第六城市群。戈特曼所谓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江三角洲。这一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加上沿长江及环杭州湾地区的城市,共有15+l(台州)个城市构成。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位置示意图”(图7)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图8)。
(1)概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主要制约因素。(16分)
(2)从城市等级大小与服务范围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作为区域城市群中心的上海,其发
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37.(20分)读“美国中部地区图”(图9),回答有关问题。
(1)说明P区域地形对该区域气候的影响。(8分)
(2)分析该国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12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某市物价局将组织召开水价调整方案听证会。在水价调整方案中,拟全面实施阶梯式水价(基本特点是用水越多,水价越贵);全面实行工业、商业、服务业、流通业等行业同水同价;并适度提高水价,补偿因供水建设投入、水资源费上调等因素所产生的新增成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次水价听证会将设若干名正式参加人和旁听参加人。市物价局将按规定公告听证方案,并将根据听证会参加人的意见修改、完善方案后,报市政府审批。
此次拟召开听证会的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市自来水公司向物价局提出了适当提高自来水价格的申请,某政协委员认为物价局是中立部门,不应为自来水公司说话,广大市民建议阶梯水价的梯度设置必须要合理,并说不反对阶梯式水价,但反对普遍涨价。此外,除了价格,有关专家要求政府也要关注如何确保上游水源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市自来水公司提高水价申请的原因。如何理解“市民
并不反对阶梯式水价,但反对普遍涨价”?(14分)
(2)如果让你组织这次价格听证会,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你将聘请哪些正式参加人,
并说明其依据和作用。(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一段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多个省(市、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结提炼、生动践行本地的核心价值表述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精神。下图为部分省市的“精神” 表述语。
省级区域 “精神”表述语
北 京 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上 海 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福 建 爱国爱乡 海纳百川 乐善好施 敢拼会赢
江 苏 创业创新创优 争先领先率先
在提炼和征集区域精神的过程中,江苏经过两轮大规模征集、50多万人参与网络投票,最终确定了新时期“江苏精神”。福建精神的提炼,源于闽商精神,但高于闽商精神。在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的第三天,大家用不同的形式给予阐发与践行。上海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基础上,对原“上海精神”升级,加入“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而此表述仍将面临“第三次升级换代”。 河南地处中原, 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当前推进中原崛起中也必将形成新时期的“河南精神”。
省级的新“区域精神”确立后,下级区域也将随之确立和调整自己的“区域精神”。 为了确保这些地区的征集活动能够征集到一定数量的投稿,各地一般都提出了硬性指标。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全国至少有33个县(市、区)公开征集过区域精神,2010年后尤其集中。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简要概括区域精神的特点。(6分)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各地竞相提炼和征集区域精神的原因及应注意的问题。(12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提炼“河南精神”提出你的建议。(8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研究历史必须倚靠前人所留下的记录。历史学家会研究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这些事件记录的真确性,并将他们的研究记录下来。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史学家根据史料撰写历史,其呈现出来的,不是历史叙事,就是历史解释。”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
天竺人。”
——美国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 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
材料三
材料四 “化外人(外国人)于宽乡附贯安置……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唐律》
(1)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史实说明“唐代文化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4分)
(2)历史分析的过程极为困难,因为要对史料加以研究、调查、分析和鉴别。请你根据可
信程度由高到低,对上述四段材料按ABCD排序并简要说明理由。(12分)
(3)为确保历史的真实性,你认为作为史学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壶口瀑布和贵州黄果树瀑布景观图片(图11)
材料二 黄河壶口瀑布和贵州黄果树瀑布比较表
名项 称 目 黄河壶口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
洪峰流量 9000m2/秒 2000m2/秒
落 差 50m 74m
色 彩 金黄色 银白色
观赏角度 俯视 仰视
季节变化 4~5月、9~10月水量最大 季节变化小
审美特征 气势磅礴,雄浑壮丽 飞练悬峰,娟秀清丽
宽 度 水大时可达千米 40 米左右
(1)分析黄河壶口瀑布与贵州黄果树瀑布观赏角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2)请分别用适当的语言为两瀑布设计简单的解说词,赋予它们一定的文化内涵。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暴潮是海水水位上升的一种现象,它与向岸的西南季风和活跃在夏季的飓风呈正相关的关系。孟加拉湾是世界上风暴潮的多发区之一,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材料二 孟加拉湾飓风路径图(图12)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
(2分)
(2)从地形、河流、气候、海岸形状、
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
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8分)
44.(10分)环境保护
通过对上百个气象台站的沙尘记录统计,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相对于其他沙尘暴发生区,高原更容易将沙尘等细粒粉尘物质扬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风急流正是亚洲粉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甚至可以将沙尘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
随着气候变暖,就连珠穆朗玛峰这座全球海拔最高峰也开始逐渐脱去“雪衣”。根据研究,随着气温升高,我国西部冰川均呈现退缩状态,在过去40年中,面积缩小了3790km2,减少的冰川储量相当于冰川厚度每年平均减薄0.2m。冰川退缩后,在珠峰北坡形成了越来越高的戈壁滩(图13)。现在珠峰地区不到海拔6300米以上,基本上没有常年积雪。
(1)分析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原因。(6分)
(2)现在珠峰地区不到海拔6300米以上,基本上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
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国家权力
国民立法议会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
有何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
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目的。(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
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5
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6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3分)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
第Ⅰ卷
12.C 13.A 14.A 15.B 16.C 17.D 18.B 19.D 20.D 21.C 22.D 23.C
第Ⅱ卷
说明: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38.(26分)
(1)价值决定价格,供水建设投入、水资源费上调等因素必然引起水价提高;供求影响价格,城市用水的增加和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严重等也将促使水价提高。(4分)
“阶梯式水价”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水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所以市民并不反对阶梯式水价。(8分)
价格变动影响市民生活。水是生活必需品,水价提高不会影响市民对水的刚性需求,所以反对“普遍涨价”。 (2分)
(2)依据:需要有市民和自来水公司代表,公民享有民主决策的权利;需要有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需要有政协委员,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职能;需要有专家学者,因为专家咨询制度是民主决策重要形式之一;需要有新闻媒体,以保证足够的透明度。(注:必须有市民与公司代表,2分;其他代表写出两个即可得4分。共6分)
作用: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分)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3分)
39.(26分)
(1)区域精神具有独特的区域性,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和谐、包容、创新新理念;具有先进性,起着凝聚民心助推发展的作用;具有传承性,自觉践行,传播传承并不断与时俱进。(6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区域精神是对当地政治经济的反映,各地通过凝练词语形象概括出的区域精神,将起到一定号召作用。(6分) ②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炼和征集区域精神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本地实际,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否则,所概括出的区域精神将会起到负面影响。(6分)
(3)立足发展实践,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每点2分,共8分)
高三文综(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4-35:DCDAA CCADB CB
必做题:
40. (25分)
(1)西亚、中亚的音乐个、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4分)(答出其它内容,史实正确,也可给分)
(2)依次是:A材料三,是实物;B材料四,是文献资料;C材料一,是历史叙事,D材料二,是历史解释(注意:排序4分,说明理由8分,共12分)
(3)要具备良好的史德、史才、史学、史识。或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态度(立场鲜明)、广博的学问、正确的方法(逻辑性、生动性)等。(答出三点即可,9分)
41.(12分)
核心提示:
材料一:观点:欧洲人推动了亚非地区的现(近)代化进程(文明进程)
史实: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思想科学化、政治民主化。
材料二:观点:欧洲人的侵略导致亚非沦为殖民地,成为欧州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史实:西方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摧毁中华文明等。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引用史实正确;概括准确;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较正确,概括较准确;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引用史实不正确;概括不准确;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选做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2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2分)
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3分)
(2)不同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2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2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l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6分)
(2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 》: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杜会铁序。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10分)
(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5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他对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倡有教无类;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等。(6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4分)
(3)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辩证,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3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
1.D 2.B 3.D 4.C 5.B 6.D 7.C 8.B 9.C 10.C 11.A
第Ⅱ卷
说明: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36.(26分)
(1)区位优势:①具有沿江、临海优越的地理位置;②有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③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市场、经济腹地广阔;⑤文化教育发达,人才众多、技术先进;⑥工农业基础条件好;⑦资本雄厚; ⑧国家政策支持(共12分,答出其中1点得2分,答出6点得满分) 主要制约因素:矿产资源贫乏,能源供应紧张(4分)
(2)城市等级大小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2分) 上海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可涵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4分) 作为区域城市群中心的上海,其发展会辐射、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4分)
37.(20分)
(1)该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地势低平,(2分) 夏季,来自南部海洋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内陆,同时大西洋飓风也能够影响到内陆地区,使得这里暖热多雨;(3分) 冬季,北方的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带来大幅降温,从而使这里的气温年较差增大,气候的大陆性特点显著(3分)
(2)地形较平坦,平原地区土壤肥沃;(2分) 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与其他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降水更为丰富,气温年较差也较小,适宜农业发展和人口居住;(2分) 本区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沿岸有丰富的铁矿,(2分) 濒临大西洋和五大湖,交通便利;(2分) 为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2分) 开发时间悠久。(2分)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之中,谷底狭窄,难以立足,故需要从两侧俯视;(3分)贵州黄果树瀑布位于断层悬崖上,故需仰视。(3分)
(2)黄河壶口瀑布充满阳刚之美,咆哮奔腾,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贵州黄果树瀑布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遐思(合理即可,4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1)北半球夏季(5~10月)(2分)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众多,径流量大;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汛期)加重风暴潮灾害;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答对4点即可,8分)
44.(10分)环境保护
(1)受高气压控制,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6分)
(2)冰雪融水减少,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地表遭受风蚀加剧,影响植被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4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
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6
图7
图8
图9
黄河壶口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
图11
图12
冰川退缩后,在珠峰北坡形成的越来越高的戈壁滩
图13MACROBUTTON MTEditEquationSection2 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等于
(A) (B) (C)1 (D)
2.设全集U=R,集合A={x|},B={x|},则A∩B等于
(A){-1,1,5} (B){-1,1,5,7}
(C){-5,-1,1,5,7} (D){-5,-1,1,5,}
3.某学院的A,B,C三个专业共有1200名学生,为了调查这些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20的样本.已知该学院的A专业有380名学生,B专业有420名学生,则在该学院的C专业应抽取的学生是
(A)42名 (B)38名 (C)40名 (D)120名
4.如图是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它的正视图是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半圆组成,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米3
(B) 米3
(C) 米3
(D) 米3
5.在等差数列{an}中,若a2+a3=4,a4+a5=6,则a9+a10=
(A)9 (B)10 (C)11 (D)12
6.设△ABC的三个内角A,B,C,向量,,
若,则C=
(A) (B) (C) (D)
7.已知变量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A)2 (B)5
(C)6 (D)8
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则输出的数等于
(A) (B)
(C) (D)
9.若椭圆的焦距为2,则m的值为
(A)9 (B)9或16 (C)7 (D)9或7
10.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那么是函数在区间[0,6]上有3个零点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11.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A)3 (B)4 (C) (D)
12.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中心为O的正方形,且SO⊥底面ABCD,,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
(A)1 (B) (C)2 (D)3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3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
1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2AB.若E,F分别为线段A1D1,CC1的中点,则直线EF与平面ABB1A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
15.已知圆C的圆心与抛物线的焦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6,则圆C的方程为 .
16.已知函数.观察下列计算:,,,,……,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且时,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是正数组成的数列,,且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满足,,求证:.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AB平面ACD,DE∥AB,△ACD是正三角形,,且F是CD的中点.
(Ⅰ)求证AF∥平面BCE;
(Ⅱ)设AB=1,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高校选派了8名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通晓日语,通晓英语,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英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
(Ⅰ)求被选中的概率;
(Ⅱ)求和不全被选中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设F是抛物线G:的焦点,过F且与抛物线G的对称轴垂直的直线被抛物线G截得的线段长为4.
(Ⅰ)求抛物线G的方程;
(Ⅱ)设A、B为抛物线G上异于原点的两点,且满足FA⊥FB,延长AF、BF分别交抛物线G于点C、D,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设,讨论的单调性;
(Ⅱ)设,证明:对,都有.
请考生在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O1与⊙O2外切于点P,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AB与O1 O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延长AP交⊙O2于点D,点E在AD的延长线上.
(Ⅰ)求证:△ABP是直角三角形;
(Ⅱ)若,,,求的值.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中,圆的方程为.
(Ⅰ)求圆的标准方程;
(Ⅱ)设圆与直线交于点.若点的坐标为(3,),求.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和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解关于x的不等式≥.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DACA CCCB DCBC.
二、填空题: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由已知得,即,又,
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 …………6分
(Ⅱ)由(Ⅰ)知:从而,

因为

所以.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取CE中点P,连结FP、BP,
∵F为CD的中点,∴FP//DE,且FP=.……2分
又AB//DE,且AB= ∴AB//FP,且AB=FP,
∴ABPF为平行四边形,
∴AF//BP. …………5分
又∵AF平面BCE,BP平面BCE,
∴AF//平面BCE. …………7分
(II)∵直角梯形ABED的面积为,
C到平面ABDE的距离为, …………10分
∴四棱锥C-ABDE的体积为.即多面体ABCDE的体积为.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从8人中选出日语、英语和韩语志愿者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
{,,
,,,
,,,
}由18个基本事件组成.
由于每一个基本事件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用表示“恰被选中”这一事件,
则{,
}
事件由6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 …………7分
(Ⅱ)用表示“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表示“全被选中”这一事件,由于{},事件有3个基本事件组成,
所以,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I)∵抛物线G的焦点为, ……………1分
∵直线与G的交点为,, ……………3分
∴依题意可得,∴, ……………4分
∴抛物线G的方程为. ……………5分
(II)设,,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
∵直线过焦点,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6分
∵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消去y得:, ……………7分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8分
因为,所以的斜率为,从而的方程为.
同理,可以求得:. ……………9分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32.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3分
令,得,注意到,
∴当时,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当时,在上递增;
当时,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8分
(Ⅱ)∵,由(Ⅰ),∴在单调增加,
故在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从而对任意,,有.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证明:(Ⅰ)过点作两圆公切线交于,由切线长定理得
,∴△PAB为直角三角形. ………… 4分
(Ⅱ)∵,
∴,又,
∴∽,∴即. ………… 7分
由切割线定理,,∴,
∴. ………… 10分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解:(Ⅰ)由,可得,
即圆的标准方程为. …………4分
(Ⅱ)将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得,即.
由于△.故可设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
所以,又直线过点,
故由上式及的几何意义得. …………10分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解:(Ⅰ)∵函数和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 …………4分
(Ⅱ)由(Ⅰ)可以将原不等式化为.
上面不等价于下列二个不等式组: …… ①,或……②,
由①得,而②无解.∴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MACROBUTTON MTEditEquationSection2 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10分河南省平项山新乡许昌20 1 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一 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B。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
A. Fishing. B. Repairing machines. C. Catching a worm.
2. When should Miss Smith be at the airpor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At 8:30 a.m.. B. At 9:30 a.m.. C. At 7:30 a.m..
3.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tch will be put off.
B. It will rain during the match.
C. There might be less fun in the match.
4.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must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teacher's humor.
B. He doesn't appreciate the English teacher's humor.
C. He enjoys the English teacher's humor very much.
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concert
A. It'll be held in the Park Hall tomorrow.
B. You needn't buy a ticket for the concert.
C. Many film stars will attend the concer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does the woman come to the man
A. She wants to know his schedule today.
B. She wants to have a talk with him.
C. She wants to inform him of meeting someone at the airport.
7. What will the man be doing at 4 p.m.
A. Preparing a report. B. Having a break. C. Attending a meeting.
8. When may the man have a break
A. During lunch time. B. From 2 p.m. to 3 p.m.. C. From 4 p.m. to 6 p.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0题。
9. Which way does the woman prefer to keep in touch with her family
A. By e-mail. B. By phone. C. By writing letters.
10. What does the man mostly use the Intemet to do
A. Chat with others about spots.
B. Get infomation about things he's interested in.
C. Look for the music all over the world.
11.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s the woman’s boss.
B. He’s come to Beijing for the first time.
C. He’ll go to Shanghai tomo~ow morning.
12. When may the man get up tomorrow
A. At 5:30 a.m.. B. At 6:40 a.m.. C. At 1:30 p.m..
13. What is the woman
A. A secretary. B. A receptionist. C. A nurs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小题。
14. What worries the man most now
A. He didn't pass the exam.
B. He hasn't got enough time to prepare well for the coming exams.
C. His mother is badly ill.
15.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Workmates. B. Doctor and patient. C. Classmates.
16.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Work harder at his study.
B. Take things easy.
C. Look after his mother well.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小题。
17. When does the breakfast begin to be served
A. At 6:00 a.m.. B. At 7:30 a.m.. C. At 6:30 a.m..
18. Where can the emergency instructions be read
A. On the wall of the room.
B.,On the top of the room door.
C. On the back of the room door.
19. Who will deliver the luggage to the rooms
A. The bellman. B. The waiter. C. The speaker.
20. What else can we know from the monologue
A.The morning call is at 6 a.m.
B.The room door is locked automatically.
C.Mr.Stone must be a servant of the speake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 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 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将该项涂黑。
21. 一Hurry up!It’s already 8:20.
一________ ! It takes only 20 minutes to get to the station and the train doesn’t leave until 9:20.
A.No hurry B.No way C.No problem D.No chance
22. They who have conquered______ doubt and fear have conquered_____ failure.
A.the;a B.a:the . C./;/ D.a;a
23.When people started questioning his explanation,he had to______more details.
A.make of B.make for C.make up D.make into
24.You never know_____happiness will turn up next, so grasp every chance around you.
A.when B.where C.why D.how
25.一How long_____like this
一Three weeks! It’s usual in here that rain_____without stopping these days of the year.
A.has it rained; pours B.is it raining; is pouring
C.has it been raining; pours D.does it rain; pours
26.The manager interviewed everyone involved in the accident to find out the truth behind_____
had actually happened.
A..what B.that C.which D.it
27.It’s reported that 289 more trains were added____passengers on Sunda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ose______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A.to take;returning B.taking;returning C.taken;to retum D.take;returned
28.一May I help you
一I’d like to open a new account to_____this.money.
A.store B.deposit C.trade D.stock
29.One way to stop countries fighting is to cut off their_____support,for wars are very expensive.
A.conditional B.chemical C.environmental D.financial
30.一Mary,are you sure your aunt_____back from America
—Yes.My mother_____ me.I am going to see her now.
A.has come;told B.came;had told C.had come;tells D.is coming;has told
31.Today’s English learners have a wide choice of dictionaries ____to choose.
A.from which B.in which C.for which D.of which
32.——Have you moved into your new house
一Not vet.I’ve no time to get it ______ .
A.furnishing B.furnished C.furnish D.to furnish
33. ______ this way can we smooth the difficulty we are faced with now.
A.Just in B.After in C.Just by D.Only in
34.It is required by the rules that students______get grades not lower than 85%in any subject in
order to get the scholarship.
A.will B.may C.shall D.would
35.I will never forget the years _____I lived in the country with the farmers, ______has a great effect on my life.
A·that, that B.which,which C.which,when D.when.which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仁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
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一
In l 901,the citizens of Colorado Springs in the USA decided to collect everydav items and to
seal them in a steel box.The box was marked“To be 36 after midnight,December 31.AD 2000”,and was 37 in the Colorado College Librar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on the appointed day,300 people 38 to watch the opening of the box·Many in the 39 were the descendants of people who had placed thillgs 40 the box.
When the box was opened 4 l midnight,the contents were in very good 42 .There were newspapers,photographs,diaries,name cards,family trees,books 43 dozens of letters, including one 44 by Theodore Roosevelt,who became the 45 of the USA later.One of Roosevelt’s friends lived in Colorado Springs at that time.
Many of the letters were 46 to their descendants.They describe the 47 that people of l 901 had for the people of the next 48 .At that time,Colorado springs had j ustl a few thousand 49 .Now nearly half a million people live there.
Colorado College Library has scanned the materials and put them on a 50 .Cecil Muller, whose grandfather had 51 a collection of postcards in the box,said that the time capsule was a great 52 .“This is a wonderful educational resource.We can learn so 53 about our history,"he said.“I never knew my grandfather,but now I feel very 54 to him.”
In April, 2001,a committee filled the time capsule with 55 from modern Colorado Springs and resealed it for another hundred years.
36. A closed B.opened C.covered D.discovered
37.A hidden B.forgotten C.stored D.packed
38. A·gathered B.dismissed C.advanced D.arrived
39. A·union B.league C.group D.crowd
40. A·outside B.inside C.above D.under
41. A·before B.since C.after D.until
42. A·condition B.mass C.situation D.copy
43. A·so B.but C.or D.and
44. A·inveated B.written C.observed D.described
45. A·Minister B.Major C.President D.Commander
46. A·addressed B.suggested C.declared D.announced
47. A.feelings B.ideas C.costoms D.hopes
. 48. A·decade B.century C.year D.date
49. A·travelers B.tourists C.visitors D.residents
50.A·website B.recorder C.mobile D.telegram‘
51.·A·rescued B.survived C.placed D.stayed
52. A.diamond B.treasure C.support D.property
53. A.1ittle B.many C.few D.much
54. A.close B.near C.far D.direct
55.A.items B.diaries C.letters D.photos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 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阅渎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
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a Weidu is the founder and curator(馆长)of Guanfu Museum,which is the first private museum in China.With mainly Chinese artifacts off exhibition,the museum was founded on Jan 18,l 997.It was not well.known by the public until 2008.
On Jan l,2008,Ma Weidu was invited to be the guest in the flagship CCTV program “Lecture Room”.He talked about his museum and more importantly,he introduced Chinese artifacts and their underlying historical,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2009,Ma Weidu initiated the Beijing Guanfu Cultural Foundation.Creating a cuulture foundation had been Ma’s dream for many years.The Beijing Guanfu Cultural Foundation is committed to sprea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f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Guanfu Museum,heritag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s,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public culture,promoting and guiding the public in the spirit of“charity&culture sponsorship(赞助)”.
Guanfu Museum is currently located at N0.18 Jinnan Road,Zhangwanfen, Dashanzi,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But due to the city planning, it has to move. Guanfu Museum,which has experienced relocation for three times,is now looking for a new place.According to Mr. Ma,it should be around 20,000-30,000 square meters.
56·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s is true
A.Guanfu Museum was built in 2008.
B.Ma Weidu was invited to lecture by Guanfu Museum.
C.The public were attracted by Chinese artifacts on exhibition.
D.Guanfu Museum,the first private museum in China was founded fifteen years ago
57.Guanfu Museum,according to the city government,_______ .
A.will be painted B.has to hold a new exhibition
C.has to move to a new place D.has to be enlarged
58.The proper title of this passage should be_____.
A·Ma’s Hopes B.Museums C.Culture Relics D.Chinese Culture
B
The drug store was closing for the night.Young Alfred Higgins,the shop.assistant,was ready to go home.Mr.Carr,the boss,stared at him and said:“Hold on,Alfred.Maybe you’d be good enough to take the things out of your pockets and leave them here before you go.”Alfred’s face got red. After a little hesitation,he took out what he had stolen.Mr.Can"said.“Maybe I should call your mother and let her know I'm going to have to put you in prison.”
Alfred thought his mother would come rushing in, eyes burning with anger.But,to his surpnse,she arrived wearing a smile.“Hello, I'm Alfred’s mother.Is he in trouble ”she said.Mr. Carr was surprised,too.He had expected Alfred’s mother to come in nervously,shaking with fear, asking with wet eyes for a mercy for her son.But no, she was most calm, quiet and pleasant and was making Mr.Carr feel guilty....Soon Mr.Carr was shaking his head in agreement with what
she was saying.‘‘Of course,’’he said,‘‘I don’t want to be cruel. You are right. Sometimes, a little
good advice is the best thing for a boy at certain times in his life and it often takes the youths long time to get sense into their heads.”And he warmly shook Mrs. Higgins’s hand.
Back home, without even looking at Alfred, she said, “You are a bad luck. It is one thing after another,always has been. Why do you stand there so stupidly Go to bed.’’In his bedroom,Alfred heard his mother in the kitchen.There was no shame in him,just pride in his mother’s strength.He felt he must tell her how great she was.As he got to the kitchen.he saw his mother drinking a cup of tea.He was shocked by what he saw.His mother’s face was a frightened,broken one.It was not the same cool,bright face he saw earlier in the drug store.As she lifted the tea cup,her hand shook.And some of the tea splashed on the table.Her lips moved nervously. She looked very old.He watched his mother without making a sound.The picture of his mother made him want to cry.He felt his youth coming to an end.He saw all the troubles he brought his mother in her shaking hand and the deep lines of worry in her grey face.It seemed to him that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he had ever really seen his mother.
59.The reason why Mr.Carr felt guilty was that______ .
A.he found Alfred was in fact innocent B.he should have called a policeman in first
C.Alfred’s mother appeared polite and gentle D.he thought he wa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it
60.Which ofthe following is probably said by Mrs.Higgins while talking to Mr.Carr
A.“Please,for God’s sake,you know,he is just a kid.”
B.“I can’t believe it!You are treating my son like that!”
C.“You know,it takes time for a youth to truly grow up.”
D.“Punishment makes sense because it teaches about the law.”
6 1.What do you think“his mother’s strength’’refer to
A.Mrs.Higgins’s calmness and communicating skills.
B.Mrs.Higgins’‘attitude towards parental sufferings.
C.Mrs.Higgins’s love and care for her son Alfred.
D.Mrs.Higgins’s greatness as a woman.
62.After the incident,young Alfred would probably____.
A.feel ashamed of his mother B.change his attitude towards life
C·learn to live an independent life D.hate Mr.Carr for hurting his mother
C
Do you want to live forever By the year 2050,you might actually get your wish---if you are willing to leave your biological body and live in silicon circuits(半导体电路).But long before then, perhaps as early as 2020,some measures will begin offering a semblance of immortality(虚的永生).
Researchers are confident that the technology will soon be able to track every waking moment of your life·Whatever you see and hear,all that you say and write,can be recorded,analyzed and added to your personal chronicles(履历).By the year 2030,it may be possible to catch your nervous systems through electrical activities,which would also keep your thoughts and emotions.
Researchers at the laboratories of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have given the name of this idea as Soul Catcher.Small electronic equipment will make preparation for Soul Catcher.It would use a wearable supercomputer,perhaps in a wristwatch, with wireless links to microseosors under your scalp(头皮)and in the nerves that carry all five sensory signals.So wearing a video camera would no longer be required.
At first,the Soul Catcher’s companion system--the Soul Reader--might have trouble copying your thoughts in complete details. Even in 2030,we may still be struggling to understand how the brain is working inside, so reading your thoughts and understanding your emotions might not be possible.But these signals could be kept for the day when they can be transferred to silicon circuits to revitalize minds everlasting entities(永生实体).Researchers can only wonder what it will be like to wake up one day and find yourself alive inside a machine.
For people who choose not to live in silicon,semblance of immortal ity would not be as useless as they thought.People would know their lives would not be forgotten, but would be kept a record of the human race forever.And future generations would have a much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History would not be controlled by just the rich and powerful, Hollywood stars,and a few thinkers in the upper society.
63.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_____ .
A.human beings long for living forever
B.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making the Soul Catcher
C.people can live forever as technology develops
D.the invention of Soul Catcher has great importance
64.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a Soul Catcher will be______ .
A.a new machine on which research measures have already been made
B.a new invention in order to catch and keep human’s thoughts
C.made by British scientists to offer something that looks like living forever
D.made of silicon circuits which can catch people’s nervous activity
65.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semblance of immortality is______.
A.to be a reality sooner or later B.far from certain
C.just an idea that couldn’t be realized at all D.a fading hope
66.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revitaliz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is close to___.
A.make dead B.make famous C.make known D.make active
D
When other nine-year-old kids were playing games, she was working at a petrol station. When other teens were studying or going out, she struggled to find a place to sleep on the street.But she overcame these terrible setbacks to win a highly competitive scholarship and gain entry to Harvard University.And her amazing story has inspired a movie,“Homeless to Harvard:The Liz Murray Story”.shown in late April.
Liz Murray, a 22.year-old American girl, has been writing a real—life story'of willpower and determination.Liz grew up in the shadow of two drug—addicted parents.There was never enough food or warm clothes in the house.Liz was the only member of the family who had a job.Her mother had AIDS and died when Liz was iust l5 years old.The effect of that LOSS became a turning point in her life.Conn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she had grown up with how her mother had died.she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Liz went back to school.She threw herself into her studies,never telling her teachers that she was homeless.At night, she lived on the streets.“.What drove me to live on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understanding,by understanding that there was a whole other way of being. I had only experienced a small part of the society,’’she wrote in her book Breaking Night.
She admitted that she used envy to drive herself on. She used the benefits that come easily to
others,such as a safe living environment,to encourage herself that“next to nothing could hold me down”.She finished high school in just two years and won a full scholarship to study at Harvard University.But Liz decided to leave her top university a couple of months earlier this year in order to take care of her father,who has also developed AIDS.“I love'‘my parents so much. They are drug addicts.But I never forget that they love me all the time.”
Liz wants moviegoers to come away with the idea that changing your life is‘‘as simple as making a decision”.
67.In which order did the following things happen to Liz
a. Her mother died ofAIDS. b.She worked at a petrol station.
c.She got admitted into Harvad. D.The movie about her life was put on.
e.She had trouble finding a place to sleep.
A.b,a,e,c,d B.a,b,c,e,d C.e,d,b,a,c D.b,e,a,d,c
68.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___.
A.how Liz managed to 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B.what a hard time Liz had in her childhood
C.why Liz loved her parents so much
D.how Liz struggled to change her life
69.What actually made her go towards her goal
A.Envy and encouragement. B.Willpower and determination.
C.Decisions and understanding. D.Love and respect for her parents.
70. When she wrote‘‘What drove me to live on...1 had only experienced a small part of the society",she meant that______.
A.she had little experience of social life
B.she could hardly understand the society
C.she would do something for her own life
D.she needed to travel more around the world
第二节 (共5小题;每题2分,满分l 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cfl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
选项。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th Father’s Day 20 lI here,find out how the holiday started,why Dad doesn’t mind being
shortchanged on gifts,and more.
Father’s Day traditionally takes a backseat to Mother’s Day,and,for the most part,dads are
cool with that,experts say.Nevertheless,as traditional roles around the house gradually change.
fathers are gaining more attention on their special day,at least as measured in the monetary value
of gifts estimated to be given on June l 9,20 11,when the holiday will be celebrated in dozens of
countries.
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re did Valentine’s Day come from What does it cost And why do we fall for it.year
after year
Where did this most popular day for couples come from And how does it come into beings, year after year Noel Lenski,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said the lovers’holiday traces its roots to raucous annual Roman festivals held every year on February l 5 and remained wildly popular well into the fifth century A.D.
7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ter 40 years,outsourced activism is replacing traditional Earth Day activities,and green’s gone mainstream,experts say.So what’s the point
The first Earth Day in l970 was a raucous, radical teach--in that helped spur clean—air, clean-water, and endangered species legis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Now,40 years later,Earth Day is every day,as the saying goes. The thing is, it's also everyday-- environmentalism has become a routine with greenness as much a marketing tactic as a moral pursuit.
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did Founding Fathers Celebrate 4th of July How many 4th of July fireworks explode each year Answers and more.
Cookouts,fireworks,and,of course,a chance to wish Uncle Sam a big “happy birthday”—-the day means summer in full swing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yond.Besides the founders of the US,Fireworks,first authorized by Congress in l777,are another legacy.More than l 4,000 fireworks displays light up U.S.skies each year. ’
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fore the big dinner,debunk the myths—for starters,the first“real” Thanksgiving wasn’t until the l800s--and get to the roots of Thanksgiving 2010.
Some 242 million turkeys were raised in the U.S.in 2010 for slaughter,according to the U.S.Depmment of Agriculture’s 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Service.Last year’S birds were worth about U.S.$3.6 billion. Before the big dinner, debunk the myths,we need to know that the first “real"U.S.Thanksgiving wasn’t until the l800s and get to the roots of Thanksgiving 2010.
A.4th of July Facts:1 st Fests,Number of Fireworks.More
B.Father’s Day Shortchanged Humble History,Fewer Gifts
C.Is the Spring Festival changing little by little
D.Thanksgiving 2010 Myths and Facts
E.Valentine’s Day Facts: Gifts,History,and Love Science
F.The fact of the Intrnational Labour Day
G Earth Day at 40: What Good Is It Now
第二卷(共35分)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 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旬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l0处,多者(从第ll处起)不计分。
I went to the wildlife park together with parents last Sunday.There were lots of visitors who standing before the ticket window. We waited long time and bought three tickets. In the Tiger Mountain of the park,I was so eagerly to see the fierce frightened animaIs that I quickened my steps through the crowd. Unfortunately,I got separated to my parents. I had a hard time look for them, but l had no luck. Wander in the park, I felt lonely without any companions. Bad still, I had no money, but I had to walk home covering as much as 5 kilometers.
第二节书面表达(共25分)
近期校车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某网站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见下表。请根据所给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调查结果并谈谈你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注意:1.文章的开头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提示词:报废车abandoned vehicles 超载overload
对校车的信任度 对校车的担心
41%的人对校车表示不信任;36%的表示信任:23%的人不作任何表态。 35%的人担心校车是报废车;25%的人担心校车超员;21%的人担心校车缺少安全设施:l9%的人担心校车超速。
Recently,a survey on school buses has been conducted on a website.
1—5 ACCBB 6—10 BCBBB 11—15 BAABC 16—20 BCCAB
21—25 ACCBC 26—30 AABDA 31—35 ABDCD 36—40 BCADB
41—45 CADBC 46—50 ADBDA 51—55 CBDAA 56—60 DCACC
61—65 ABCBA 66—70 DADBC 71—75 BEGAD
1—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1—3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6—55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56—75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短文改错
I went to the wildlife park together with∧parents last Sunday. There were lots of visitors who
my who去掉或其后加were
standing before the ticket window. We waited∧long time and bought three tickets. In the Tiger
a
Mountain of the park, I was so eagerly to see the fierce frightened animals that I quickened my
Eager frightening
steps through the crowd. Unfortunately, I got separated to my parents. I had a hard time look for
from looking
them, but I had no luck. Wander in the park, I felt lonely without any companions. Bad still, I
Wandering Worse
had no money, but I had to walk home, covering as much as 5 kilometers.
so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Recently, a survey on school buses has been conducted on a website.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table above, only 36% of the interviewees trust school buses, while 41% of them show their distrust, 23% of them are not clear about it. Of those who show their disbelief, 35% are afraid of abandoned vehicles being used and 25% worry that school buses are often overloaded, which can cause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s. About 21% of them worry that the school buses are not equipped with safety equipment like safety belts. Another 19% blame drivers for breaking the speed limit.
I think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tudents. More money should be inves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buses. Meanwhile, all the school buses should be examined regularly.
1、评分原则
(1)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先根据内容和语言确定所属档次,然后根据要求调整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100 或多于14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重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其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2、内容要点参看提示部分。
3、各档次给分范围及要求(见下表)
档次 分数 内容要点 词汇运用及语法结构运用 表达 ,<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五(最好) 21-25 覆盖所有要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有些语言错误,但因尽力使用较复杂的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 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全文结构紧凑。
四(好) 16-20 虽漏掉 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应用简单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三(适当) 11-15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要求。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边贯。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二(较差) 6-10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一(差) 1-5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4、判断文章档次时,要注意要点;更要注意按照词汇及语法结构运用及表达方法总体评价文章。
5、内容要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紧扣主题适当发挥不扣分,开头和结尾的内容须合乎逻辑,语言得体。
6、语法结构和词汇方面的错误主要指以下几种:主谓不一致,动词形式(句子时态和语态)不对,词组搭配不当、句子结构错误、词序不当、关键词用错
21.A 考查交际用语。句意:--快点,现在已经8点20了。---不要着急。到车站仅需要20分,火车到9点20才开。根据句意,选择No hurry“不忙;别急”。
22.C 考查冠词的使用。句意:战胜了疑惑和恐惧的他们也战胜了失败。根据句意可判断句中doubt,fear和failure在此均为不可数名词,因此前面不加冠词。
23.C 考查动词词组。句意:当人们质疑他的解释的时候,他不得不编造更多的细节。根据前句的questioning可判断选择make up“编造”。
24.B 考查宾语从句。句意:你不会知道接下来幸福会在什么地方出现,所以抓住身边每一个机会。根据后句中around you以及从句中已经含有时间状语next可判断选B。
25.C 考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句意:---像这样下雨多长时间了?---已经3星期了!在这里每年的这些天雨下起来不停是很经常的。根据答语中的three weeeks可判断雨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未停止,因此可判断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
26.A 考查名词性从句。句意:经理和每一个和事故有关的人进行了面谈,就是为了弄清楚发生的事情的背后的真实情况。根据介词behind可判断what had actually happened为宾语从句,而根据从句中缺少主语可判断使用what。
27.A 考查非谓语动词。句意:据报道星期日已经又加了289列火车满足春节回家的人们的需要。第一空为目的状语,289 more trains were added就是为了载走乘客;第二空returning做those的定语,those和return为主动的关系,因此使用现在分词表示主动。
28.B 考查动词的辨析。句意:---我能帮助你妈?----我想开一个新账户,把钱存进去。根据句意可判断选deposit“把(钱)储存,存放(银行等)”。
29.D 考查形容词辨析。句意:阻止国家战争的一个方法就是切断他们的金融支持,因为战争是非常昂贵的。根据wars are very expensive可判断前句和金融有关,因此选financial“金融的”。
30.A 考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句意:玛丽,你确定姨妈已经从美国回来了吗?---是的,我妈妈告诉我的,我准备现在去看她。第一空的说话的时间为现在,而到现在为止发生过的事应使用现在完成时;第二空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间为过去,因此使用一般过去时。
31.A 考查定语从句。句意:今日英语的学习者有广泛的词典去选。根据dictionaries和to choose形成定语关系,完整的句应为:dicrionaries which Today’s English learners can choose from,由此可判断应该选择A。
32.B 考查非谓语动词。句意:---你已经搬到新家了吗?---还没有,我没有时间布置家具呢。根据it和furnishe的被动关系可判断使用get sth done结构。
33.D 考查倒装句型。句意: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清楚我们现在面对的困难。根据can we的倒装可判断应该使用only放在句首形成的倒装句型,因此选D。
34.C 考查情态动词的使用。句意:根据规则要求学生们要得奖学金在任何科目上不能低于85%的成绩。根据by the rules可知后面的内容是规定,根据shall在陈述句表示说话者的允诺、告诫、威胁、命令、规定、必然性等这一用法可判断选C。
35.D 考查定语从句。句意:我将不会忘记我和农民们居住在乡村的那些年,这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第一空根据先行词the years在从句I lived in the country with the farmers中作时间状语可判断使用when;第二空则判断空格指代的是前句的整个情况,应用which来代替上文情况,因此使用which。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时间城堡的故事。一百年前的人们将信件、卡片之类的东西放进一个箱子里,然后在一百年后打开,从而使人们了解到了很多。
36.B 根据前句中的1901和空后的时间2000可知是100年的时间,因此为100年后的箱子打开的时间,因此选opened。
37.C 当时人们做好标记之后把箱子存放到了Colordo College图书馆里。store“存放”。
38.A 根据the appoint day“约定好的那一天”可判断,在约定的打开箱子的那天,300个人都聚集到这里,因此使用gather“聚集”。
39.D 根据the desendants可判断人群中有很多人都是以前放在箱子里东西的人的后代,因此使用crowd“人群”。.
40.B 根据空后的the box可判断是放进箱子里,因此使用inside。
41.C 和第一段中约定好的时间To be 36 after midnight,December 31.AD 2000相照应,应是在午夜之后。
42.A 里面放的东西状态很好,本句中为固定词组in good condition“状态很好”。
43.D 空后的letters和空前的newspapers等物体是并列的,要使用and来表示并列。
44.D 根据including one可判断one指代的是letter,同时根据空后的by可判断是由Theodore Roosevelt所写。
45.C 根据空格前的the表示独一无二的职位以及后后的USA可判断为美国的总统,因此选择President。
46.A 很多信件是写给后代的,这根据后文的含义可判断。be addressed to“(向...)提出,(给...)写(信)”。
47.D 根据下文中1901年对下世纪的人应该是“希望”,因此可判断使用hope。
48.B 根据本句的含义以及空前的next可判断为下100年,即:一个世纪。
49.D Colorado springs那是只有几千居民,而现在已经又50万人口了。根据含义可判断空中为residents“居民”。
50.A 本题应使用排除法,关键词是空前的on,再根据常识可判断是放在了网上,让更多的人知道。
51.C 根据空后a collection of postcards in the box可判断应该使用place“放置”。
52.B 根据后句This is a wonderful educational resource.可判断时间城堡是一个宝藏,因此使用treasure“财富”。
53.D 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我们的历史的故事。
54.A 根据前句中的I never knew my grandfather以及后句but的转折可判断为现在觉得很近。
55.A 和第一段中的items相照应,根据another hundred years可判断。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Guanfu博物馆以及它的馆长的希望。
56.D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第一段中the museum was founded on Jan 18,l 997可判断在15年前建立。
57.C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中最后一段But due to the city planning, it has to move.以及下文正在寻找一个新的地方可判断。
58.A 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中Creating a cuulture foundation had been Ma’s dream for many years.可判断以此为题目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主要叙述了当售货员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通知了他的母亲,而孩子对他母亲在店里和家里的表现感到非常震惊并且深受教育。
59. C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中第二段she was most calm, quiet and pleasant and was making Mr.Carr feel guilty可判断。
60. C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中第二段Sometimes, a little
good advice is the best thing for a boy at certain times in his life and it often takes the youths long time to get sense into their heads.可判断C项更符合。
61. A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中just pride in his mother’s strength以及第二段中售货员惊讶于母亲的表现可判断,在此力量是指母亲的镇静和交流能力。
62. B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中最后一段He saw all the troubles he brought his mother in her shaking hand and the deep lines of worry in her grey face可判断当她看到母亲这种表现后心灵有了很大得震撼,因此会痛改前非。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可以记录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你永生的一项新技术。
63.C 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第一段By the year 2050,you might actually get your wish以及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让人的生命点点滴滴别记录下来的技术可判断。
64.B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第二段中By the year 2030,it may be possible to catch your nervous systems through electrical activities,which would also keep your thoughts and emotions可判断。
65.A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Researchers can only wonder what it will be like to wake up one day and find yourself alive inside a machine.可判断终究会有一天成为现实。
66.D 词义猜测题。根据词后的everlasting entities可判断是把保存的信号转变为活跃的永生的实体,因此是词义为“使恢复生气”。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主要叙述了22岁女孩Liz Murray的故事,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中,她没有退缩而勇敢前进的故事。
67.A 排序题。根据文章所述9岁的Liz Murray在加油站工作,15岁的时候妈妈死于艾滋病;回到学校后,在大街上居住;经过奋斗考上哈佛大学;拍摄她的电影将于4月上映,由此可判断顺序。
68.D 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中所讲述的Liz Murray家庭的不幸以及她的奋发图强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判断。
69.B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第四段She admitted that she used envy to drive herself on. She used the benefits that come easily to others,such as a safe living environment,to encourage herself that“next to nothing could hold me down”.可判断是意志和决心让她不退缩。
70.C 句意理解题。根据句中所述Liz Murray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要靠自己的理解,还有另一种生活的方式,这就要靠自己去奋斗。
71.B 根据With Father’s Day 20 lI here,find out how the holiday started,why Dad doesn’t mind being shortchanged on gifts,and more可判断。
72.E 根据Where did Valentine’s Day come from 以及下文内容可判断。
73.G 根据After 40 years,outsourced activism is replacing traditional Earth Day activities以及下段内容可判断。
74.A 根据How did Founding Fathers Celebrate 4th of July 以及下文可判断。
75.D 根据Thanksgiving wasn’t until the l800s--and get to the roots of Thanksgiving 2010.可判断。
短文改错
1. with后加my 根据主语I可判断,指代应该清楚。
2.who去掉或者其后加were 利用standing现在分词作定语或者使用定语从句都可以。
3.waited后加a 在此time前有long修饰表示一段时间需要加冠词a。
4. eagery改为eager 根据be动词was可判断应该使用形容词和其连用,因此使用eager。
5.frightened改为frightening 根据animals可判断应该为frightening“令人害怕的”。
6.to改为from separate和from为固定搭配。
7.look改为looking 在此为固定词组have a hard time (in)doing sth,后应该使用动名词形式。
8.Wander改为Wandering 根据I和wander为主动关系,因此使用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在此做伴随状语。
9.Bad改为Worse Worse still为固定词组,意为“更糟糕的是…”。
10. but改为so 根据had no money和had to walk home为因果关系可判断。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原初的表述。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
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固然,局限性决定了“俗”的特殊性,众多的特殊性又构成了“俗”的多样性并呈现出文化的丰富性;但显而易见的是,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俗”的空间“界域”与时间“代沟”在交流之时,既可能交融也可能交锋。
我国作为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其最重要的构成特征就是在发展中丰富,同时又在丰富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动因是每一个体的“自强不息”,丰富的成因则是个体之间的“厚德载物”,前者意味着“奋发”,而后者意味着“包容”。也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如《荀子·荣辱》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节选自《中国艺术报》2011年11月23日)
1.下列关于“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谈的“俗”并非“俗气”“庸俗”之意,而是指民风民俗;俗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更确切说应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B.积习成俗表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也是无需言明的默契和无需说理的律令,而这是日后施行法律的基础。
C.俗,最初是因“积习”而成。后来随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和精密,一定的乡民社会需要规范、透明的公约,俗就依“约定”而成。
D.俗,有着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不论是“积习成俗”的“俗”还是“约定俗成”的“俗”,都体现着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俗,在一定情况下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对一个人的言行进行评判,就可以用“乡约”的方式。
B.入乡随俗是外乡人与某个乡民社会进行沟通、交往和融入的一种方式,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外乡人都会通过文化认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C.俗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不同空间界域和不同时间代沟的俗相遇时,有可能相互交融,包容同化;也有可能互不相容,相互交锋。
D.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习俗既要不断发展,又要不断丰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奋发,而丰富的形成则有赖于个体间的相互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所讲的“王道无非人情”表明,国家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乡民社会的民风世俗,法律的制定也会照顾到百姓的风俗习惯。
B.荀子讲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表明,约定俗成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
C.当今时代,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就应该彻底摒弃具有个体特质的“俗”文化,而追求全民族共同认可的“雅”文化。
D.荀子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讲的就是真正的贤人君子会跳出带有局限性的一己之俗,而追求代表共同理想的“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时人称其勇决 称:赞扬
C.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D.孝信还以状言 状:状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 (3分)
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②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③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④取急还宅,故不连署
⑤之推亦被唤入
⑥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8.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9.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寄蜉蝣于天地, ▲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⑵ ▲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三出去买果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卖果子的时间还用得多。因为走路多,他很少得病,熟人多,见多识广。
B.季匋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匋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予其中。
C.季匋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D.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匋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匋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⑵小说的题目是“鉴赏家”,开篇叙述叶三卖果子有什么作用?(6分)
⑶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6分)
⑷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何怀宏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 “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后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 “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最初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人还是读得较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句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不觉得后悔”。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节选自《人物》2011年第8期,有删改)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
B.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
C.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机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D.瞿秋白1935年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E.本篇传记写作思路切口小,从人性伦理的视角对中国现代史中众所周知的人物进行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思考与探究。
⑵请根据本传记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瞿秋白的性格特点。(6分)
⑶文中作者说瞿秋白属于“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其原因。(6分)
⑷本文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定要有相当的现实感,是仰望星空的人,同时也是站在大地上的人。”请结合文中瞿秋白的事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
B.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C.笔、墨、纸、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
D.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今年央视春晚中,杨丽萍用她那清丽脱俗的表演,为我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孔雀精灵,表达人类对于自然生命的礼赞,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B.《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认为公民的围观、民意的关注,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最终会促进公权力的合理使用。
C.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D.为了缓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措施是,教育部今年将制定发布高考改革方案,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内心里拥有善, ▲ , ▲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
▲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16.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60个字)(5分)
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流行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错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17.请仿照下列示例中划横线的部分,另选对象,写一句话,要求内容恰切,句式一致。(6分)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让我们感知世事无常,山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 、 之间: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授奖词这样评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2011年全世界最权威的拉斯克医学大奖颁给了81岁的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工作者屠呦呦,奖励她将一种草药变成了世界广泛使用的抗疟疾药物,“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并将在今后抗击这种致命疾病的斗争中继续造福人类。”屠呦呦一没有博士学位,二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三不是中国两院院士。她在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了艰难的中药研究工作,取得了青蒿素抗疟疾药的研制成功,但目前在网上搜不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在百般磨难中的坚持,往往使平凡走向伟大,你说呢?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原文第二自然段中“成为‘法’的适用基础”的是“约定俗成”的“俗”。)
2.B(错在“外乡人都会通过文化认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原文第四自然段中是“也有可能”。)
3.C(错在“应该摒弃具有个体特质的‘俗’文化”,原文第六自然段中是“和而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状:情状,情况。)
5.A(②不能表现有才华,④⑤讲颜之推险被定罪。)
6.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依靠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免。)
7.⑴(颜之推)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修边幅,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任纵” “以”“少”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⑵天保末年,(颜之推)随从至天池,(显祖)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从”“以为”“出示”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军。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修边幅,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杀死他,依靠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不久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6分)
“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2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
(“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酌情给分。)
9.(5分)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1分) ②衬托。(1分)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1分)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按要点回答,所答内符合要点意思亦可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⑴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⑵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⑴(5分)选E给3分,选A给2分,选B给1分,选C、D不给分。
⑵(6分)
①照应题目,突出叶三挑选果子的眼光独到,暗示主人公的另一种才能。②为后文的描述作铺垫。叶三作为“鉴赏家”对季匋民的画独具的敏感和见识,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对生活中美的鉴赏力。③丰富人物形象。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⑶(6分)
①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勤劳能干。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⑷(8分)(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观点一】合适。① 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观点二】不合适。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⑴(5分)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给分。(A.“表明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错误。B.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错误。C.“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的是人还是译著表达含糊。)
⑵(6分)
①忠于信念不畏牺牲,并勇于解剖自己,坦然面对命运,深刻、冷静,是观念的精英,也是一个思想启蒙者。②具有传统文人的特点,熟谙儒家的忠恕之道,政治上缺乏自信,对政治及权力缺乏兴趣与强烈欲望。③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与极高的文学造诣。(各2分,共6分。若只答“善良,忍耐,躲避,仁慈,讲和气”则只给1分。)
⑶(6分)
①他骨子里是个文人,是思想启蒙的“动员者”,被“历史的误会”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在时代的变革期,为了捍卫真理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②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权力的强烈意志。(各3分,共6分)
⑷(8分)
①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能够有自知之明,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②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能够冷静、全面、深刻地了解社会,认清现实,把握现实和时代的规律,将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③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充满自信,在思想上有独立见解,在行动上不盲从他人;④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行动果决、讲究策略,善于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进行卓越奋斗。(各2分,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D(“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
14.(3分)B(A.成分残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缺主语。C.搭配不当。“施用”与“催生技术”不搭配。D.句式杂糅。)
15.(3分)C(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③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②应接在③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未)
16.(5分)“穿越”一词被赋新义,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易因时空的错乱,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
17.(6分)(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示例】平衡于日、月之间:月使我们见识时光幻化,日使我们感悟生命长青。
六、写作(60分)
18.略。请参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出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胰岛素调节血糖与细胞膜的功能无关
C.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 – 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3.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 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下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4.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虽然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能用做鉴定还原性糖
B.观察叶绿体运动时,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左侧做逆时针运动,则实际上叶绿体在液泡右侧做顺时针运动
C.因为鸡血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故可以用鸡血来提取血红蛋白
D.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使视野变亮
5.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
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6.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B.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8.实验室欲配制一种仅含四种离子(不考虑来源于水电离的离子)的溶液,且溶液中四种离子的浓度均为1mol/L,能达到此目的的是
A.Mg2+、K+、SO42-、NO3- B.Ba2+、Mg2+、SO42-、Cl-
C.ClO-、I-、K+、Na+ D.H+、K+、Cl-、CO32-
9.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Na2S2O3+2HCl===2NaCl+S+SO2+H2O ),可用于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温常压下,若该反应产生固体单质16 g,则反应中各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硫 硫代硫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11.2L 0.5mol
C 158 g 2mol
D 79 g 1NA
10.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CuSO4 +Na2CO3 主要: Cu2+ + CO32- + H2O = Cu(OH)2↓ + CO2↑
次要: Cu2+ + CO32-= CuCO3↓(几乎不发生反应)
CuSO4 +Na2S 主要: Cu2+ + S2- = CuS↓
次要: Cu2+ + S2- + 2H2O = Cu(OH)2↓ + H2S↑(几乎不发生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几种物质Ksp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OH)2C.CuCO311.下列有水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2===CH2+H2OCH3CH2OH
B. +HNO3 +H2O
C.CH3COOH+HOCH2CH3 CH3COOCH2CH3+H2O
D.CH3 CH2Cl+H2O CH3CH2OH +HCl
12.某有机物X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1mol有机物X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同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 112L。该有机物X的分子式是
A.C4H8 B.C2H4O C.C4H8O2 D.C10H22O20
13. 常温下,取0.3 mol/LHY溶液与0.3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 = 9,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9 mol/L
B.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Y-)> c(Na+) > c(OH-)>c(H+)
C.c(OH-)-c(HY)=c(H+)=1×10-9mol/L
D.c(Na+)=c(Y )+c(HY) =0.3 mol/L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B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A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地面对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若撤去力F,物体B沿斜面向下仍匀速运动
D.若撤去力F,物体B沿斜面向下减速运动
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n1:n2=5:1,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为5:1
B.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比为5:1
C.当滑动片P向下滑动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均增大
D.当滑动片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均增大
16.质量为2kg的质点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质点的速度变化量均沿x 轴正向且相等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1.5N
C.2s末质点的动能为12.5J
D.2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与y轴夹角的正切为0.75
17.如图所示,取x0处的电势为零,图中的φ-x图线是一条与ox轴重合的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势φ随x变化的情况。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个点电荷,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ox轴正向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一定做匀速运动
B.电场的场强在逐渐减弱
C.电荷的加速度在逐渐减小
D.电荷的动能在逐渐增大
18.“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已知“天宫一号”环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m表示它的质量,h表示它在近地点的高度,ω表示它在近地点的角速度,a表示它在近地点的加速度,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则“天宫一号”在近地点所受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等于
A.ma B.m C.m D.以上结果都不对
19.电源的效率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a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B为电源b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C为一个电阻R两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的图象。将这个电阻R分别接到a、b两电源上,那么
A.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低
B.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
C.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电源效率较高
D.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电源效率较高
20.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0匀速运动,通过传送带把静止于其左端A处的工件运送到右端B处。已知A、B之间的距离为L,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常数,工件经过时间t0从A运动到B处。则下列关于工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中,可能的是
21.如图所示,一个矩形线框从匀强磁场的上方自由落下,进入匀强磁场中后,再从
磁场中穿出。匀强磁场区域的宽度L大于线框的高度h,。已知线框的下边刚进入磁场时,
线框的加速度为零,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线框开始运动到线框下边刚进入磁场前的过程中,重力所
做的功完全转化为线框的动能
B.从线框下边刚进入磁场到线框刚好全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
重力所做的功完全转化为线框回路的电能
C.线框完全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完全转化为
线框的动能
D.线框穿出磁场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完全转化为线框的动能
第II卷(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塑料米尺上套一个磁性滑块m,滑块可沿米尺自由下落。在米尺上还安装了一个连接了内阻很大数字电压表的多匝线框A,线框平面在水平面内,滑块可穿过线框,如图所示。把滑块从米尺的0刻度线处释放,记下线框所在的刻度h和滑块穿过线框时的电压U。改变h,调整线框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各次的h,U。
(1)如果采用图象法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用
图线(选填“U-h”或“U2-h”)更容易得出结论。
(2)影响本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主要是 (至少列举一点)。
23.(9分)
实验室内有一个电流表A,量程为10mA,内阻约为10Ω。为了知道该电流表的准确内阻,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电压表V1:量程15mV
电压表V2:量程150mV
电压表V3:量程3V
滑动变阻器R(阻值约200Ω):
电建S一个
(1)在既不损坏仪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压表应选 ;
(2)在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图;
(3)在你所画的电路图中,若闭合电建S,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I,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测得电流表的内阻为 。
24.(13分)
如图所示是某项体育比赛项目的示意图,运动员从距投掷点P前某处的O1点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指向O2点推动,到P点释放,此时物体的速度v1=2m/s,物体在滑道上经滑行到O2点刚好停止。已知P点到O2点的间距为x=28m(物体可视为质点,O1和O2之间的滑道各处粗糙程度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1)求物体和滑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在P处释放物体的速度为v2=1.5m/s,为了使物体仍能到达O2点,运动员从PO2的中点开始擦拭滑道,物体也恰好停在了O2点。经擦试过后滑道和物体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求经擦拭过后滑道和物体的动摩擦因数。
25.(19分)
如图所示,在以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充满了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为一平行板电容器,其正极板与x轴重合且在O处开有小孔,两极板间距离为。现有电荷量为e、质量为m的电子在O点正下方负极板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若电子在磁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刚好从磁场的最右边缘处返回到x轴上,求加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
(2)将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4倍,先在P处释放第一个电子,在这个电子刚到达O点时释放第二个电子,求第一个电子离开磁场时,第二个电子的位置坐标。
26.(15分)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 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S 2Al 2O3 +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是 。
(2)“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调节pH后过滤、洗涤Al(OH)3沉淀,证明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
(4)“母液”中可回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铝脱水后的产物X熔融电解冶炼金属铝,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14分)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N,如下图所示:
Ⅰ.由H3BO3制备B2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反应原理(B2O3 + 2NH3 2BN + 3H2O)和如下装置制备氮化硼。已知:BN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不溶于水;B2O3难溶于冷水但可溶于热水。
(1)连接好装置后,在各连接处涂抹肥皂水,然后通入N2检查气密性。证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通入N2的另一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瓶B中装有硫酸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时,关闭电炉和活塞K,并立即用弹簧夹夹紧A、B之间的橡皮管,直至___________再转移产物。若没有夹紧橡皮管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欲除去产物中未反应的B2O3并得到纯净的BN固体,实验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
28.(14分)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0%。目前,消除大气污染有多种方法。
(1)处理NOx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气非催化还原法将NOx还原为N2。已知还原1molNO约放出451.7kJ的热量(同时生产气态水),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目前发展势头强劲的优秀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 V3++VO2++H2OVO2++ 2H++V2+。充电过程中,H+向 迁移(填“阴极区”或“阳极区”)。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 。
(3)降低汽车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N2(g)+2CO2(g);△H<0。
①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若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O、1molCO充入1L
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平衡将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③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A.加入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缩小容器体积  D.增加CO2的量
(4)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转化为SO42-而实现SO2的处理(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 = 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9.(9分)图甲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填标号)。
(2)图乙细胞分裂图像中 (填字母)不含同源染色体。
(3)图乙中D细胞的名称是 。
(4)若图甲细胞发生癌变,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减少所致;若图甲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
30.(10分)南瓜的瓜形有三种,分别是扁盘形、圆形和长圆形。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推测:南瓜的瓜形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F1扁盘形南瓜与 南瓜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各表现型的比例。
预测结果: 。
(3)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 ,说明上述推测成立。
31.(10分)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 ,获得相同的能量捕食生产者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32.(10分) 回答下列与免疫相关的问题:
(1)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 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产生了相应抗体。该抗体与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导致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二)选考题(每科选做1题,共做3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一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E.液体在某温度下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与大气压无关
(2)(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气缸开口向下,活塞a
和活塞b将长为L的气室中的气体分成体积比为1:2的A、B
两部分,温度均为127℃,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气体温度都缓
慢地降到27℃时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不计活塞a的厚度及活塞
与气缸间的摩擦。求活塞a、b移动的距离。(设外界大气压强不变)
34.[物理一一选修3-4](15分)
(1)(6分)三束单色光a、b、c沿图示方向射向圆形玻璃砖,经两次折射后变成复色光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真空中,a光传播速度比b、c大
B.b光的频率比c光小
C.a光的光子能量最小
D.在玻璃砖中,a光传播速度比b、c小
E.若以a、b、c三种单色光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的实验,则a光观察到的条纹间距最大
(2)(9分)如图所示,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速大小为0.6 m/s。P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 x =0.96m。从该时刻(图中状态,此时刻波从O点刚好向右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开始计时,问:
(1)经过多少时间,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很好地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事实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C.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一定等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D.分别用X射线和紫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射线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E.核衰变为核时,衰变前Th核质量大于衰变后Pa核与粒子的总质量
(2)(9分)如图所示,两块长度均为d=0.2m的木块A、B,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质量均为M=0.9kg。一颗质量为m=0.02kg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且不计重力)以速度υo=500m/s水平向右射入木块A,当子弹恰水平穿出A时,测得木块的速度为υ=2m/s,子弹最终停留在木块B中。求:
(1)子弹离开木块A时的速度大小及子弹在木块A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2)子弹和木块B的最终速度大小。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5分)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

(4)“联合制碱法”是对“氨碱法”的改进,其相对优点有 (填序号)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降低了生产成本
C.减少了环境污染 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5)绿色化学的主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原子利用率(%)= 。
(6)产品纯碱中常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已知所取产品的质量为m1g,加热后所剩固体的质量为m2g,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有 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的原子序数为2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X、Y构成的10电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基态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离子Z3-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离子Z3- 的空间构型为 ;
(3)化合物ZX3的沸点比化合物YX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
(4)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
(5)元素W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 ,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2W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雷达罩和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制备它的一种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填写下列空白:
(1)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下列试剂能与甲反应而褪色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r2/CCl4溶液 b.石蕊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2)甲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
(3)淀粉通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乙(其中A—D均为有机物):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试剂X可以是___________。
(4)已知:
利用上述信息,以苯、乙烯、氯化氢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丙,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化合物丁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10。丁与FeCl3溶液作用显现特征颜色,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则丁的结构简式为 。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两则实例,请分析回答:
(1)人类酿酒的历史已有5000年,但是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是 (填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 来鉴定,在 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 色。
(2)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Ⅱ.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使用的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碳源。在纤维素分解菌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 、 。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抗虫棉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A过程需要的酶有 、_______________。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的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
(2)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过程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 ,该技术的原理是 。
(3)科学家将植物细胞培养到 ,包上人工种皮,制成了神奇的人工种子,以便更好地大面积推广培养。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
作为探针。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A 15.B 16.AD 17. D 18. AB 19. C 20. CD 21.ABC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1) (3分)
(2)空气阻力(或电磁感应损失机械能)(3分)
23.(9分)(1)R1(3分);
(2)如图所示(3分);
(3)1.80(1.70-1.90之间均给分)(3分)。
24.(13分)
解:(1)μmg=ma1 (2分)
(2分)
解得μ==0.00714 (1分)
(2) 从P到PO2处: (2分)
从PO2到O2处:μ/mg=ma2 (2分)
(2分)
解得μ/==0.000893 (2分)
25.解析:(1)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经电场加速后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又有 (2分)
r = (1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U = (2分)
(2)电压增加为原来4倍,则有电子在磁场中的半径 (1分)
设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t1,加速度为a,则有
(1分)
(1分)
设间距为d,有: (1分)
解得: (1分)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总时间为t2,则有
(1分)
(1分)
解得: (1分)
即 (1分)
由此可知:第一个电子离开磁场时,第二个电子的圆心角为300,如图中的Q点:
(1分)
(1分)
因此Q点的坐标为: (1分)
33.(1)ADE (6分)
(2)解:如图所示,设a向上移动x,b向上移动y,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因为两个气室中的气体都做等压变化,所以有
对气体A:V1=LS,V2=(L-x)S
有: (3分)
对气体B:V1/=LS,V2/=(L-y+x)S
有: (3分)
代入数据解得:
, (3分)
34.(1)BCE (6分)
(2)(9分)
解:(1)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就是初始时刻x =0,06m处的质点的
振动状态传到P点所需的时间
由波的图像知: △x =0.96 -0.06 =0.9m (1分)
所以经过时间为: t =△x/v =0.9/0.6 s =1.5s (2分)
(2)由波的图像知,振幅A =0.05m,波长λ =0.24m ,
所以波上质点的振动周期 T = λ /v =0.4s (2 分)
由波的图像知,从P点起振到第一次到达波峰历时为:
△ t = t -(0.96 -0.24)/0.6 =1.5 -1.2 =0.3s=T (2 分)
所以P通过的路程为: S =3 A =3×0.05 m=0.15m (2 分
35.(1)ADE(6分)
(2)(9分)
解:(1)设子弹离开A时速度为υ1, 对子弹和A、B整体,有:
mυo=mυ1+2Mυ (2分)
Fd=mυo2-mυ12-2Mυ2 (2分)
以上联合解得:υ1=320m/s,F=7362N (2分)
(2)子弹在B中运动过程中,最后二者共速,速度设为υ2,对子弹和B整体,有
mυ1+Mυ=(m+M)υ2 (2分)
解得:υ2=≈8.9m/s (1分)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7.D 8.A 9.D 10.B 11.A 12.C 13.C
26.(15分)
(1)9SO2(2分) Al2(SO4)3(2分) 1∶2(1分)
(2)Al2O3+2OH-=2AlO2-+H2O(2分)
(3)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2分)
(4)K2SO4 Na2SO4 (各2分)
(5)2Al2O3 (熔融) 4Al+3O2↑(2分,不写冰晶石也给分)
27.(14分)
Ⅰ.2H3BO3 B2O3+ 3H2O(2分)
Ⅱ.(1)各连接处均无泡沫产生(2分) 除去装置中的氧气(2分)
(2)吸收未反应的氨气(2分)
(3)装置冷却至室温(2分) 瓶B中的稀硫酸倒吸入瓶A中(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4)将粗产品加入适量的热水,充分搅拌后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滤渣2~3次,烘干(2分)
28.(14分)
(1)4NH3(g)+6NO (g)=5N2(g) +6H2O(g) △H=-2710.2kJ·mol-1 (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阴极区 (2分) V3++e-=V2+ (2分)
(3) (2分) 不 (2分) B (2分)
(4)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2分)
36.(15分)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分)
(2)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 (2分)
2NaHCO3Na2CO3+CO2↑+H2O (2分)
(3)“氨碱法”的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的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2分)
(4)ABC(2分,见错不得分)
(5)“联合制碱法”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2分)
(6)w(NaHCO3)= (3分)
37.(15分。第1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CH4 1s22s22p2
(2)sp杂化 直线型
(3)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4)N2O
(5)CuCl CuCl+2HCl=H2CuCl3 (或CuCl+2HCl=H2[CuCl3])
38.(15分。最后一空3分,其余每空2分)
(1)碳碳双键(或);ac
(2)CH2=CH-CH2-CH2-COOH
(3)C6H12O6;Br2/CCl4(或其它合理答案)
(4)
(5)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综生物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 C 6. D
29.(共9分)
(1)①②③⑦⑨ (2分,答错一个都不给分,少一个给1分)
(2)D(2分)
(3)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2分,答极体也给分)
(4)糖蛋白(1分) A、C(1分,写出一个不给分) C (1分)
30.(每空2分,共10分)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2)长圆形  扁盘形:圆形:长圆形接近于1:2:1
(3)相同
31.(每空2分,共10分)
(1)低 较少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32.(每空2分,共10分)
(1)非特异性
(2)B  浆(效应B)  记忆 
(3)化学信号向电
3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Ⅰ.(1)酵母菌(1分) 重铬酸钾溶液 酸性 灰绿 (2) 毛霉
Ⅱ. 纤维素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卡那霉素
(2)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胚状体
(4)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虫基因(3分)
基因频率
A
a
Q
P
时间
浓硫酸

—NO2
浓H2SO4
加热
NaOH

明矾石
脱水
废渣
调节pH
溶液
硫磺
焙烧
溶解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铝
母液
硫酸
炉气
熟料
管式电炉
活塞K
NH3
A
B
电解
冰晶石MACROBUTTON MTEditEquationSection2 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为虚数单位,复数,则 | z | +=
(A) (B)1 (C)1 (D)
2.已知,,则
(A) (B) (C) (D)
3.如图是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它的正视图是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半圆组成,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米3 (B) 米3
(C) 米3 (D) 米3
4.已知单位向量α,β,满足(α+2β)(2α-β)=1,则α与β夹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5.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为a,b,c,且,,则cosAcosC=
(A) (B) (C) (D)
6.设F是抛物线C 1:y2=2px (p>0) 的焦点,点A是抛物线与双曲线C2:
(a>0,b>0)的一条渐近线的一个公共点,且AF⊥x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 (C) (D)
7.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那么是函数在区间[0,6]上有3个零点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8.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S的值为
(A)1 (B) (C) (D)
9.设 若-2≤x≤2,-2≤y≤2,则z的最小值为
(A)-4 (B)-2 (C)-1 (D)0
10.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1,那么该圆锥体积的最大值为
(A) (B) (C) (D)
11.某单位安排7位员工在2012年1月22日至1月28日(即今年除夕到正月初六)值班,每天安排1人,每人值班1天.若7位员工中的甲、乙排在相邻两天,丙不排在除夕,丁不排在初一,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504种 (B)960种 (C)1008种 (D)1056种
12.设U为全集,对集合X,Y,定义运算“”,XY=CU (X∩Y).对于任意集合X,Y,Z,则( XY )Z=
(A)(X∪Y)∩CU Z (B)(X∩Y)∪CU Z
(C)(CU X∪CU Y )∩Z (D)(CU X∩CU Y )∪Z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3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如图,EFGH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内”,B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阴影部分)内”,则__________.
1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2AB.若E,F分别为线段A1D1,CC1的中点,则直线EF与平面ABB1A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
15.已知圆C的圆心与抛物线的焦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6,则圆C的方程为 .
16.已知函数.如下定义一列函数:,,,……,,……,,那么由归纳推理可得函数的解析式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和数列{}满足等式:=为正整数),
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A、B、C三种不同的技工面向社会招聘.已知某技术人员应聘A、B、C三种技工被录用的概率分别是0.8、0.5、0.2 (允许受聘人员同时被多种技工录用).
(I)求该技术人员被录用的概率;
(Ⅱ)设X表示该技术人员被录用的工种数与未被录用的工种数的积.
i) 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ii) “设函数是偶函数”为事件D,求事件D发生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AOB,∠AOB=,∠BAO=,AB=4,D为线段AB的中点.若△AOC是△AOB绕直线AO旋转而成的.记二面角B-AO-C的大小为.
(Ⅰ)当平面COD⊥平面AOB时,求的值;
(Ⅱ)当∈[,]时,求二面角C-OD-B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中心在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的椭圆过点(,).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不过原点O的直线l与该椭圆交于P,Q两点,满足直线OP,PQ,OQ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求△OPQ面积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I)当时,求的最小值;
(II)假设存在,使得||<1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O1与⊙O2外切于点P,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AB与O1 O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延长AP交⊙O2于点D,点E在AD的延长线上.
(Ⅰ)求证:△ABP是直角三角形;
(Ⅱ)若,,,求的值.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中,圆的方程为.
(Ⅰ)求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Ⅱ)设圆与直线交于点.若点的坐标为(3,),求.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和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
(Ⅰ)解关于x的不等式≥;
(Ⅱ)如果对,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平顶山许昌新乡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DAB CDCA CADB.
二、填空题: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依题设d>0,
由,得, ①
由得, ②
由①得将其代入②得,
即.∴,又,∴,代入①得,
∴. ……………… 6分
(Ⅱ)当时,,∴.
当时,,

两式相减得,∴,
因此,.
当时,;
当时,.
∵当时上式也成立,∴当为正整数时都有.………………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记该人被A、B、C三种技工分别录用的事件为A、B、C,则P(A)=0.8,P(B)=0.5 ,P(C)=0.2 .
(I)该人被录用的概率P=1—P=1—0.2×0.5×0.8=0.92 .  ………4分
(II)设该人被录用的工种数为n ,
则X=n(3—n),n=0,1,2,3 , ∴X=0或2 .      ………5分
i)P(X=0)=P(A·B·C)+P=0.8×0.5×0.2+0.2×0.5×0.8=0.16 ,
P(X=2)=1—P(X=0)=0.84 .

∴ EX=0×0.16+2×0.84=1.68 .            ……8分
ii) 当X=0时,是奇函数,
当X=2时,是偶函数,
∴ P(D)=P(X=2)=0.84 .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如图,以O为原点,在平面OBC内垂直于OB的直线为x轴,OB,OA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 (0,0,2),B (0,2,0), D (0,1,),C (2sin,2cos,0).设=(x,y,z)为平面COD的一个法向量,
由 得,
取z=sin,则=(cos,-sin,sin).
因为平面AOB的一个法向量为=(1,0,0),
由平面COD⊥平面AOB得=0,
所以cos=0,即=.          ……………… 6分
(Ⅱ)设二面角C-OD-B的大小为,由(Ⅰ)得当=时, cos=0;
当∈(,]时,tan≤-,
cos= ==-, 故-≤cos<0.
综上,二面角C-OD-B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为[-,0]. …………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由题意可设椭圆方程为 (a>b>0),
则 故 ,所以,椭圆方程为 . …………… 4分
(Ⅱ)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故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m (m≠0),P(x1,y1),Q(x2,y2),
由 消去y得(1+4k2)x2+8kmx+4(m2-1)=0,
则△=64 k2b2-16(1+4k2b2)(b2-1)=16(4k2-m2+1)>0,
且,.
故 y1 y2=(kx1+m)(kx2+m)=k2x1x2+km(x1+x2)+m2.
因为直线OP,PQ,OQ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
所以,==k2,
即,+m2=0,又m≠0,所以 k2=,即 k=.
由于直线OP,OQ的斜率存在,且△>0,得0<m2<2 且 m2≠1.
设d为点O到直线l的距离,则 S△OPQ=d | PQ |=| x1-x2 | | m |=,
所以 S△OPQ的取值范围为 (0,1).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2分
∵,
∴时,递增,时,递减,时,递增,
所以的极大值点为,极小值点为, ……4分
而,, ……5分
由于,对二次函数,对称轴为,,
∴当时,,∴. ……6分
当时,的最小值为.
所以,的最小值是. ……7分
(II)由(Ⅰ)知在的值域是:
当时,为,当时,为. ……8分
而在的值域是为, ……9分
所以,当时,令,并解得,
当时,令,无解.
因此,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证明:(Ⅰ)过点作两圆公切线交于,由切线长定理得
,∴△PAB为直角三角形. ………… 4分
(Ⅱ)∵,
∴,又,
∴∽,∴即. ………… 7分
由切割线定理,,∴,
∴. ………… 10分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解:(Ⅰ)由,可得,即圆的方程为.
由可得直线的方程为.
所以,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5分
(Ⅱ)将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得,即.
由于△.故可设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
所以,又直线过点,
故由上式及的几何意义得. ………… 10分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解:(Ⅰ)∵函数和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原不等式可化为.
上面不等价于下列二个不等式组: …… ①,或……②,
由①得,而②无解.∴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5分
(Ⅱ)不等式可化为:.
作出函数的图象(这里略).
由此可得函数的最小值为,∴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 10分
S=1,k=1
输出S
开始


k=k+1
S=2S
结束
k>2012
S<1
S=S


(第8题)
A
O
B
C
D
(第19题)
……7分
X 0 2
P 0.16 0.84
y
A
O
B
C
D
(第19题)
x
z
x
y
O
(第20题)
P
Q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