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8.3.1维新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是谁的名言(???)A.?康有为?????????????????????????????????B.?严复?????????????????????????????????C.?谭嗣同?????????????????????????????????D.?梁启超3.主张救亡图存,并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陈宝箴4.“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某校为了纪念维新变法120周年,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问:“领导维新变法的人物是谁?”答案应该是(???)A.?康有为、梁启超???????????????B.?孙中山、黄兴???????????????C.?陈独秀、李大钊???????????????D.?曾国藩、李鸿章6.九年级三班张红对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成就进行了整理,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B.?魏源译述的《天演论》向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C.?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比欧洲制碱降低成本40%D.?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抒发了抗日救亡的爱国情怀7.某历史网站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8.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与史实不符的是(???)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10.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的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人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是(??)选项侵华战争名称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举起“民主"“科学”的大旗B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C甲午中日战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A.?A???????????????????????????????????????????B.?B???????????????????????????????????????????C.?C???????????????????????????????????????????D.?D二、简答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党前毛泽东的部分活动。材料二:建党后毛泽东的部分著作或观点。时间著作或观点1927年2月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1927年8月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1929年4月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1月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1)从1911年到1920年,毛泽东逐渐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转变的原因。(2)毛泽东1919~1920年的活动,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3)结合材料二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图三:美国时代周刊封面(1949年2月7日)材料三:图四: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此历史事件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说毛泽东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历史背景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它得益于中共开辟了一条中国化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4)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它的结束有何意义?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知识。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人们相见开始行握手礼,故答案选B。选项ABD都是封建思想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前的社会习俗,故不选。【点评】知道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2.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梁启超在《论不变法之害》"中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故D符合题意;康有为、严复、谭嗣同也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但是与题意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属于对学生识记层面的考查,学生只需记住即可。学生要掌握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表达了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中,逃往国外,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D项是清朝的官员,不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4.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缔造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5.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面对民族危机。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A项符合题意;1910年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了黄花岗起义。B项不符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了洋务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向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比欧洲制碱降低成本40%;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抒发了抗日救亡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识记。7.C解析:此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领导的运动,目的是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改革措施都没有涉及政治上的君主立宪政体,且脱离了人民群众,未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导致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当然,改革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因此ABD说法是错误的,选择C。【点评】知道维新变法运动的概况,理解其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戊戌变法兴起于19世纪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正确答案D。【点评】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9.B解析: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是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ACD三项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的几个场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10.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应把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解答和类题目需注意历史事件前后关系。二、简答题11.(1)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受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火焰迅速燃遍全国,毛泽东当即投奔湖南革命军……”可见毛泽东逐渐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原因是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依据材料一中的“1919年7月,五四运动后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可见毛泽东逐渐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原因是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依据材料一中的“……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可见毛泽东逐渐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2)根据材料“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交谈,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得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根据“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得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根据“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得出工人队伍不断壮大。(3)根据“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可知毛泽东强调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要依靠工农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枪杆子里出政权”得出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根据“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可知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根据“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得出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故答案为:(1)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受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特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归纳材料信息。12.(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到上海,主力从学生到工人(2)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3)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解析:(1)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图三中的“1949年2月”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2)本题考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转战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答案为:(1)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