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看到物体 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看到物体 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看到物体
5.凸透镜
1.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 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 聚光 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 凸透镜 )。
4.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应用了凸透镜,请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
例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照相机等都用到凸透镜
5.有一支探险队,在南极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队员们才发现,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被暴风雪刮走了。
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正当大家万分着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队员想办法取到了火。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猜想一下,他是怎样取火的?其中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
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将冰块修凿磨光成一面凸透镜的形状,来聚光点燃易燃物

6.用凸透镜看太阳会伤害眼睛,是因为凸透镜能(聚集太阳光)。
7.观察鱼缸里的鱼时,看到的要比实际的(大)一些,是因为变形的鱼缸好像是一个凸透镜。
8.凸透镜在纸屏上成像总是(倒立)的。
9.从家庭防盗门的“猫眼”看门外的人要比实际人(小)。
10.穿衣镜是利用(平面镜)制成的,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制成的。
11.不能 通过(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12.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3.在没有光的条件下,凸透镜也能成像。(错)
1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凸透镜、纸屏摇摆在同一条直线上。
15.在现实生活中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摄像机等都用到了凸透镜。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将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适当调整凸透镜与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观察
重新调整位置,观察大小的规律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离光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当凸透镜离光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能成放大或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6.照相机和眼睛
1.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头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胶片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 瞳孔、晶状体 在 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 倒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将这些光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倒像, 人脑 能自动地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 正立 的感觉。
2.眼睛是由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四部分组成的。
3.写出下图中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 光屏 。
6.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7.眼睛是怎样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眼睛的晶状体能自动调节焦距
8.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9. 造成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是(晶状体发生了病变)。
10. 当看远处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11.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后的搜救过程中,所使用的人类的“眼睛”是(生命探测仪)。
12.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15.瞳孔能够扩大或缩小,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16.人的眼睛和蜻蜓的眼睛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人的每只眼睛都是“单眼”,即一个“凸透镜”眼球。而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有多个“凸透镜”眼球组成。
7.保护眼睛
1.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
3.近视眼(眼睛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和老花眼(眼睛看不清楚近处物体)主要是(晶状体 )有了毛病。
5.说一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避免眼睛受到外伤;避免眼睛疲劳过度;避免传染性眼病的侵扰;改变生活中不良的用眼习惯;补充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增强体质;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
不坐在行驶的车中看书;遇到刺眼的亮光要戴防护罩;看书、学习不要离书太近;常做眼保健操等。
常见的眼睛疾病有(近视)、(远视)、(沙眼)、(白内障)、(青光眼)。儿童常见的眼睛疾病是(近视)。
7.看书时眼睛距离书本应约为(30)厘米,休息时应看(远处),使眼部睫状体肌肉放松,瞳孔复原。
9.阳光强烈时,最好带上(墨镜)。
10.不良的看书习惯以及姿势会是眼球的(晶状体)部分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近视。
12.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写字,不注意休息,会使牵引晶状体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就会近视。
8.潜望镜的秘密
1.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 2 )块镜片。
2.某同学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他需要( 2 )面镜子。
3.说一说潜望镜里的镜片是(平面镜 )。
4.潜望镜是利用的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5.光的传播路线。
6.潜水艇号称海洋中的“神秘幽灵”,他们是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活动情况的。看到的海面上人的像是(等大)。
8.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10.潜望镜是通过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象通过两次折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象。
9.神奇的“眼睛”
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的“眼睛”供人类使用,例如商场里面有电子验钞机,医院里有CT扫描仪 电子胃镜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道路路口有电子监控,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它们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
2.电子胃镜主要是由内镜 视频处理器 电视监视器三部分组成,它是医生的好帮手。有(存储、摄影)等功能,便于会诊及保存资料。医生通过将一条装有摄像头的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可获得高清晰度的胃部图像,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有利于诊断疾病和开展各种内镜下的治疗。
6.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7.观察月亮表面可以用(天文望远镜)。
8.机器人的眼睛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9.伽利略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第一架望远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