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化学第二课时乙酸专题9第二单元必修第二册学习目标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能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酸的性质。2、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会运用乙酸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会设计实验探究乙酸的性质。知识解读知识点一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及弱酸性1.乙酸的物理性质(1)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调味品食醋的主要成分,俗称醋酸。(2)纯净的乙酸在16.6℃以下呈冰状固体,故又称冰醋酸。(3)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知识解读2.乙酸的组成与结构知识解读3.乙酸的酸性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知识解读知识点二乙酸的酯化反应1.酯化反应实验探究(1)实验装置知识解读2.酯化反应(1)概念:醇和某些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2)反应特点;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典型例题2.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试管a中液体实验时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中的球形漏斗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1)加入碎瓷片或沸石(2)防止倒吸(3)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4)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分液归纳总结重点归纳一乙酸、水、乙醇、碳酸的性质比较归纳总结归纳总结重点归纳二归纳总结重点归纳三酯化反应实验中注意事项归纳总结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②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③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5)酯的分离采用分液法分离试管中的液体混合物,所得上层液体为乙酸乙酯。化学THANKYOU苏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化学课件专题八专题8有机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 乙酸学习导航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能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酸的性质。2、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会运用乙酸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会设计实验探究乙酸的性质。知识解读知识点一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及弱酸性1.乙酸的物理性质(1)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调味品食醋的主要成分,俗称醋酸。(2)纯净的乙酸在16.6℃以下呈冰状固体,故又称冰醋酸。(3)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2.乙酸的组成与结构3.乙酸的酸性(1)乙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酸性比H2CO3强。(2)向乙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与Na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②与NaOH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③与Na2O反应:2CH3COOH+Na2O―→2CH3COONa+H2O;④与Na2CO3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⑤与CaCO3反应: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重点归纳乙酸、水、乙醇、碳酸的性质比较名称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结构CH3COOHH—OHC2H5OH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HC2H5—遇石蕊溶液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变红与Na反应反应反应反应与Na2CO3反应—不反应反应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CH3COOH>H2CO3>H2O>C2H5OH知识点二乙酸的酯化反应1.酯化反应实验探究(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3)化学方程式:+C2H5OH+H2O。2.酯化反应(1)概念:醇和某些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2)反应特点;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3)反应机理(乙醇中含有示踪原子)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重点归纳随堂演练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均采用水浴加热??????????????????????????????????????????????????B.?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C.?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D.?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2.乙酸丁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用乙酸、丁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制备乙酸丁酯的装置示意图(加热和夹持置已省略)和有关信息如下:乙酸正丁醇乙酸丁酯熔点/℃16.6-89.5-73.5沸点/℃117.9117126.0密度/g·cm-31.10.800.8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C中忘记加沸石,可打开瓶塞直接加人即可B.?装置B的作用是不断分离出乙酸丁酯.提高产率C.?装置A可以装配蒸馏装置的冷凝器,且冷凝水由a口进,b口出D.?乙酸丁酯中残留的乙酸和正丁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3.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难挥发??????????????????B.?难溶于水??????????????????C.?不与石灰石反应??????????????????D.?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4.乙酸异戊酯是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中可利用乙酸和异戊醇制备乙酸异戊酯,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和所用药品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药品密度/()沸点/℃水中溶解性异戊醇0.8123131微溶乙酸1.0492118易溶乙酸异戊醇0.8670142难溶A.?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B.?实验时,冷凝水应从直形冷凝管的b口通入C.?异戊醇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的有7种D.?反应后,取Ⅱ中物质经水洗、碱洗和蒸馏可提纯乙酸异戊酯5.实验室中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为除去所得的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应选用的试剂是(??)A.?饱和碳酸钠溶液????????????????????B.?饱和NaOH溶液????????????????????C.?饱和食盐水????????????????????D.?浓硫酸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下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7.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期间,过乙酸(过氧乙酸)曾被广泛用作消毒剂.已知硫酸和过硫酸的结构简式如下:硫酸:??过硫酸:请从以下八个式子中选择答案回答下列问题(用编号表示).(a)???(b)????(c)H2O2???(d)(e)??????(f)?(g)?O2???(h)①过乙酸(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②过乙酸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③过乙酸的同系物是________.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如图1所示),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2)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2所示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试剂a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3)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实验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均采用酒精灯加热,A项不符合题意;B.制备乙酸乙酯时,考虑成本,乙醇过量从而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B项符合题意;C.乙酸乙酯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但是乙酸丁酯的沸点较高,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直接回流的方法,待反应后再提纯产物,C项不符合题意;D.制备乙酸丁酯时,考虑成本,冰醋酸过量从而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D【解析】A.实验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则需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沸石,A不符合题意;B.装置B是用于除去乙酸丁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丁醇,B不符合题意;C.冷凝管中水从下口进(即从b进入),上口出(即从a流出),C不符合题意;D.乙酸丁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溶解度较小,乙酸可与Na2CO3反应除去,丁醇可溶解在Na2CO3溶液中,因此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丁酯中残留的乙酸和正丁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D【解析】A.乙酸熔沸点低,易挥发,故A不符合题意;B.乙酸易溶于水,故B不符合题意;C.乙酸是一元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能与石灰石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乙酸含有羧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答案】C【解析】A.乙酸和异戊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异戊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H2O,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为保证较好的冷凝效果,冷凝水应下进上出,从直形冷凝管的a口通入,故B不符合题意;C.异戊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以正戊烷基和羟基构成的结构有3种,以异戊烷基与羟基构成的结构除异戊醇自身外有3种,以新戊烷基与羟基构成的结构有1种,则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的有7种,故C符合题意;D.乙酸异戊酯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不应用碱洗,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A【解析】A.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中和乙酸,通过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故A符合题意;B.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可以中和乙酸,但也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故B不符合题意;C.饱和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中和乙酸,故C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呈酸性,不能中和乙酸,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答案】C【解析】A.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反应需要的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该反应不能用水浴加热,A不符合题意;B.乙酸和丁醇易挥发,当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B不符合题意;C.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制取的乙酸丁酯中含有挥发的未反应的乙酸及丁醇,提纯乙酸丁酯需使用碳酸钠溶液,来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及溶解丁醇,同时又可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便于分离出乙酸丁酯,如果用氢氧化钠,会使乙酸丁酯水解,C符合题意;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b;ad;f【解析】解:①在乙酸中的羟基之间加一个O即为过氧乙酸,故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为:;故选:b;②、的分子式与过乙酸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a、d;③与过乙酸属于同一类物质,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f.8.【答案】(1)防止液体受热暴沸(2)饱和Na2CO3溶液;分液;蒸馏;(浓)硫酸(3)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解析】(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暴沸;(2)根据分析,试剂a是饱和Na2CO3溶液,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分离方法②是蒸馏,试剂b是(浓)硫酸;(3)C→D反应为乙酸钠与硫酸反应得到乙酸,化学方程式: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8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讲义.docx 专题8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课件19.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