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 “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恢复领导职务 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 ) 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反对个人崇拜 3. 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笔记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 “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6. 在新中国历史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 ?A. 国有企业?? B. 农村地区???? C. 政府机关??? D.乡村学校 8. 1978年是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的高峰年。这一年先后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出访20次,访问了 51个国家。以下说法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进行 C. 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9. 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 10. 深圳建市时,城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不到2亿元。如今深圳已建成举世称奇的现代化都市!2003年,生产总值2860.51亿元!这说明:( ) A.设立经济特区的决定是正确的 B.深圳原来的基础好 C.深圳的地理位置好 D.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 11.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12. 我国首先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 ) ①上海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属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 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放内陆省会城市 1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5. 关于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材料一、二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2)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5)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变化 年代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收入 1976年 19户 35000斤 32元 1979年 20户 132300斤 200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深圳:“一夜崛起之城”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根据材料一说明小岗村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的深圳从昔日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它在改革开放地进程中有何作用? 18. 阅读下列材料: 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 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395万人,其中特区内185万人。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从1980至1998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32.2%,1998年达到1 289亿元;工业总值年平均递增49.5%,1998年达到1 8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递增35.2%,1998年达到4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平均递增43.4%,1998年达到了453亿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43.5%,1998年达到165亿元。深圳创造了“深圳速度”与“深圳效益”,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与格局。 请回答: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 (3)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4)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5)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CD 6-10DBCDA 11-15BCBAA 二、非选择题 16. (1)“两个凡是”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7. (1)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果断地停止了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 粮食产量及人均收入均有了大幅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 (1)对外开放 (2)厦门、珠海、汕头、海南 (3)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