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5.3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5.3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一、单选题
1.《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23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C.?土尔扈特部回归?????????D.?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
2.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一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这一机构是(
)???????????
A.?宣政院???????????????????????????????B.?内阁???????????????????????????????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
3.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柏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D.?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国胤???????????????????D.?明太祖朱元难
5.当西方的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的政策是(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
列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是(
)???????????
A.?册封达赖和班禅
B.?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C.?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篡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A.?君主专制加强??????????????????B.?科举制度完善??????????????????C.?儒家地位提升??????????????????D.?图书出版发达
8.1700-1820年中国、欧洲经济发展情况?
GDP占世界比重(%)
人口(百万)
人均GDP(1900年国际元)
1700-1820年人均GDP年增长率(%)
1700年
1820年
1700年
1820年
1700年
1820年
中国
22.3
32.9
138
381
600
600
0.00
欧洲
24.9
26.6
100.3
169.5
923
1090
0.14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注:GDP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阅读上表,清朝走向哀败的表现是(  )
A.?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下降
B.?中国GDP总量低于欧洲
C.?中国人均GDP长期停滞
D.?中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9.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军机处是出哪位皇帝设立的(???
)
A.?康熙?????????????????????????????????????B.?乾隆?????????????????????????????????????C.?雍正?????????????????????????????????????D.?永乐
10.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大明王朝》《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这位同学想法的是(???
)
A.?浅议“大兴文字狱”????????????B.?古代中央集权制????????????C.?明清的君主专制????????????D.?腐败的清王朝
11.“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以上材料反映的清政府对外政策是(
)???????????
A.?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2.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到:“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使朱元璋走向独裁的改革措施是(
)???????????
A.?设立六部???????????????????????????B.?设立军机处???????????????????????????C.?废丞相???????????????????????????D.?修筑长城
1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人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D.?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14.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认为“华夷(‘夷'指外国人)深交必生变乱”。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实行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B.?发展经济???????????????????????C.?稳定边疆地区???????????????????????D.?与民休息
15.“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材料中所指的政治举措是(???
)
A.?设三省六部制???????????????????B.?设行省制???????????????????C.?设厂卫制度???????????????????D.?废丞相,权分六部
16.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由此推断该小说最早应成书于(???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7.清代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明清前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万马齐暗”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
)
A.?焚书坑儒政策??????????????????????B.?独尊儒术政策??????????????????????C.?百家争鸣政策??????????????????????D.?文字狱
18.著名学者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远航:“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材料表明“郑和远航”的特点之一是(???
)
A.?注重商贸???????????????????????????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
二、填空题
19.清朝雍正时期________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问答题
20.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
四、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依据“康熙”“雅克萨、尼布楚”可知与雅克萨之战有关。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故该事件指的是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是题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克萨之战及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尼布楚条约》内容和意义。
2.【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含义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3.【答案】
A
【解析】【分析】1840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导致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和外国商人增多。
?A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题干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鸦片走私日益猖獗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在1842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闭关锁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4.【答案】
D
【解析】【分析】A.隋文帝杨坚,不符合史实;
?B.唐太宗李世民,不符合史实;
?C.宋太祖赵匡胤,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明太祖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符合题意。??
BCD项内容不是清朝统治者面对西方的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时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6.【答案】
D
【解析】【分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ABC三项能证明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
?D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能证明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7.【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废除“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A项君主专制加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科举制度完善,不符合题意,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
?C项儒家地位提升,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对儒家地位的提升;
?D项图书出版发达,不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君权加强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朱元璋在读了孟子的著作后,对孟子的有些话语很不满意,并要求儒臣修改其著作,说明孟子民本思想中有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因素存在。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特点以及影响。
8.【答案】
C
【解析】【分析】据“1700-1820年中国、欧洲经济发展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700-1820年人均GDP年增长率为0%。由此可知清朝走向衰败的表现是中国人均GDP长期停滞,C符合题意;??
根据表格数据1700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为22.3%,1820年为32.9%。所以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上升,A不符合题意;
表格没有提及中国GDP总量的相关信息,B不符合题意;
中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不是清朝走向衰败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数据,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9.【答案】
C
【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军机处的设立的史实。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等。康雍乾三朝是清朝君权加强的重要时期,军机处的设立、大兴“文字狱”,都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三本书反映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最符合这位同学想法的论文题目是明清的君主专制。
ABD三项和题干《大明王朝》《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三本书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明清的君主专制最符合这位同学想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为强化皇权,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等。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满清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B项符合题意;
?清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非“重商抑农”,A项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对外开放,C项排除;
?重农抑商不是对外开放,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以闭关锁国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朱元璋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力采取的措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力采取的措施有设三司、废丞相、设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由此可知使朱元璋走向独裁的改革措施是朱元璋强化君权。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解答时可以从题干信息“
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
”,再结合朱元璋的举措,就可以顺利回答。
13.【答案】
C
【解析】【分析】
据材料“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可知,此现象属于闭关政策。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
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故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闭关锁国的措施。
14.【答案】
A
【解析】【分析】
A.根据材料中“一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认为"华夷,(夷,指外国人)深交必生变乱”,由此可知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A选项正确;
?B.材料未体现出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故B选项错误;
?C.材料未体现出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稳定边疆地区,故C选项错误;
?D.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而不是为了与民休息,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5.【答案】
D
【解析】【分析】题干“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反映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措施。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废丞相,权分六部是题干材料中所指的政治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弄清材料表达的意思。
1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锦衣卫”可判断该小说应该是锦衣卫设立之后出现的,锦衣卫原是明太祖设立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明朝推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内容。注意识记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特务机构的知识。
1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清朝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造成了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
A项焚书坑儒政策是秦始皇时期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B项独尊儒术政策是汉武帝思想上大一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项百家争鸣政策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文字狱是明清前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万马齐暗”景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字狱的有关内容。知道清朝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造成了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
18.【答案】
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还是友好交往。题干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一评价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和平外交、平等贸易、友好交流的特点。
ABC三项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和平交往是题干材料表明的“郑和远航”的特点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二、填空题
19.【答案】
军机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答案为:军机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题难度适中。
三、问答题
20.【答案】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形成内阁制度。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专门侦缉官民言行。设立庭杖制度。
故答案为: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形成内阁制度。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四、材料分析题
21.【答案】
(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
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中国最早采用的选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依据门第家世来选拔人才。
(2)科举制度能够真正为国家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是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点评】(1)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依据门第家世来选拔人才。
(2)科举制度能够真正为国家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提高官员队伍素质,提高行政效率;而且依据才学选拔人才比家世门第更加公平,在整个社会营造起一种文化氛围,推动教育事业。
(3)八股取士制度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成为了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