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1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1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一、单选题
1.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应该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教育改革是近代社会变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右图是1898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校牌,该学堂是(???
)
A.?洋务运动的成果???????????B.?戊戌变法的成果???????????C.?义和团运动的产物???????????D.?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3.法国翻译官德里松在《翻译官手记》中写道:“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各自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这一场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小轩同学在学某条约的内容时用到了以下关键词:“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这一条约是(???

A.?《天津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
5.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
①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②近代报业和新式出版业的发展
③推行新式教育制度
④编纂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书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表是上海关税进出口货物统计,其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
中国进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对英出口的比例
1850
6%
25
1860
4%
6%
1869
30%
13%
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纺织品逐年增加
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有较强竞争力
C.?中国完全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7.我国某城市有一座著名雕塑名为《较量》(俗称“烟枪")(见下图),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虎门?????????????????????????????????????B.?南京?????????????????????????????????????C.?北京?????????????????????????????????????D.?上海
8.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
?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9.下图是《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英国据此获得的权益是(??
?)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A.?开放通商口岸???????????????????????B.?获得巨额赔款???????????????????????C.?割占土地???????????????????????D.?协定关税
10.史地综合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方法。下列关于近代史中,外国侵略势力到达范围描述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东南沿海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沿海+长江中下游
③马关条约——沿海+深入腹地
④瓜分中国狂潮——遍布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清时,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林则徐?????????????????????????????????B.?张謇?????????????????????????????????C.?李鸿章?????????????????????????????????D.?康有为
12.“日本轮船得驶人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五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其中“界碑”的影响是(???
)
A.?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4.“双方在黄海发生激……致远舰弹药将尽时……是马力猛冲敌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这一战斗场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某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该条约为(???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下列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有(???
)
①《农政全书》②《天工开物》③《四洲志》④《海国图志》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皇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情景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二、填空题
18.张謇是?________人,清末?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因为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________?家。
三、问答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日本“近代化进程”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一事件?之所以说这一事件失败了,主要依据是什么?
(4)说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什么艰难曲折?
四、材料分析题
20.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你会发现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仔细观察材料一的年代尺,请分别写出②③所指的两场战争的名称,并列举一组史实来论证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观点。
(3)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国的有识之士作出了积极回应。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两次著名的“回应”?两次“回应”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化?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脉络。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是近代历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据“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应该是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恩格斯的评论为依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答案】
B
【解析】【分析】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戊戌变法的成果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识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3.【答案】
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出现了题干场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火烧圆明园,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可知,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B两项《天津条约》和《辛丑条约》没有题干材料中的内容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符合题意;
D项《马关条约》没有提出五口通商,而是四口通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5.【答案】
A
【解析】【分析】清朝后期,
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兴学堂、废科举,推行新式教育制度等。
A项①②③是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变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
6.【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时间范围1850-1869年可知,此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通过图表可知进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比例在不断增长,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比例也在不断增长。说明列强侵略中国在不断深入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ABC三项和题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7.【答案】
A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
A项虎门最有可能是该城市,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后来列强又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而掀起了维新变法
ACD三项都不是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B项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应是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应把握康有为的主要活动、思想。
?
9.【答案】
D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体现了协定关税的内容,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协定关税是题干材料反映的英国获得的权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准确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
10.【答案】
D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位于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英法攻占天津,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关条约》中,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项①②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
?
11.【答案】
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清代状元实业家,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张謇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謇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张謇。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轮船”“
苏州府、杭州府”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13.【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A项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题干描述的战争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4.【答案】
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指挥舰艇冲锋在前,迎战敌舰,在弹尽船伤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舰队冲撞过去,结果被鱼雷击,壮烈牺牲。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战争出现了题干战斗场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5.【答案】
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辛丑条约》中还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6.【答案】
D
【解析】【分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项③④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代表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7.【答案】
B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离开北京前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将国家大事交由恭亲王奕?处理,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园。因此: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二、填空题
18.【答案】江苏海门;状元;实业;教育;状元实业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张謇的相关情况。张謇是江苏海门人,清末庄园。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故答案依次是江苏海门、状元、实业、教育和状元实业。
【点评】知道张謇的相关情况。
三、问答题
19.【答案】
(1)明治维新[注: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抗。];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注: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经济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实行改革,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就开始于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改革,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并摆脱了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险。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近代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点评】掌握是近代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相关知识的比较。
四、材料分析题
20.【答案】
(1)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②中日甲午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如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的英勇抵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等。
(3)回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也融入了近代化的潮流,不断斗争不断失败。
【解析】【分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独立自主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兵奋起反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广西农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山东、直隶一带的贫苦农民、手工业者等组成义和团,从事反帝斗争。
(3)“江南制造总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刑场上的谭嗣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融入了近代化的潮流,不断斗争不断失败。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②中日甲午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如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的英勇抵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等。
(3)回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也融入了近代化的潮流,不断斗争不断失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