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能行——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心理暗示的含义; 2、能基本分清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 3、能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明白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积极心理暗示的区别 2、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 3、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验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以及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激励学生对自己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 3、激发学生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 教学内容与设计思路 一、导入 1.1课前视频《卖拐》 教师引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熟悉同时也是非常精彩的小品,这个小品中隐含了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让我们重新来回味一下这个由赵本山和范伟表演的小品《卖拐》中的一个片段。(教师播放视频) 视频播放结束 教师引导:好,小品就看到这里,那么我现在要问大家两个问题。1、范伟原先认为自己的腿是瘸的吗? 2、为什么后来他真的觉得自己的腿是瘸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卖拐》是典型的心理暗示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 1.2心理暗示的定义 心理暗示的定义: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更通俗地说,心理暗示就是贮存在人的意识或无意识中并常常悄悄影响着人的行为及行为选择方式的想法或念头。 教师解释刚才小品中的心理暗示现象 二.感受心理暗示的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两个感受心理暗示的小活动 1. 活动一:(指导语)请你把两手握在一起,食指伸直,平行,相距2公分左右。注视自己的食指,想象有一根绷紧的橡皮筋缠绕在上面。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手指被拉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越业越近……” 活动结束 教师:看现在很多同学的两只食指是不是慢慢地接近了?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两只一开始互相平行的手指慢慢地靠近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两只手指被橡皮筋拉的越来越近的暗示。 2.活动二:(指导语)请大家闭上眼睛,举起你的两只手臂伸直放平,手心向上,想象着自己左手上放着几片玫瑰花瓣,微风吹来,吹落了那几片花瓣。你的右手上放了一本英汉大字典,字典又厚又重,很沉很沉,快把你压倒了。好,现在请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 教师:大家睁开眼睛是不是发现两只原本平衡的手变的不平衡了?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对了,正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暗示,认为左手上是轻的玫瑰花瓣,而我们的右手上放的是沉重的大字典。接受这个暗示后,我们的手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了,因此我们就看到我们的两只手变得不平衡了。 三、 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 1.通过刚刚的两个活动,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作用的影响的。 2.而心理暗示可以分为两类: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我们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心理暗示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3.语言暗示: 活动一: 将自己的消极暗示语改为积极暗示语。 实践活动:填空。 活动二: 改变自己的消极口头禅。 4.行为暗示 积极的行为暗示有哪些呢?学生交流。 四.给自己制定积极的心理暗示语 1.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暗示语制定和使用的原则。 2.看看其他人的积极暗示语。 3,。实践:动手给自己写几句鼓励自己的积极暗示语。 五.总结 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