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这是哪部电视剧的片头曲?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哪一朝代哪部小说?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190多万字,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占有重要地位。(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后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李时珍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2)成书:通过医疗实践,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实地调查,采集药物标本,掌握第一手资料,编写出《本草纲目》。李时珍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注重归纳整理等“东方医药学巨典”《本草纲目》书影《本草纲目》植物图谱《本草纲目》动物图谱中国古代医学成就时间发明者成就地位战国西汉东汉明代《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被称为“医圣”华佗精针灸,擅外科手术,发明最早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最早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总结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就,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东方医学巨典”归纳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190多万字,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占有重要地位。(翻译成多种文字)“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宋应星一、科技名著《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分上中下3卷,共18章,约5.3万字,附图123幅,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书影《天工开物》插画宋应星(1587—约1666年)煤矿通风图卤井图《天工开物》制弓箭图《天工开物》炼铜图煮盐图《天工开物》锤锚图《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斩竹蒸煮抄纸压纸焙干“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材料研读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190多万字,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占有重要地位。(翻译成多种文字)“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农业科学巨著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一、科技名著光徐启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徐光启与利玛窦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写成了《利玛窦札记》。时间作者成就地位南北朝元朝明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上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中国农学成就归纳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目的:起止点:特点:影响:阅读课文P79至P80第一段,找出关于明长城的下列信息自主阅读: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东:鸭绿江边西:嘉峪关(1)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2)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嘉峪关鸭绿江边明长城图垛口望口射洞秦长城明长城目的起止建筑作用象征意义抵御匈奴南下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土筑砖石军事上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方地区开发;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问题思考: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北京城修建:构成:特点:自主阅读:阅读课文P80-81,找出关于明长城的下列信息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06年开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图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特点: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大街小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午门乾清宫神武门名称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 地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元末明初罗贯中元末明初施耐庵明朝吴承恩我国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三、小说和艺术1.小说: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小说发达的原因。材料一: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材料二:李贽将《西厢》、《水浒》与秦汉文、六朝诗相提并论,同称为“古今至文”。材料三: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一种相对于“雅文化”更大众的“俗文化”。秦散文、汉赋、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提供了、元代戏曲的剧本都为小说的成熟文学素材和文学形式。印刷术的成熟和版业出的发展。2.书画: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徐渭墨葡萄图董其昌秋兴八景图3.戏剧:明朝时,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2)《牡丹亭》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海神奇的爱情故事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ppt.pptx 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_高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