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要点整合〕
一、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主要介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
(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根本观点是坚持矛盾的观点。
(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渗透的。
哲学的总体结构如图:
二、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角度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角度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看,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解题指导〕
名言引文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 名言引文类选择题一般以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等为背景,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这类选择题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题干列举一段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第二,题干列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让学生分析题肢中哪些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符合题干观点;第三,题干列举一段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四个题肢也是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让学生分析哪些题肢与题干中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相一致。
[解题方法]
解答名言引文类选择题,首先必须理解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含义,若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意思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则无从谈起,而一些古代或外国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涩难懂,则更增加了解答此类试题的难度,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仔细品读名言引文,准确、全面获取名言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读全文,把握名言引文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又要抓住关键词,把握名言引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这是解答名言引文类选择题的前提。
(2)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分析。要根据设问要求,对引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解读,找出名言引文体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观点,这是解答名言引文类选择题的关键。
(3)链接题干和题肢,选出正确答案。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把题干和题肢放在一起统一进行考查,排除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
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一论述揭示了( B )
①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水岭
③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最终在历史领域陷入不可知论
④各种(包括荒谬)理论都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物质性,②错误。不是所有的旧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旧唯物主义最终在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而不是不可知论,③错误。故选B。
〔针对训练〕
1.《庄子·外篇·秋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B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解析]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强调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可见,材料不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A排除。惠子认为庄子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而庄子认为惠子不能了解庄子的心思,可见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客观事物是否是可以认识的,B符合题意。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了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而庄子与惠子的争论并未涉及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C排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而材料未涉及,D排除。故选B。
2.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 B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对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
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符合题意,“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③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符合题意,“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表明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故选B。
PAGE
-
3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备考向导·理思路
考
情
展
示
素
养
目
标
核
心
线
索
术
语
必
背
1.哲学与时代精神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政治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科学精神: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公共参与: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三个基本特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三个产生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直接理论来源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源于时代。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的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记忆小窍门] 真正哲学映时代,社会变革成先导
马哲确立实践观,批判汲取两来源
三个统一大变革,国化成果记心间
易错辨析
【易错1】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分析: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易错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即真正的哲学才能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易错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易错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易错5】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分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易错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核心突破·释疑点
核心考点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解放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方向保证: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精神力量: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的三大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命题探究
命题点 哲学与时代精神
命题揭秘: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体现在哲学来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在考查时一般会以中外名人的著名论断作为载体,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在考查哲学的反作用时常常会设置干扰项,比如:哲学对社会具有决定作用或者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典例1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发表了题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的重要讲话,共产党人之所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D )
①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认识
③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④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客观实际,①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但不是唯一的正确认识,②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②是时代和中国社会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为中华民族复兴直接提供物质力量
④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它本身不是物质力量,③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④错误。故选A。
核心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问题就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通过总结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相互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理论成果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图解]
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人与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2)在历史观方面,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在认识论方面,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命题探究
命题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命题揭秘:最常见的考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中外领导人的重要发言为载体,设置原因类、体现类选择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哲学在于它的实践性的根本特征。
典例2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从哲学上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C )
①立足实践,为我国革命和建设提供具体路径
②与时俱进,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④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不提供具体路径,而是揭示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①错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且能与时俱进,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故选C。
〔变式训练2〕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B )
①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②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
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具有自然科学前提,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而不是物质武器,②错误。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和基础,④错误。故选B。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领域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其历史观坚持了唯物主义,所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唯物史观学说。
PAGE
-
6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备考向导·理思路
考
情
展
示
素
养
目
标
核
心
线
索
术
语
必
背
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政治认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从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一个分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2.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3.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易错辨析
【易错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对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易错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易错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分析: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易错4】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分析: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它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核心突破·释疑点
核心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方法技巧:思维与存在的不同提法
普通说法
思维
存在
精神、意识
物质
在历史观中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
主观
客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特别提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
3.图示
特别提醒:科学把握哲学派别的理论界限
(1)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命题探究
命题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命题揭秘: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面,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常常以著名的哲学观点的对立,或者宗教和科学对某一问题的分歧来考查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也会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载体考查二者具有同一性,即世界是可知的。
典例1
2020年5月,我国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其中74颗是主序前恒星,也就是中心氢尚未点燃的原恒星。该移动星群的发现,对理解银河系的形成、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①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了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未体现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而未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②排除。我国科学家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并揭示其组成,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符合题意。随着新的移动星群的发现,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④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训练1〕
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对中国航空事业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壮举。通过长征五号最大25吨的有效载荷,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登月任务以及更多的空间探测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 B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思维是世界的本源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②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况且试题限定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而“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③排除。故选B。
核心考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提示]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观念、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解]
[提示]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记)。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
联系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图示] 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提醒]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命题探究
命题点 哲学基本派别的分析判断
命题揭秘: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古今中外著名的哲学家的观点和名人的著名论断为载体,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分类及其基本观点。特别注意的考法是在给出的哲学观点中要求对唯物主义的发展作出排序,这不仅要求考生能区分具体的唯物主义观点还要熟记唯物主义的发展顺序。
典例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念型相是独立于可感事物的存在,否则就不会有确定的知识。下列与之观点一致的是( D )
A.气者,理之依也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物理不外于吾心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解析] 柏拉图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不合题意。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D。
〔变式训练2〕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己”“掘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认为天地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与题干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符合题意。②认为有形的物体决定人的精神,认为有形的物体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与题干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符合题意。③认为“理”是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巧用名言警句区分哲学流派
在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中,哲学试题的背景材料,常常用一些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诗词等人文性材料设计成选择题考查哲学知识,尤其是在考查第二课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相关内容时,分析名言名句、成语、古诗词等人文性材料已成为哲学高考题的常规模式,考生在复习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要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并把握其中的哲理,还应适当积累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善于结合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题型,思路分为两步:首先弄懂题干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其次弄清选项中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并与题干材料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对照,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PAGE
-
7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情解读·立标杆
命题点
考向扫描
命题方向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向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本专题知识课标全国卷较少命题,在地方卷中时有出现,主要结合科技发展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合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向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向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智慧备考:本专题内容在近五年课标全国卷中没有进行考查,在地方卷中偶有考查,但此专题知识作为学习哲学的基础,考生应当予以重视。备战高考时考生要注意哲学的含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哲学基本派别的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备考向导·理思路
考
情
展
示
素
养
目
标
核
心
线
索
术
语
必
背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哲学的作用
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建设事业;推动哲学的发展,使之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科学精神: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公共参与:自觉用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一个起源:哲学的起源2.一个功能:哲学的功能3.一个概念:哲学4.四种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4.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与世界观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辨析
【易错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分析: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易错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分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易错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易错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人人都有世界观,因此人人都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分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易错5】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分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易错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核心突破·释疑点
核心考点:哲学的内涵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特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这种非系统、缺乏论证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图解]
特别提醒:(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哲学不等同于世界观,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区别看,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的体验,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不是人人都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联系看,二者都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由一般世界观发展而成的,一般世界观是哲学形成的前提,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不能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正确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特定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命题探究
命题点1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命题揭秘:本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或名人名言为哲学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试题难度不大。
典例1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尽管中间宿主还未完全确定,但病毒来源基本指向蝙蝠等野生动物。对于食用野生动物,一方面原因在于不法商家的刻意营销,另一方面在于食用者无知的迷信滋补以及炫耀和显摆。这表明( A )
①不法商家唯利是图的世界观决定了其刻意的营销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的担当决定了其世界观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
④哲学为我们解决某一个问题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属于意识范畴,“担当”意识决定“世界观”说法不妥,②排除。哲学只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指导,而非具体指导,④说法错误。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一方面原因在于不法商家的刻意营销”,这表明不法商家唯利是图的世界观决定了其刻意的营销,①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③符合题意。故选A。
〔变式训练1〕
以前人们遇到大旱,就到龙王庙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再遇到干旱,就会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抗旱。从哲学角度看,说明( C )
A.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
B.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解析] A、D不合题意,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都不属于哲学角度。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哲学对人们实践有指导作用。C符合题意,以前人们遇到大旱,就到龙王庙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再遇到干旱,就会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抗旱。从哲学角度看,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C。
关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选择题的解法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命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类试题一般结合一些名言古语或者自然科学的一些成果来命题。回答这类试题要注意把握三点:
(1)读懂情境材料的意图,明确名言古语的内涵。
(2)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准确掌握以下知识: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将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一一对应,分析选项,选出答案。
命题点2 哲学与具体科学
命题揭秘:本考点属于冷考点,全部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难度不大。
典例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材料说明( A )
①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
②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③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③说法有误。材料不能表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变式训练2〕
20世纪70年代左右,面对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层出不穷,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位美国科学家预言:人类社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可以断言,至少在一百年内,无人能够对当今时代地球人类发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科学、新成就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这位科学家的预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A )
①没有看到哲学能够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出本质和规律
②不懂得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概括与归纳总结的特征
③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具体科学层出不穷
④不懂得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科学技术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③错误。“科学之科学”的表述本身错误,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排除④。故选A。
图示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PAGE
-
6
-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