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政治上有何特点?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表现:①皇帝:②大臣及皇室: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朝廷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之手,他们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权倾朝野,无恶不作。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2.土地兼并严重各级官员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土地兼并也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明朝末年,深受灾难的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起义原因:自主阅读:阅读课文P85,找出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信息:起义的主力军: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明朝末年,朝政腐败,赋税沉重明朝后期赋税特别沉重,在正常赋税外,明政府借口对后金作战,加征“辽饷”;借口剿灭农民起义,加征“剿饷”;借口训练军队,加征“练饷”;合称“三饷”。三饷的总额大大超过正常赋税,人民怨恨至极。陕西发生旱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陕西通志》卷八六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崔征如故。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明朝末年,深受灾难的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1.起义原因:自主阅读:阅读课文P85,找出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信息:2.起义的主力军: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明朝末年,朝政腐败,赋税沉重陕西发生旱灾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人物扫描: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3.经过:4.成就:陕北起义进军河南:提出___________口号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攻克:攻克北京:______年___灭亡“均田免赋”西安大顺1644明朝推翻明朝统治材料研读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1.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2.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完成并巩固了女真各部的统一;(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完成了统一东北地区的大业。次年,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沈阳故宫:这是清初的故宫,建成于1636年,有300多间房屋。在国内现存的皇宫建筑中,它的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李自成推进全国统一的进程最后成功了吗?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开始。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请在□内画√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课后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7明朝的灭亡ppt.pptx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经过.mp4 看懂明朝的皇帝.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