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民族自治区的主席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B.民族区域地区对上级机关制定的规定,凡不适合不地区实际的,可以报请批准变更执行或停止执行 C.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建设需要,培养不民族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不民族事务 D.民族自治区的事务完全由本民族作主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3. 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你认为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 D.解放南京 4. 由下列大事记可判断西藏开始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是在(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D.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这一重要论述和重大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7.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政教合一的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某同学假期准备到湖北省旅游,在做旅游攻略时他发现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等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请你告诉他与这些“自治州”“自治县”设置相关的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9. 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 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主要领导大都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这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人民享有 (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 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11. 1999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的目的是( ) A. 实施西部基础建设 B.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根本 C. 修建青藏铁路 D.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稳定边疆 12.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进行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3. 下列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果的是( ) A.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B.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D.包头钢铁基地建成 14. 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帮助. 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区财政补助投入累计达968.72亿元;对口支援西藏的中央部委. 省市区企业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892人,支援建设项目1698个,投入资金64亿多元。到2004年,西藏自治区人均GDP达到7779元,西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正迈出新的步伐。 材料二 旧西藏,占人口5%的领主把持着西藏地区的政治. 宗教等管理事务,全区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一家现代的医疗机构。新西藏,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主管理西藏社会内部事务,翻身的西藏人民饱含热情投身建设。如今,西藏已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2017年上半年,西藏经济运行良好,财政收支不断增长,各项指标持续攀升。1—6月,全区生产总值实现555.4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57.22亿元,同比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0.05亿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2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元,同比增长13.9%。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藏人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和发展。根据材料二. 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藏地区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 自治区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青壮年文盲率由95%下降到1.2%……国家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建设项目覆盖西藏的教育. 卫生. 社会保障体系. 能源. 交通. 水利. 农牧业等各个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 (3)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 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结合所学,说说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 公路. 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材料四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依归。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同心共济. 团结奋斗,共同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3)结合所学,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说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有何重要意义。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CBBC 6-10BBABC 11-15DBBDB 二. 非选择题 16.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选举权. 受教育权. 健康权。西藏的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经济援助;西藏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3)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同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17.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西藏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与交融促进社会发展等。 18. (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4)原因:各民族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依归。意义: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派遣优秀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关心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