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测试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单元测试(2)
一、单选题
1.目前世界人口的发展态势是(????
)
A.?人口增长速度持续上升、总量持续增长???????????????????????B.?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总量持续增长
C.?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D.?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总量也在下降
2.结合下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表中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
38.00%
57.59%
4.41%
……
……
……
……
2002
23.36%
69.58%
7.06%
2003
22.57%
70.18%
7.25%
A.?人口素质变化表?????????B.?男女性别比例变化表?????????C.?人口总量变化表?????????D.?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
3.2016年,国家正式取消独生子女政策而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政策的实施效果会怎样呢。一项关于生育二孩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达30%的家庭,夫妻对生育二孩的意愿不一致,仅有25%的夫妻有生育二孩的意愿。生育二孩意味着生活成本大幅提升,很多大城市中的工薪阶层无力负担这一成本,只能无奈选择放弃生育。还有很多家庭出于对孩子意愿的尊重,选择放弃二胎的生育。根据材料可知(???

①我国的二孩政策实施得比较顺利,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②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③要使二孩政策顺利推行,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
④很多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经济或家庭成员意愿的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判断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影响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不高???????????????????B.?人口总量减少???????????????????C.?人们就业困难???????????????????D.?人口老龄化
5.人类生存所需的食品、衣服、住房等,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资源,这说明(????
)
A.?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B.?自然资源是人类财富的源泉
C.?人类的生存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数量??????????????????????D.?自然资源是人类劳动的对象
6.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C.?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
7.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广州
B.上海
C.乌鲁木齐
D.北京
(2)从上图可见,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递减
C.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8.漫画“寻找活路”反映了哪种资源破坏严重(???
)
A.?水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
9.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关系的示意图,最正确的是(???

A.????????????????????????????????????B.?
C.???????????????????????????D.?
10.据史书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长城沿线“守备日固,田野日辟……边民始知有生之乐”;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回答下题。
长城沿线的蒙古族“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可能带来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水体污染???????????????????????????C.?土地荒漠化????????????????????????D.?森林锐减
11.2018年6月底前,我国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建立“河长制”,是为了早日实现“河长治”。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

①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右图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启示我们(????
)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矛盾的,必须先保护环境
B.?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必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3.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摆在人类面前。下列属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的是(???

①人口问题???????
②环境问题???????
③资源问题???????
④温饱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东北地区周围山地环绕,著名的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因地制宜考虑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可相应发展(??

A.?耕作农业?????????????????B.?畜牧业?????????????????C.?林业和特产区?????????????????D.?种植茶树、竹子等经济作物
15.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我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说明(???

①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
②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可以相协调
③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国际合作????
④发展农业总是比发展工业更重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问答题
16.材料一:今年初,《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材料二:漫画:“雾霾来袭”。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说明了什么?
(2)《沁园春·霾》和漫画“雾霾来袭”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17.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三、材料分析题
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亚部分地区城市及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一位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道:迪拜实在是一个矛盾的城市。原本以为,这里应是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沙漠,绿色原本只应是点缀。没想到,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脑的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的清晰。
?注:迪拜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
(1)根据材料一比较巴格达和伊斯法罕两地气候的不同点,并分析差异的成因。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沙漠中的迪拜“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景观形成的措施。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28日,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沪昆高铁)全线通车。沪昆高铁纵观湖南,对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湖南自古种植业发达,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其中洞庭湖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阅读图1,写出沪昆高铁途经省份的简称。
(2)阅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南省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洞庭湖平原能成为“商品粮基地”的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基本情况的相关知识。目前世界人口的发展态势是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总量持续增长。A选项中人口增长速度持续上升的说法不符合实际;D选项中人口总量也在下降的说法不正确。C选项中,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不能代表整个世界的发展态势。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世界人口发展的态势。
2.
D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表格横向第一行“0-14”、“15-64”和“65以上”看出,这个表格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人口素质、总量和男女性别比例无关。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夫妻对生育二孩的意愿不一致,仅有25%的夫妻有生育二孩的意愿”,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二孩政策与老龄化问题,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问题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
D
解析:
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横坐标表示年份时间,参照左边的纵坐标,表示65岁以上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表示15-64岁以上人口比重在波动变化,表示15岁以下人口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反映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图中信息未能体现出人口素质,人口总量,就业方面的信息。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
5.
A
解析:此题考查资源问题的相关知识。”食品、衣服、住房等“都是人类基础性生存消费,而这些消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资源“就说明自然资源在人类安身立命中的重要性,故选择A。
【点评】知道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6.
C
解析: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故选:C.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7.
(1)C
(2)A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在给出的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乌鲁木齐。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从下图可见,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8.
A
解析:读漫画结合图名“寻找活路”,反映了水资源污染严重,鱼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读图能力。
9.
D
解析: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地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基本。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因此人口与资源相互作用:人口与环境相互制约:资源与环境相互影响。
ABC三项没有正确描述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项描述最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正视发展挑战。
10.
C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铁犁牛耕”最可能带来的是过度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故选C。
【点评】知道环境问题的表现。
11.
A
解析:
“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这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我国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
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
D
解析:考查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等考点的理解。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不少地区水质污染日渐突出,影响体健康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故选择D.
【点评】掌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选择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3.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摆在人类面前。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属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非洲一些地区存在温饱问题,但不属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结合所学可知,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是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温饱问题已经不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了。
14.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北地区周围山地环绕,著名的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因地制宜考虑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可相应发展林业和特产区。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山区以森林版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权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1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农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说明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可以相协调,所以①②符合题意;“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国际合作”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③不符合题意;“发展农业总是比发展工业更重要”表述错误,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的理解。
二、问答题
16.
(1)我国公民比较关注空气质量,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
(2)①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②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依法制裁污染大气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给机动车辆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等等。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具备掌握环保意识并了解针对大气污染的相关对策。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现在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可以采取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依法制裁污染大气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给机动车辆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等等。
【点评】掌握环保意识并了解针对大气污染的相关对策
17.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解析: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不足.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渔业上出现了过度捕捞的现象,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要认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探索新能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更新,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故答案为: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三、材料分析题
18.
(1)不同点:巴格达终年高温,年均温高。伊斯法罕年均温低,年较差大;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伊斯法罕位于高原内部,海拔比巴格达高。
(2)采用最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使用喷灌和滴管技术;海水淡化;实行用水分配制度;开发节水作物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比巴格达和伊斯法罕的气候可知,巴格达终年高温,年均温高。伊斯法罕年均温低,年较差大;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原因在于伊斯法罕位于高原内部,海拔比巴格达高。
(2)本题考查的是迪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迪拜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能形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观,主要原因在于迪拜采用最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使用喷灌和滴管技术;海水淡化;实行用水分配制度;开发节水作物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形区分布和节水措施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9.
(1)云(滇)、贵(黔)、湘、赣、浙、沪。
(2)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解析:(1)读图1沪昆高铁线路图可以看出,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途径浙江省省会杭州,江西省省会南昌,湖南省省会长沙,贵州省省会贵阳。连接了六个省级行政区,贵州简称贵或黔,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上海简称沪,浙江简称浙,江西省简称赣,湖南省简称湘。
(2)地形地势的特征需要分开描述,地形是什么类型,地势起伏状态如何,结合图Ⅱ可以看出湖南省的西部有雪峰山,南部有南岭,东北部是平原,据此描述地形地势的特征。
(3)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描述,根据图Ⅲ气温降水量图可以看出该地气候具有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0℃以上的特点,因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和水源的描述比较简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