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7.1 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7.1 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1 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1765年发明的机器,它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它的发明者是( )
A. 斯蒂芬森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凯伊
2. 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  )
A.条件 B.进程
C.影响 D.局限性
3. 善于观察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现象,促成工业革命一项伟大发明的科学家是(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牛顿 D.爱因斯坦
4. “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铁器时代
C.石器时代 D.农耕时代
5. “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19世纪)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服装的乐趣。”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珍妮机的出现 B.纺织工厂的涌现
C.火车投入运营 D.远洋轮船的使用
6. 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火车机车,促成这一交通工具实现重大突破的原因是( )
A.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B.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C.飞梭的发明 D.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7.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8. “‘旅行者号’机车拖着30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兴奋地跟着机车跑,还有一些人骑马与机车并驾齐驱。”这样生动的历史情景曾出现在(  )
A.18世纪早期 B.18世纪晚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晚期
9. 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大动脉的建成,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人类社会最早的火车机车是( )
A.蒸汽火车 B.内燃机车
C.电气列车 D.磁悬浮列车
10. 一部网络小说中曾经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19世纪上半期,正在考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标志事件……”由此可知,这一情景描述的史实是(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
C.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D.大机器工厂基本取代手工工场
11. 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12. 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13.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14. 据下列图框中的内容,判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英国)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1831年版《机器的成绩》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工人运动的推动
C.垄断组织的推动 D.农民阶级的推动
15. 下图是“英国农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 D.宪章运动
二、非选择题
16. 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里?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农村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材料二 下表为英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则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40%,1867年则超过50%。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新动力机”是指什么?这种“新动力机”的广泛运用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材料二反映英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存在的社会现象。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18. 某校轩辕史学社准备举办“科技改变世界——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题交流活动,请你参与!
【史实回顾】 同学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进行了热烈讨论,请你积极参与。
(1)A同学提出:工业革命最先在哪个国家开始?前提条件是什么?
(2)B同学拿出了以下两张图片,请你按要求简单介绍。
图(a)     图(b)
①图(a):名称珍妮机,研制者____________。
②图(b):名称________,研制者史蒂芬孙。
【探究影响】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此同学们有很多疑问,请你帮忙解答。
(3)C同学的疑问:工业革命后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D同学的问题: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扩大市场、掠夺原材料,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什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感悟启示】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启示,同学们分成甲、乙两方进行辩论,观点不同,请你诊断。
甲方:科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应该不顾一切地发展科技。
乙方:科技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甚至危害生命,不发展也罢。
(5)请你对甲、乙两方的观点进行诊断,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AAB 6-10AACAD 11-15CCDAC
二、非选择题
16.(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或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和其他生产部门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
(2)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图二所示机器(蒸汽机)为图三所示机器(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
(4)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许多技术上的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际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起来;首先在棉纺织业部门进行,各部门相互促进,产生连锁反应。
17.(1) “新动力机”:蒸汽机。时代:蒸汽时代。
(2)趋势:城市化发展。
(3)社会现象:贫富分化加剧。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但英国政府忽视了公平分配。
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影响社会稳定。
18.(1)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①哈格里夫斯 ②火车(蒸汽机车)
(3)机器生产。“蒸汽时代”。
(4)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甲、乙两方的观点都不正确。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国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培养人才,但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