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 下列各项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转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D.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 倘若要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的邓小平拟定一份发言提纲,这份提纲的主题思想应是 ( ) A. 继续两个“凡是”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拨乱反正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转折”最主要是指( )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C.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D.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5.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多快好省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7.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 C.生产与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权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大步是(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10.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 细读下图的题词,关于这一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好 B. 特区主要“特”在经济领域 C. 特区引进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D. 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12.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13. 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4. 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除港澳台)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5.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以“松绑”为契机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了。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行企业股份制 D.鼓励企业兼并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材料一展开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时间是哪一年? (2)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实质是批判哪一错误方针?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二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3)材料二中的会议是?召开于哪一年? (4)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十三年。……在前二十九年中,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一次发生在以“大跃进”为标志的1958年到1960年,另一次发生在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1966年到1976年。这两次大错误、大挫折都是由于我们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偏差而造成的。 这十三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远远超过前二十九年的成就。在这期间固然也有些小的曲折,但是党总是能够及时地纠正偏向,解决问题,取得新的经验。实践证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 (1)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分为几个时期?这种分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中所说的“前二十九年中的两次大错误”指的是什么?并选择其中一次错误,分析它发生的原因。 (3)在距1991年15年后的今天,再看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更是远远超过了前二十九年,根据你了解的情况,举一个典型例子说明这种变化。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什么地方?与此同时,还有哪个省也突破了“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DA 6-10CDCCD 11-15ACCCB 二、非选择题 16. (1)实践真理问题大讨论;1977年 (2)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7. (1)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 (2)“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党内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等。 (3)如住房面积的变化、收入的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道路交通的变化等等。 18. (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政府过多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或者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