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1 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765年,织布工出身的他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手摇纺纱机,以其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 2.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 3. 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伴随着能源利用方面的革命。当今世界,煤炭、石油、电力和核能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重要能源。其中,煤炭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应该归功于( ) A.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 B.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C.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D.瓦特改进蒸汽机 4. 工业革命之初,在英国某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然而到1809年却发展到64家,1830年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出现 B.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铁路大规模兴建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5.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加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行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6. 导致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关键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火车 D.发电机 7.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8. 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理查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 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B.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C.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D.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9. 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到 19世纪后半叶,铁路网在英国、欧洲大陆及美国铺展开来。下列关于“火车”和“铁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是人类陆路运输的巨变 B.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 C.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 D.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生活 10. 下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11.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回顾火车诞生的历史,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为火车的发明奠定了动力基础 B.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出现在美国 C.火车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D.火车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12. 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13. 随着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起来的时间是(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4.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5. 在1720-1839年间,英国的熔铁炉数目由59增加到85个,铁产量17 350吨增加到68 000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权利法案》颁布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电力的广泛应用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 时间 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1838年 500 1850年 6600 1870年 1550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写出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交通工具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发明创造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农村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材料二 下表为英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则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40%,1867年则超过50%。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新动力机”是指什么?这种“新动力机”的广泛运用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材料二反映英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存在的社会现象。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18. 二百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是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变化看生活】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1670年以来英语城市化进程加快。 【从变化看生产】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表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当时英国发生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中促使工业生产飞速发展,进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以上现象,就本质上而言,是什么样的变化使人类进入崭新时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BC 6-10BCBDD 11-15BDCBC 二、非选择题 16. (1)珍妮机。 (2)瓦特。 (3)火车。 (4)促进英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机器生产成为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促进英国社会面貌的变化等。 17. (1) “新动力机”:蒸汽机。 时代:蒸汽时代。 (2)趋势:城市化发展。 (3)社会现象:贫富分化加剧。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但英国政府忽视了公平分配。 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影响社会稳定。 18.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等工业品产量增长很快;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2)英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 (3)1670年以来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迅速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人力劳动变为机器生产为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