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民渴望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积累下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实际上是(  )
A.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B.认真贯彻毛主席的决定
C.纠正“左”的错误
D.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好了准备
2.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这次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
A.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B.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必须坚持“两个凡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5. 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灭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 决定平凡冤假错案
8. 2013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干部深入学习了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这里的“创造精神’’体现在( )
A.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9.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0.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1.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深圳 D. 杭州
12. 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于( )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0年
13.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
C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14.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5.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徘徊——乍暖还寒】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性质。
【转折——春雷惊天】
材料三 一名国外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学生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3)1978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17. 阅读下面材料: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
则国家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
问题,不断地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
‘历史任务’。”
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公布了什么,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什么?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
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什么?
分析对比: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AB 6-10CBCAB 11-15CBDAA
二、非选择题
16. (1) “两个凡是”方针。实质:“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的继续。
(2)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大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原因: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17. (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
(2)安徽。实行“包干到户”。
(3)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