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78年是转折性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大事有( )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 ②“两个凡是”方针提出 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经济建设上来 3.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作出的决策对日后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 )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 B.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5.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党的工作重心( ??? )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坚持改革开放 6. “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经济建设 B.解放思想 C.组织建设 D.拨乱反正 8. 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展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下图是一座城市市政府楼前的雕塑,这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海南 10.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引进外国先进文化 B.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C.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D.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11. 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广州 ④上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最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3.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D.?民主与法制建设 14. 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围绕“当今和近代的开放”研究主题,你赞同( ) A.前提不同:一个是在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一个是挨打下的被动开放 B.结果一样:都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C.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发展经济,解放发展生产力 D.发起人不同: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鲁迅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材料二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作为随后而来的30年的起点,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就已经显而易见。这次会议只进行了短短的5天,却在随后的30年中无数次被提及。 (1)结合材料一,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性质。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这次会议只进行了短短的5天,却在随后的30年中无数次被提及”的理解。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 开放不再是沿海地带的“特权”,从青藏高原到额尔古纳河,各地都在探索对外开放之路。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新疆是个遥远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随着贯通欧亚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材料三 ?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厦门在图中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的新变化是什么。推动新疆走上开放之路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重影响。举一例说明对外开放给你生活带来的便利。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进行了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战绩表 战斗次数 12.5万余次 消灭日军人数 52.7万多人 消灭伪军人数 118.7万多人 材料二 表2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 增长率 原煤 (万吨) 钢 (万吨) 布 (亿米) 粮 (万吨) 1952年 6 649 135 38.8 16 392 1957年 13 000 535 50.5 19 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表3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一份档案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他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根据材料一中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作用。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表2中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3中小岗村发生变化主要得益于哪项措施的推行?这一措施贯彻了哪次会议的精神? (3)材料三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CDB 6-10CDDAB 11-15AACCA 二、非选择题 16. (1)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开端,因为这次会议作出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等,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会无数次被提及。 17. (1)D点;位于东南沿海,距离港澳台比较近。 (2)从沿海延伸到内陆;交通的发展或欧亚第二座大陆桥的通车。 (3)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可以很容易吃到麦当劳等美国快餐。 18. (1)作用:中流砥柱。 理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事件:“文化大革命”。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必答要点),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