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西部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 4.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民族平等 5.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五十六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汉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体现民族平等 ②体现民族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8. 2019年11月27日?面对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废”的争议,习近平秉持优秀政治家对问题本质的清醒判断和精准把握一锤定音:“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 ) A.筹建新中国时 B.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改革开放后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维护民族团结 ③建设和谐社会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1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加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各少数民族可以拥有一切权力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④国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 实行“资金援疆”“智力援疆”体现了( ) ①同步富裕原则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的修通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B.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D.彻底消除了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14.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5. 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建议是( ) A.各少数民族都服从汉族的领导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由汉族同化其他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统一 D.按照各民族人数多少排定地位次序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 ——《爱我中华》歌词 请回答: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有什么重大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结合所学说一说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3)结合所学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8.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国家统一中国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和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 材料一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二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台湾还可以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祖国统一以后,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联邦合唱美国篇】 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独特的模式”指什么?这种“模式”除了台湾外,还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 (3)材料三中“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材料四中使双方“纽带绷紧”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焦点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学史明智感悟篇】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BA 6-10DBACD 11-15BDDBB 二、非选择题 16. (1)55个 (2)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7.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18.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 (3)联邦制国家。 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废存。 意义:奴隶制的废除使北方取得内战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认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