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 )
A.阻碍德意志统一的任何势力
B.德意志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普鲁士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D.马克思倡导的国际工人运动
2.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国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 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化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 步为公共生活显著特征的民族”这一时期是( )
A. 19世纪中期的30年
B. 20世纪初的30年
C. 19世纪最后30年
D. 20世纪最后30年
3.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
A. 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
B. 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C. 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4.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时期,德意志(  )
A. 高度统一
B. 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C. 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
D. 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5. 有人说:“美国内战是一次洗礼,经过这次洗礼,联邦获得新生。”下面对“洗礼”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洗去了黑人奴隶制——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洗去了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洗去罪恶野蛮的奴隶制——正义战胜了邪恶
D.洗去了种族歧视——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6. 在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焦点是( )
A.降低还是提高关税
B.奴隶制废存问题
C.扩大还是限制工业品出口
D.增加还是减少对英国的棉花出口
7.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三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唯一的相同点是( )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8.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有(  )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维护南北统一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废除农奴制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9.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的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的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10. 俄国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的是(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叶卡捷琳娜二世
11. 1709年,俄国军队同瑞典进行了大会战,俄军取得全胜。此后,俄军又在1714年和1720年两度打败瑞军,瑞典被迫求和。至此( )
A.沙皇的专制权力得以强化
B.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
A. 民主共和制 B. 封建专制
C. 联邦制 D. 君主立宪制
13. 19世纪中期,面对困境,日本一些人士联合形成改革力量,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进行一场倒幕运动。“这些人士”指的是( )
①中下级武士 ②藩主 ③朝廷公卿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4. 1872年,明治政府内阁提出:“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迅速进步……”表明当时日本( )
A.决心全面学习西方
B.策划推翻幕府统治
C.准备对外开港通商
D.发动殖民掠夺战争
15. 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下列相关说法最准确的是( )
A.“那次访问”是为了与日本结盟
B.“潜在的盟友”主要是指日本武士
C.“西方列强的秘密”特指军事技术
D.为“拯救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他在议会讲话时说,德意志的希望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它的武力……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俾斯麦的讲话受到议会中许多自由主义者的谴责,有人说俾斯麦想用铁和血来征服德意志,犯了“践踏一切法律和道德原则的罪恶”。而在1866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之后,原来责骂他的人又反过来这样评价俾斯麦:他对一切手段都那么熟悉,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真是精心策划的杰作!
(1) 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概括俾斯麦的主要观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议会在对待俾斯麦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17. 有人评价林肯说,他是通过个人的殚精竭虑,换来了国家的凤凰涅槃。今天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来探究美国历史上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揭总统之选,追战争之源】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国家的拯救,这是自由的胜利。
——诗人费罗(北方)
“这是最好的借口”,“我们的人民永远不会同意一个黑色共和党人的统治!”
——南方政客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南北双方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析总统之愁,探战争之程】
材料三 1861年7月,北方军队进攻南方的里士满,大败而归。
(3)面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局面,结合所学回答林肯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扭转局面?有何作用?
【叹总统之死,究战争之绩】
材料四 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五 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的意义。
材料六 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5)材料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一 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经济性的改革……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些男性农民,不分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纺织厂。……彼得为保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教育……彼得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雪达科夫《苏联通史简编》
(1)材料一中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哪些方面的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材料二 随着克里米亚(注:克里木)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联成一片,采用有效的、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那些实际上为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材料二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到1910年为止,沙皇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取了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评价两次改革】
(5)两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9. 阅读材料,开展探究。
【步骤一 工业文明的冲击】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图1 美国舰队驶入日本港口
(1)图1体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步骤二 顺应时代的改革】
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图2 日本使团赴欧美考察
图3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图4 东京街头有了电灯
(2)图2、图3反映了明治政府的哪些改革措施?图4说明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步骤三 改革的反思与启示】
(3)1898年,中国也出现了一次重大改革,它被称为什么?结局如何?
(4)明治维新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CD 6-10BDAAA 11-15BDAAD
二、非选择题
16. (1)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俾斯麦认为应该由普鲁士来实现统一,而在当时,统一只能靠武力来实现。
(2)从一开始的反对、谴责到后来的支持、赞美。
原因:开始反对俾斯麦的人是从法律和道德原则出发的,后来俾斯麦用“铁血”政策打败了奥地利,实现了国家统一,给他们带来了利益,所以这些人转而支持和赞美他。
17. (1)矛盾表现在劳动力、原料、市场、关税、西部领土方面;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因为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政治上: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经济上: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美国内战结束后,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依据: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作出了杰出贡献。
18. (1)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原因:克里木战争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农奴反抗斗争高涨;部分贵族希望废除农奴制。
(3)理由: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
(5)为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19. (1)1853年和1854年,美国舰队进入日本港口,迫使日本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措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改造日本的教育。变化:提倡“文明开化”;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楼等。
(3)戊戌变法。结局:失败。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要重视教育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