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2.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资源丰富土地辽阔 B.陆陆交通便利 C.多数地区具有沿海沿边的特点,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D.人口众多,素质较高 3. 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C.实行西部大开发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 5. 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实行的 B.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5个省级自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 “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体现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7. .国家投入巨资对拉萨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其中仅在1989—1994年对布达拉宫的维修,就投入资金5 500万元,耗用黄金1 000公斤。这说明了( ) 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C.国家保护自然旅游资源 D.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8.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机制 C.为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9.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 内蒙古 B. 宁夏和广西 C. 西藏 D. 新疆 10. 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1. 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 ②各民族风俗习惯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12. 以下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内容:“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第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B.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1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维护民族团结 ③建设和谐社会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有利于( ) ①民族团结 ②各民族共同发展 ③缩小东西部差距 ④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歌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最能反映的是 ( ) A、我国少数民族众多 B、少数民族分散 C、各民族团结兴盛 D、汉族起着主导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自治区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 西藏自治区 1965年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时说:“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支持、发达地区无私支援、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题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词;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 拉萨火车站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为此专致贺电. 材料二?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材料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55少数民族占6.7%,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等15个. 请回答 (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__________周年.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__________。这一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4)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DBD 6-10ADCAA 11-15ACCDC 二、非选择题 16.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7.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18. (1)70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作用: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新型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