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1.1地球和地球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总复习1.1地球和地球仪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一、地球仪和地图
一、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的基本常识(a)
1、观察地球仪
人们为了认识地球,依照地球的形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地球的面貌,因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又一个工具。
2、地球仪的功能
(1)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山脉与河流、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状况;
(2)可以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
(3)利用经纬网,还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地球位置的特点。
3、经线和纬线
经线
北极
南极
1、经线的形状
2、经线是否等长
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半圆形
等长
南北
赤道和纬线
赤道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等长
不等长
3、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东西
方向
经 线 纬 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4、经度和纬度
00
150
150
300
300
450
450

450W
450E
东经450
西经450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经度
0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西经200,东经1600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经 度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 赤道(0 °纬线)
度数
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 向南北各分作90 °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
划分 20 ° E、160 ° W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5、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东半球图
西半球图
0
90
90
赤 道
30
30
60
60
低 纬 度
低 纬 度
中 纬 度
中 纬 度
高 纬 度
高 纬 度
N
S
6、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确定
7、温度带带的划分
热带 温带 寒带
66.5o_ 90o N
23.5o_ 66.5o N
0o_ 23.5o N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9、地图的“语言”(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P7
二、地图的基本常识
常用的定向法
(1)方向
一般指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指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向东西
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适作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线段式比例尺:
数字式比例尺:1:50000
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 离500米
0
500米
(2)比例尺
比例尺又叫缩尺,如用公式
表示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3)图例和注记
说说下列图例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
P8
思考:
1、下列三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 B、
C、1:5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2、在1:40000的地图上量得罗宾同学到学校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他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 。
3、读右面的经纬网示意图,判断:
A、①点在②点的_________
B、②点在③点的南面______
C、③点在④点的西北面_____
D、④点在①点的东南面_____
1
50000
0
50千米
120°
150°
180°
50°
40°
30°




4、有一辆汽车沿着图上公路自左向右行驶,说出这辆汽车的行车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村庄
公路
自 向 行驶。转弯再向 行驶
西南
东北

二、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c)
 1、选择合适的地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2、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3、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哪幅地图?
4、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该选哪幅地图?
1-11A
1-11B
比例尺
表示实
地范围
描绘地理
事物程度




粗略
详细
2、巧用地图
(1)地图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分为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等;应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利用地图。
(2)图表的种类主要有示意图、线条图、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和表格等;有表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变化的各种统计图表,如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人口增长柱状图等。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P17
不同形态的等高线
读上图将字母填在相对应地貌类型的括号里:
鞍部( ) 缓坡( ) 陡坡( ) 山谷( )
山脊( ) 山峰( ) 峭壁(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