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1 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个小人物的纺纱领域的创造,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改变了一个国家,进而改变了历史。这个“小人物的创造”是指(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蒸汽汽船 2. 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纱机器之前,英国人若要开办棉纺厂,厂址最好选在( ) A. 临近油田的地方 B. 临近水力的地方 C. 临近煤矿的地方 D. 临近铁路的地方 3. 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 A.珍妮纺纱机 B.飞梭 C.改良蒸汽机 D.蒸汽机车 4. 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5. 瓦特为人类获得了新的动力,他用一把钥匙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铁路时代 D.信息时代 6.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 ) A.交通运输业 B.冶金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电话通信业 7. 发明家史蒂芬孙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是( ) A. 改良蒸汽机 B. 珍妮机 C. 蒸汽机车 D. 轮船 8.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②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③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④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某中学某学生发誓不作弊,因为他运气太衰,考试时抄袭同桌答案,可同桌在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时,竟然写出下面这项荒谬答案( ) A. 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B. 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D. 世界形成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10.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后果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人口不断流向农村,农民大量失业 C.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D.工厂遍及城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12. 某校准备举办“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展”,下列成果可供选用的有( ) ①珍妮机 ②飞机 ③蒸汽轮船 ④火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14. 下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15. 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在1764年为380万磅,到1789年增长到3240万磅。英国的生铁产量在1740年为1.7万磅,到1800年增长到25万磅。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什么时期的状况? (2)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怎样做?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0-1861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1870-l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贷物的运输,几乎只需要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了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粱的开幕式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l931年,爱迪生逝世,全美各地同时熄灯1分钟以示哀悼;1999年l2月26日,爱因斯坦被20世纪的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分别简析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举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具体影响。 (3)材料三、四表达了人们对科学和科学家怎样的思想情感?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得以仔细研究纽可门机的结构。他发现纽可门机的热量损失太大,消耗能量多而产生的功效不足。1765年,他终于想出了在气缸之后再加一个冷凝器的主意,使蒸汽机的效率成倍提高。1781年,他改变了蒸汽机只能直线做功的状态,用一个齿轮装置将活塞的直线往复式运动转化为轮轴的旋转运动。1782年,他进一步设计出了双向气缸,使热效率又增加了一倍。经他进一步改进后的蒸汽机,成了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万能原动机。蒸汽机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二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效率很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尝试把外燃改成内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烧形成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气缸合并成一体,这就是内燃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其改进蒸汽机的大致过程。 (2)蒸汽机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列举以改良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例。 (3)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具有哪些优点?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 (4)从蒸汽机的改良到内燃机的发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DA 6-10CCADB 11-15CBADC 二、非选择题 16.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的情况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且他们的对立和斗争越来越尖锐。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抓住机遇加快与世界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17. (1)上升幅度大;煤炭用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石油产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大量使用。 (2)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于人之间的交流。 (3)热爱、崇敬等感情(有理即可)。 18. (1)瓦特。1765年,增加冷凝器;1781年,增加齿轮装置;1782年,设计出双向气缸。 (2)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例:火车或轮船。 (3)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与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4)技术革新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能带来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