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1稀酸的性质探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举例了解酸的性质受环境和浓度影响。 (2)通过回顾和实验归纳并掌握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3)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措施:通过学生实验、配套学案、课堂练习等形式落实和强化 三、教学用品 药品:稀盐酸、锈铁钉、氧化铜、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Na2CO3溶液、Cu(OH)2、铜片、铁丝、柠檬酸晶体、柠檬酸溶液、镁带。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镊子。 四、教学过程 1、课前检测:中和反应、盐的分类和命名、浓盐酸、浓硫酸性质 2、酸的性质与环境、浓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学生知识回顾和举例 3、盐酸的化学性质:复习回顾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与碱反应、与碳酸钙的反应 分组实验:A与盐反应(碳酸钠、碳酸钙、硝酸银)——反应板中进行 *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稀盐酸 B与金属的反应(铁丝、铜片、镁带)——反应板中进行 C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氧化铁、氧化铜)——试管中进行 *碱性氧化物定义 4、稀盐酸的用途:工业上用于除铁锈、除水垢 5、练习与巩固 五、主要板书 稀酸的性质探究(一) 一、同一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 1.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 2.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 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3.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 稀盐酸的检验: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难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4.能与部分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5.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稀盐酸和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碱性氧化物定义 三、盐酸的用途:除铁锈、除去水垢 六、教学反思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