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碱的性质探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3)初步掌握碱的通性。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的探究,认识比较、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体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电脑、PPT课件、实验用品 四、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根据“激情课堂”理念,采用了探究式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学过稀酸的化学性质,因此引导学生回忆稀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进行简单归纳和小结。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由于准备比较费时,学生个人实验难度大,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来落实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的通性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碱,但对其性质知之甚少。初三的学生刚刚接触了化学学科几个月,自主探究能力和意识还不够强,实验的规范操作比较薄弱,因此设计了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化学探究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课】 情景创设 思考 引入学习主题 【激情导课】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对照酸的通性,请大家交流导学案上对碱的性质的猜测 对照酸的通性,学生提出猜测 猜测过程能为学生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 【自主学习】 实验验证 我们一起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利用实验用品,验证自己的猜测,记录实验现象,并归纳性质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溶液的化学性质。 【激情互动】 通过我们的实验,碱具有哪些性质呢 回答实验结论 学会归纳整理,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魅力精讲】 演示NaOH与CO2的反应 提问:小橡皮泡会逐渐涨大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原因。 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碱的用途 讲述碱的用途 理解 体会化学对生活的贡献 【达标检测】 巡视、辅导 答题 反馈所学知识 归纳总结碱的通性 组织学生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形成碱的化学性质的认知结构。 作业 基础型: 1随堂练 巩固性质的掌握 拓展型: 盛有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三瓶无色液体,请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鉴别开来。你想出了几个方法呢? NaOH与CO2反应的产物Na2CO3也能溶于水,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证明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呢?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七、 主要板书 碱的化学性质(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 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溶液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