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教学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雪山透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新课教学]:一、地域差异1.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师:地域差异的成因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条件就不用多说了,应该都知道,那么外部条件是什么呢?生: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2.同纬度地区,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①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形成湿润区景观;②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形成干旱区景观。3.热带与寒带不同景观的成因: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4.不同的空间尺度:空间尺度举例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小尺度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观察上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自然带具体内容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由沿海到大陆内部的规律性变化(中纬度地区):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2.垂直带谱: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课外拓展】垂直自然带①判断山体的阴坡和阳坡: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②判断雪线高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③基带: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谱的最底层。根据基带的类型,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如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举例:(1)按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在温带湿润区应该发育着落叶阔叶林。(2)地方性分异规律:在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才能生长落叶阔叶林。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课堂小结]:我们今天总共学习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其中需要我们重点记忆的是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设计]:一、地域差异1.成因2.举例3.空间尺度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2.由沿海到大陆内部的规律性变化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四、地方性分异规律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