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1 简单机械 杠 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知道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概念。 会分析杠杆,正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正确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2、方法和过程: (1)通过认识杠杆与杠杆作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建立物理模型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通过对照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与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杠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简单机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杠杆概念及其五要素 难点:(1)了解力臂及正确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2)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杠杆模型进而分析杠杆五要素。 三、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互动与反馈 情景引入: 小游戏:“拔铁钉”比赛 邀请男、女两个学生上讲台来,女生借助羊角锤男生徒手,分别拔出钉在木板上的铁钉,谁先拔出谁取胜。结果女生赢了。 启发提问:(1)女生为什么会取胜? 学生答:女生使用了羊角锤。 (2)羊角锤在拔钉子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课题----杠杆) (一)认识杠杆 1、学生活动:如何用刻度尺撬起一块橡皮。 提问:(1)撬动橡皮过程中,刻度尺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答:转动 (2)要刻度尺转动,是否还要借助其它物体?这物体在刻度尺撬起书本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答:要借助另一物体垫在刻度尺下,这物体的作用是让刻度尺能绕着它转动。 2、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分析概念: (1)硬棒,指在力的作用下形变不大,即形变可以忽略。 (2)杠杆的运动状态只有一种即发生转动。转动只有两个方向,顺时针与逆时针。 (3)杠杆转动时一定要有可绕之转动的固定点。 (4)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3、讨论: (1)以下情况可否认为是杠杆的使用,为什么? 用柔软的吸管去撬重物,不能将重物撬起; 用羊角锤去敲打钉子,钉子被钉入木板。 (2)在生活中你认为哪些物体可称之为杠杆? 学生讨论:如跷跷板、饮水机的扳手、脚踏式垃圾桶、撬石头、剪刀等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你知道吗”同时观看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知道杠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简单机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分析杠杆 如图1所示,用多媒体播放撬动石头过程,并板书 (1)支点——杠杆转动时绕之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教师说明:物理上用“力臂”来表示力的作用点与力作用的方向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 板书: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3、以撬石头为例,通过板演,教给学生画力臂的方法(如图3所示), 确定支点; 找到动力,并沿动力作用的方向将动力的作用线延长; 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 用相同方法画出阻力臂 提供器材,学生选择并实验 学生讨论归纳杠杆的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杠杆的定义 指导学生在杠杆上找出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