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章节) 第二节 组装电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4.5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8根。 授课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用电器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能力目标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 习 提 纲 及 内 容 根据实物图的连接情况,正确画出电路图。 ????????????????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初步掌握基本知识 合 作 探 究 及 能 力 提 升 过 程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 1、串联电路。 ??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 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 2、并联电路。 ?? (1)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 (2)电路图: ???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的通路。 ?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 4、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 ?? (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 (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 5、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是控制支路),若开关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开关在支路中,应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 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并联在电路中。 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 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 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起到迁移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感受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结合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识表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习动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认识电路 一、串联电路 1.电流有一条路径 2.互相影响 3.开关的作用 二、并联电路 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 2.互不影响 3.开关的作用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