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之世界史 1.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某位历史人物一生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文中的“他”是指 A.哥白尼 B.牛顿 C.傅立叶 D.马克思 2.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3.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4.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 时间 工人组织 概况 1851年 美国“机器工人混合工会” 美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年 英国“工会委员会” 由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年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年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1865年 美国“全国劳工同盟” 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 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 5.历史学家罗英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他”是 A.华盛顿 B.章西女王 C.甘地 D.玻利瓦尔 6.“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7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造成的 B.一战的导火线是慕尼黑阴谋 C.一战前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D.一战以“协约国”的战败而宣告结束 8.下列关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国操纵,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56165755468620C.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D.美国在这两次会议上获利都最大 9.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其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轴心国军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1.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12.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1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凡尔登战役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5.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慒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6.《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这里“一败涂地”的战争指 A.反法同盟的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5031740536956017.下图是《凡尔赛条约》的文本,下列不属于该文本内容的是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英、法、日等国瓜分 C.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 D.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 18.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以西……陆地要赛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这些规定 A.加剧了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B.暂时协调了亚太地区的矛盾 C.经全体协约国签字后促进了战后世界和平 D.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19.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关于《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瓜分 B.由《凡尔赛条约》确定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 C.《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都有涉及损害中国利益的内容 D.《九国公约》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欧亚大陆的国际关系 2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地图和史实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材料一 仔细观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最早结盟的国家是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结盟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图中的_______。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国家是图中的_______,它分别与图中的______、E两国签订了军事协约。这些军事同盟的形成对世界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应: 一军人:“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凡尔赛和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一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一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2)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3)法国元帅福熙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1.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在其发展和进步的整个自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所必须遵循的、不以人类本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使人们正确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 哥白尼是天文学家;选项B牛顿是物理学家;选项C傅立叶是物理学家;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符合题意;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是1836—1848年,A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巴黎公社的时间是1871年,C项不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宪章运动爆发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A符合题意;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B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4.D依据题干信息“工会联合会、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国际工人组织等”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行业内联合、行业间联合、全国联合到国际联合,表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加,故D符合题意;题干图表信息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D依据“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可知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相继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并被共和国授予“解放者”的称号。他率领军队从委内瑞拉出发,越过安第斯山脉,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北部、厄瓜多尔、秘鲁等地。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以他的名字给这个国家命名,即现在的玻利维亚,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代表人物,B项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代表人物,C项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C依据题干信息“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可知,此内容描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殖民侵略者在印度不但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1857—1859年印度爆发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1858年英军进攻章西,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故C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A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正确;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B错误;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C错误;一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宣告结束,D错误。故答案为A。 8.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英、法、美操纵的,华盛顿会议是美、英、日等国操纵的,都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所以A、B、C都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英、法获利最大;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利最大。所以答案选D。 9.A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争夺殖民地,后期的德国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矛盾激化,先后建立了以德、意、奥匈帝国为成员的三国同盟集团和以英、法、俄为成员的三国协约集团,他们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以德国为中心的三国同盟,故A正确。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故排除B项。轴心国军事同盟是二战前形成的军事集团,故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二战期间形成的,故排除D项。故选A。 11.A此题考查英国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的集团。因为一战前三国同盟的组成国家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家是英国、法国、俄国。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A根据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A。意大利不是火药桶,因此B错误。慕尼黑阴谋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因此CD错误。综上故选A。 1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14.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爆发了俄第一次世界大战。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15.C依据材料中“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等可知坦克在与德国的作战中使用,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16.B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14年,德国发动了参加了一战,于1918年战败,故B符合题意。反法同盟的战争是拿破仑帝国时期,普法战争是18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到1945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故D符合题意。《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英、法、日等国瓜分;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故排除ABC项。故选D。 18.D根据材料“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以西……陆地要赛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处罚。在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为了对它进行处罚,战胜国作出了这样的决定,由此埋下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故D正确。德国不是殖民地,不可能加剧殖民国家月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故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暂时协调了亚太地区的矛盾,故排除B项。美国和中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故排除C项。故选D。 19.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被英法美三巨头控制,且德国处于被宰割的地位,②错误,ABD选项排除;①③④属于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C选项符合题意。 20.C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都有涉及损害中国利益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中国也是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1.(1)A B E D F 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2)实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是瓜分德国的条约。影响: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和其他几个和约,构成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同意。《凡尔赛和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但战争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这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