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 过关检测——中国近代史(3)【浙江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 过关检测——中国近代史(3)【浙江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1.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2.“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顺应时代的联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先辈同心,共迎解放)1949年5月起,金华各地陆续解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先辈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金佛庄于1926年12月被军阀孙传芳杀害。他牺牲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6.烟雨楼旁有条红船。去年10月31日,习总书记伫立船旁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7.金华籍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的杰出贡献是( )
A.组织撰写《修辞学发凡》
B.创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C.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
D.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8.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10.如图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诗词蕴含历史。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12.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课题研讨,进一步确认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区别是( )
A.任务不同 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 D.斗争方式不同
13.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
①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③有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新前途
④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苏联的革命经验
C.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的思想
320484550863515.201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日。下图是遵义会议会址,这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确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C.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D.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202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7.以下四组搭配,错误的是( )
A.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立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
D.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时局的发展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国共再次实现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达到高潮
D.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19.以下属于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有( )
①轰炸重庆
②潘家峪惨案
③细菌试验
④旅顺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下图中,1937年12月17日的《纽约时报》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490029561595A.淞沪会战
B.潘家峪惨案
C.日军轰炸重庆
D.南京大屠杀
21.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日本)安占华北之战略,则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2.1938年,美国生活杂志曾报导:“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很多,今天又增加了苏鲁地区一个小城镇的名字,这里发生的战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日本现代陆军自创建以来在海外战场遭到的第一次重创”。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3.在正面战场的历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进行了一系列会战和抗战,下列对正面战场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B.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C.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国民党军队一直积极抗日
24.时间轴能简明直观地反映历史大事。下面时间轴的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5.民政部曾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6.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2017年春季起全国中小学教材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四年抗战概念”年代尺(如上图)。
(1)请将材料一图中A处代表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用相关史实证明在1931年到1937年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抵抗。(列举两例则可)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是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材料三 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3)举例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本题为组合型试题,采用排除法。亚洲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是建立于1912年的中华民国政府,早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并未受其影响。因此④错误。含有④的均为错误选项,所以A正确。“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是指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激发探索救国救民新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加速了新文化运动从宣传民主科学向探索救国新方案,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因此①②③正确,综上故选A。
3.B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运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其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所以B符合题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口号,所以A不符合题意;“土地革命,分田地”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的内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则和抗战有关,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所以D不符合题意。
4.A1926年属于北伐战争时期,A正确;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B错误;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C错误;解放战争是1946—1948年,D错误。
5.C依据题干“《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A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关键信息“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B、C、D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7.C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华籍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在分水塘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A项陈道望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学系统的修辞学专著;B项创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是李大钊;D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故选C。
8..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选项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选项D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B根据“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革命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中的军歌歌唱的是北伐战争。A项指的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C项是1927年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项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反抗日本的侵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0.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此时丝绸之路已经开通,①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②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中“在美国确立”的说法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④正确。故选D。
11.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②反映的是“秋收起义”,时间是1927年9月;③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④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1936年。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D。
12.C依据所学可知,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结果和前途也不同,在这些不同中,因为领导阶级的不同引起了其他的不同,因此根本区别应该是领导阶级的不同。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C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革命就已经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了。由此分析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C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C正确;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毛泽东思想此时属于形成时期,是指引作用,不是主要依据,D错误。
15.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红军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A。
16.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撤出瑞金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共七大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而卢沟桥事变是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错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C项正确;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故答案为B。
18.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D正确。《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八路军和新四军改编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因此A错误。西安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B错误。促进民众觉醒,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是一二九运动,因此C错误。综上故选D。
19.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轰炸重庆、潘家峪惨案、细菌实验都是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A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时间不符,故排除BCD项。故选A.
20.D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12月、首都沦陷”可知该事件指的是日军攻陷南京,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在上海,排除;B选项在唐山,排除;C选项在重庆,排除。
21.A根据材料“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可知战场在上海,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在山西,排除;C选项在山东,排除;D选项在华北,排除。
2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爆发在山东地区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在上海,排除;B选项在山西,排除;D选项在华北,排除。
23.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积极抗战。随着日本近卫文磨提出“三原则”以后,由积极抗战变为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故D符合题意。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故排除A项。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故排除B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排除C项。故选D。
24.C根据时间轴“1931——19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在1894—1895年,A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0年爆发,B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在1945年后,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5.C从图表中显示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据统计,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这充分说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6.(1)“九一八”事变。相关史实: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一部分东北军也对日军进行了抵抗;②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击退日军多次进攻;③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④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任意答对一点史实即可)
(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3)1942年1月,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国组织赴缅远征与日军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