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 过关检测——中国现代史(3)【浙江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 过关检测——中国现代史(3)【浙江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之中国现代史
1.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2.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3.诗词蕴含历史。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8.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9.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0.“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自由买卖权
C.土地经营权和分配自主权
D.加入农业合作社社
12.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B. C. D.
13.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欠、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14.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5.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可追溯到( )
A.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大
16.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开启了一个长达1/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7.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A.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建设时期
B.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C.前者开创的事业不能作为后者吸取的经验
D.后者与前者的事业割裂开来各自创造出自己的成就
18.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该试验区的设立,符合我国( )
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我们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的改革开放过程。请按照对外开放顺序给以下四个城市排序( )
①杭州 ②宁波 ③深圳 ④重庆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21.历史照片与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以下图片能够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图1和图2 B.图2和图4
C.图1和图3 D.图2和图3
2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把“蛋糕”分好,必须(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1956年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从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A根据材料从1953到1956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可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时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阶段,故A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7年之后,“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至1960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发生在1961年至1965年,故排除BCD项。故选A。
2.C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反映的是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按其发生先后排列应是②①④③,故选C。
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②反映的是“秋收起义”,时间是1927年9月;③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④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1936年。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D。
4.B依据所学知识,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A项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之前之后都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项不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原来的企业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因此,题干的“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手工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干的“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依据课本所学,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A项不合题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失误,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灾难。C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7.B根据图中图表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所占百分数的变法,可知,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项符合题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让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不能说明材料中工业总产值100%都是公有经济。故B错误。
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全国建起了上百万个土高炉,掀起了“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故C符合题意;“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重工业,与“以钢为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的变革,与“以钢为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D分析题干两幅图,可以看出图片中的玉米和萝卜严重脱离实际,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严重浮夸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图片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指的是1966—1976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D依据课本所学,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D项符合题意;文革大革命中“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政治基础。A项不合题意;九一三事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B项不合题意;文革中1976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批判文革的错误做法,被称为“二月抗争”,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1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民从中获得了生产与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A项是土地改革时期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项表述错误;D项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的方式。故选C。
12.C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图文分析理解能力。A项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B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得到飞速发展。故选C。
13.B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B。
14.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帮助了干部和群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及其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没说的都是文革的错误。所以答案选C。
1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一届三中全会,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16.C
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故C符合题意。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是1956年到1966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B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B项“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说法正确。
18.D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承包集体的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9.A
2013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因此A正确。B是外交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B。C的对象是港澳台,与题意不符,排除C。D材料没涉及。综上故选A、
20.B
深圳是1980年设立为经济特区,宁波是1984年设立为沿海开放城市,杭州是1985年设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重庆是1990年之后设立为对外开放城市,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B正确;A、C和D错误。
21.B
图二是浦东的开放和开放,是改革开放以后,图四是大包干也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成就,B符合题意;图一是三大改造时期;图三是文化革命时期,A、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D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属于做大蛋糕,A错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共同富裕属于目标,B错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属于做大蛋糕,C错误。材料中分蛋糕,即体现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根据所学,我国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23.(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3)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4)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回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