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 5.1 两级格局的形成【一课一卷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5.1 两级格局的形成【一课一卷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两级格局的形成
(本卷共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4.斯大林曾经说过:“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下列史实能印证斯大林这句话的有(

①二战后,美国援助英国 ②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 
③民主德国的成立 
④东欧剧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6.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7.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农业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8.《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9.“互联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果想详细了解“冷战”的相关知识,下列最适合作为网上搜索关键词的应是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新经济政策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C.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10.《北大西洋公约》称:“各缔约国……决心保障各国人民之自由,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护和平与安全。”事实上北约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

A.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B.促进区域安全与幸福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如下图),一步步走向分裂。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雅尔塔会议
B.柏林危机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2.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

A.一战时期
B.二战时期
C.冷战时期
D.一超多极时期
13.下列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有(

史实
结论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新中国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军备竞赛日趋严重
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时指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欧洲与亚洲两个最大工厂一德国和日本的重建。日本经济由此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反映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A.离不开美国的扶植
B.完全依赖美国政策的推动
C.有赖于德国的帮助
D.凭借对外战争的疯狂掠夺
15.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罗斯福新政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6.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这里的“多雕”包括(

①有助于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
②恢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③加快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

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刊文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热衷于单边行动且无视欧洲盟友,使持续70年之久的跨大西洋盟友关系陷入“昏迷”。美欧盟友关系的重要表现是
A.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加入欧洲联盟
C.加人“华沙条约组织”
D.加入联合国
19.老师在历史课上展示了两幅漫画(如图),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A.互利合作共赢
B.大国争霸不休
C.经济发展良好
D.世界爆发大战
20.“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二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

2
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
12
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3.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24.(两战及战后格局)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天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
——罗斯福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一课
两级格局的形成
(本卷共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B
【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符合题意;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冷战还未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的表现,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1949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详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它是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D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表达了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的野心,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大规模运用,是要通过援助西欧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统治秩序,排除AB;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两极格局结束前就已经解体,排除C。故选D。
3.“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企图通过援助西欧经济恢复,来遏制苏联扩大影响力,为此,在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故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发生在二战之前,故排除A;成立北约是美国在军事方面的措施,而非经济,故排除C;华约是苏联推动下成立的军事组织,故排除D。故选B。
4.斯大林曾经说过:“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下列史实能印证斯大林这句话的有(

①二战后,美国援助英国 ②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 
③民主德国的成立 
④东欧剧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二战后,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后在苏联的影响下,苏联占领区成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与题干“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相一致,故②③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并没有占领英国;东欧剧变主要是因为内部原因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故①④错误,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答案】A
【详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柏林墙、北约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片都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的产物和史实,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典型表现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A项符合题意;殖民体系瓦解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B;欧洲国家联合是1967年,排除C;世界格局多极化标志是欧洲联合和不结盟运动发展等,排除D。故选A。
6.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答案】D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美国向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大量援助,出自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BC。故选D。
7.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农业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的计划,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B
符合题意;AC项是美国实行的冷战政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表现,不属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不符合题意;1993年欧盟成立,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8.《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答案】C
【详解】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既扶持控制欧洲、又遏制苏联的目的,C正确;ABD排除。故选C。
9.“互联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果想详细了解“冷战”的相关知识,下列最适合作为网上搜索关键词的应是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新经济政策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C.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表现是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B项正确;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新经济政策是苏俄(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政策,与冷战无关,A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2月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首脑会议,与冷战无关,C项错误;珍珠港事件发生于二战中,与冷战无关,D项错误。
10.《北大西洋公约》称:“各缔约国……决心保障各国人民之自由,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护和平与安全。”事实上北约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

A.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B.促进区域安全与幸福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答案】A
【详解】据所学知,二战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苏联进行“冷战”,1949年,美国拉拢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政治军事集团“北约”组织,它的成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和全球称霸战略在军事上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加剧了“冷战”的程度,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如下图),一步步走向分裂。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雅尔塔会议
B.柏林危机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答案】C
【详解】二战后初期,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定,德国被美苏英法实行分区占领,但是由于美苏冷战的加剧,德国成为东西方冷战的焦点,德国一分为二,在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而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因此美苏冷战是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C正确;雅尔塔会议、柏林危机虽然与德国分裂有关,但不是最主要原因,AB排除;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有利于美国扶持和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但不是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D排除。故选C。
12.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

A.一战时期
B.二战时期
C.冷战时期
D.一超多极时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古巴导弹危机和阿富汗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一战期间没有涉及古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二战期间主战场在欧洲和亚洲的中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一超多极时期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状态,主要的战争是伊拉克战争等,故D不合题意;故选C
13.下列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有(

史实
结论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新中国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军备竞赛日趋严重
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①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错误。军备竞赛日趋严重说明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④错误。
A项①②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时指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欧洲与亚洲两个最大工厂一德国和日本的重建。日本经济由此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反映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A.离不开美国的扶植
B.完全依赖美国政策的推动
C.有赖于德国的帮助
D.凭借对外战争的疯狂掠夺
【答案】A
【详解】由题干材料判断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扶植。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A符合题意。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完全是依赖美国,B不符合题意。德国没有帮助日本,C不符合题意。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战后经济恢复发展不是凭借对外战争的疯狂掠夺,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罗斯福新政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答案】D
【详解】根据“今天,美国则掌握了(世界财富)大约50%。”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受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则大发战争财,战后初期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一半以上、出口的1/3、黄金储备的3/4、谷物收获量的1/3,美国成为当仁不让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D正确;一战前美国还属于债务国。A错误;一战后美国成为了债权国,但是达不到世界财富的50%,做不到资本主义世界一家独大的地位。B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与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D。
16.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这里的“多雕”包括(

①有助于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
②恢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③加快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复苏西欧经济。一方面该计划的实施促使西欧经济恢复,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遏制了社会主义力量在欧洲的蔓延。同时,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将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增强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最后,马歇尔计划中有10%左右是投资,有助于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①②④符合题意。C正确;西欧国家的联合是自发的,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对抗美苏保卫安全。③错误。ABD错误。综上故选C。
17.“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

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③④正确。D正确;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①错误。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②错误。因此ABC错误。综上故选D。
18.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刊文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热衷于单边行动且无视欧洲盟友,使持续70年之久的跨大西洋盟友关系陷入“昏迷”。美欧盟友关系的重要表现是
A.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加入欧洲联盟
C.加人“华沙条约组织”
D.加入联合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这是美欧盟友关系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美国不是欧洲联盟成员,B项错误;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C项错误;联合国是国际性的组织,不是美欧盟友关系的重要表现,D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9.老师在历史课上展示了两幅漫画(如图),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A.互利合作共赢
B.大国争霸不休
C.经济发展良好
D.世界爆发大战
【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一战前欧洲大国争霸的局面和二战后的美苏两极争霸格局,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大国争霸不休。
20.“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统治,①错误;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②正确;《联合国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③错误;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④错误,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二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美国和日本。
(3)苏联解体。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登纳的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所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欧盟的建立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各国资源的共享,在联合中求发展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

2
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
12
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1)认识: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原因: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刷,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降碍。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美苏争夺激烈,亚洲爆发了局部战争,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封锁,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等两点)影响: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冷战局面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加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任答两点)
【详解】(1)依据材料一“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是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加剧;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降碍。
(2)依据材料二“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有,冷战双方队伍扩大,美苏争夺激烈;亚洲爆发了局部战争;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封锁;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23.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答案】论题:二战后亚洲国家的奋起。
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拟定论题为:二战后亚洲国家的奋起。论述环节,1947年的印巴分治是二战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体现,而中国恢复香港主权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4.(两战及战后格局)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天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
——罗斯福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美国、苏联;苏联解体;一超多强,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经济实力。
【详解】(1)结合材料一的信息“1914年8月”“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第一世界大战。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两大集团疯狂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1918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1919年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此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暂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地区的新秩序,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到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这样就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天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结合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结合材料三的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根据教材所学得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主要力量,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结合所学和综上材料分析,可以得知,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的是经济实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