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人教版高中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课标要求学科素养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正确认识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性质;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性质。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知识目标1.识记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2.明确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真假判断、正确运用。3.明确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4.明确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让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儿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探究与分享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史记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支判断联结词联结词支判断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3.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小华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整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探究与分享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教材第37页毛主席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诗人联言支联结项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结项联言支2.构成:(1)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2)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示例①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②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③他先是披上大衣,然后走到院子里。④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pqP并且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全真则真,一假则假3.联言判断的真假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示例评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联言判断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探究与分享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感汉泣日:“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1)憨汉之所以不能持竿回家,是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持竿进城的方法,即憨汉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种可能性——前后纵向。从选言判断的角度讲,是他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2)憨汉的话涉及的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但该选言判断没有将对象的可能情况穷尽。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2)选言判断的联结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选言判断的构成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3.分类: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①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②另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2)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3)“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2.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思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探究与分享4.选言判断的真与假:(1)相容选言判断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pqP或者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一真即真,全假则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选言判断的真与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即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pq要么P要么q真真假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示例评析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探究与分享《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墨子曰:“籍设而(尔)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驾)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墨子曰:“焉在矣来。”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彭清生子的双亲并没有遭遇危险,但这一判断反映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条件联系的含义: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会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2.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是有条件的断定某事物情况的存在)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示例3.假言判断的种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某种情况。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真假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q如果p,那么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有之必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真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无之必不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pq只有p,才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真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有之必然且无之必不然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pqp当且仅当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推理。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6.正确运用判断的意义:复合判断1.必要性:2.含义:3.种类:(1)联言判断(2)选言判断(3)假言判断含义、构成、真假、意义含义、构成、分类、真假、意义、要求含义、构成、分类、真假、意义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判断中属于联言判断的是( )①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②屡败屡战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这件事可能是张三做的,也可能是李四做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课堂练习2.微电子科学与遗传工程学都是新兴科学。这一语句表达的是A.性质判断B.关系判断C.联言判断D.选言判断C课堂练习3.一个秘书经常上班迟到。老板很不高兴。有一天,秘书又迟到被老板发现了。秘书对老板说:“对不起,我的闹钟老是出问题。”老板回答说:“这样吧,要么你换闹钟,要么我换秘书。”分析老板所作判断的种类。提示:“要么你换闹钟,要么我换秘书。”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所以该老板是让其秘书做出“二选一”的选择。课堂练习4.下列语句中,哪句是选言判断A.不是鱼死,就是网破B.时已近黄昏,夕阳无限好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D.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A课堂练习5.乘客咨询机场服务台:“飞机能否准点起飞?”服务台回应:“只要不起雾,飞机就能按时起飞。”以下哪项正确地表达了上述断定①如果飞机按时起飞,则一定没有起雾②如果飞机不按时起飞,则一定起雾③除非起雾,否则飞机按时起飞A.只有①B.只有②C.②和③D.①和③C课堂练习6.下列判断是假言判断的是A.小李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事,所以没来上课B.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C.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课堂练习7.下列判断是选言判断的是A.事物矛盾表现的形态不外乎两类,要么是对抗性的,要么是非对抗性的B.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C.他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婴铄D.如果脱离实际,就会犯错误A课堂练习8.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A.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B.为防止圆管内流动的水结冰,则需要且只需要保持圆管内壁面的最低温度在某一温度以上C.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高政选择性必修三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教学设计课题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政治年级高二课标要求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正确认识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性质,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性质。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学习目标1.识记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2.明确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真假判断、正确运用。3.明确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4.明确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重点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的构成、真假判断。难点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材36页“探究与分享”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让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儿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通过设置问题,引入“复合判断”观看课件,分组讨论并思考问题明确复合判断的重要性;讲授新课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通过“鲁迅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加以说明)3.分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通过展示示例,让学生明确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的特点)课件展示教材37页探究与分享学生讨论后,进行点评和总结: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小华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整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构成:(1)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2)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有时可以省略。)(3)联言判断的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通过课件展示总结图表)(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通过教材第38页的示例评析,理解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课件展示教材38页的探究与分享设置问题: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2)选言判断的联结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3.分类: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①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②另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2)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3)“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课件展示教材39页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明确选言判断的分类。4.选言判断的真与假:(1)相容选言判断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真即真,全假则假”图表形式展示(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图表形式展示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课件展示示例评析,理解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课件展示教材40页探究与分享问题: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提示:彭清生子的双亲并没有遭遇危险,但这一判断反映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1.条件联系的含义: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会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2.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是有条件的断定某事物情况的存在)<通过课件展示三组示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假言判断的种类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结合教材示例讲解)4.假言判断的真假通过三组图表揭示假言判断的真假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之必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之必不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之必然且无之必不然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6.正确运用判断的意义: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推理。课堂练习:(题目略,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明确复合判断的含义和分类,并积极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示例,把握联言判断的构成通过课件展示,把握联言判断的真假。理解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分组讨论,并展示理解宣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分类。分组讨论,并展示通过把握图表明晰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通过把握图表明晰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理解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分组讨论并展示积极思考,掌握假言判断的基础知识;通过图表把握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积极思考通过对复合判断含义、分类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复合判断的运用及重要性。通过示例明确联言判断的重要性。图表相对于语言更为形象,通过图表展示,明确联言判断的真假。示例讲解和评析,重在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选言判断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理解选言判断的分类引导学生正确判定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引导学生正确判定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将思政教育融入知识讲解形成对假言判断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板书一复合判断的必要性、含义和分类二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真假判断、正确运用。三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真假判断、正确运用。四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真假判断、正确运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学设计.doc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