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0以内数的顺序》常见问题1问题内容:观察百数表,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问题:随意说出百数表的特点,不能按顺序进行观察】解答内容: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先观察表中所给的“四支数队伍”,引导学生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然后填满,从中抽出一行、一列发现规律,弄清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给数找“家”确立数的位置让学生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问题内容:部分学生在给数找“家”时不知从哪儿开始观察。如题:在百数表中填出58。【学生问题:认为第5行第8个的位置是58】解答内容:第一行是1到10,从第二行开始才是十几,所以,58的星星应该比十位上的数多1行,在第6行。归纳总结:在学生整体感知百数表、探究规律之后对百数表进行一些局部的研究,在熟悉数的顺序中锻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问题内容:填出百数表中49右下角的数。【学生问题:49右下角的数填成50】解答内容:49右下角的数应该在下一行,多一个10,然后再往右一个格,多1,即右下角的数比49多11,应该是60。《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常见问题2问题内容:比较大小时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背景情境进行分析。如题:三位小朋友进行百米赛跑的成绩如下:小红58秒,小明47秒,小刚51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学生问题:只关注了数的大小。小红跑得最快,小明跑得最慢】解答内容:赛跑时,谁用的时间越多,谁就跑得越慢。在这三个数中,58最大,47最小,所以小明跑得最快,小红跑得最慢。问题内容:式和数比较时,不会全面观察,准确比较。如:45+3○27【学生问题:不计算结果就用其中的一个数比大小】解答内容:①让学生明确,符号连接的结果的大小,应该计算出得数,再用得数和数比大小②可以先观察左边算式与右边数的特征,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推理出大小,发展学生数感。问题内容:没有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如题:38和83比大小【学生问题:认为两个数是相等的】解答内容: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或者计数器,理解数位上的数不同,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归纳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时,先看十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字,个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常见问题3问题内容:学生数感差距大。如图:【学生问题:一方面学生缺少估计的方法,容易一味地猜测,所以估计的结容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学生缺少估计的意识,还是习惯准确的进行数数。】解答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估计的含义,引导学生找一个标准(如:10个一份),有根据的进行估计,看看黄花里大约有了几个10朵这么多,从而是学生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在教学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在数数之前多安排学生进行估数练习,以培养学生的估的意识。估数方法:先数出10个(找标准),再估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标准)。问题内容:部分学生不理解“多一些”的含义。如题:小青蛙:我消灭了34只害虫,大青蛙:我消灭的比你多一些。大青蛙可能消灭多少只害虫?(40只、26只、95只)【学生问题:挑最大的数95只】解答内容:此题错在没有理解“多一些”的含义。在这道题中,比34多的有40和95,95比34多很多,用多一些来说不合适,所以只能选40只。归纳总结:在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如果两个数相差很多,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描述;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少,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描述。《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1)》常见问题46.问题内容:部分学生阅读有障碍,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如题:75和80之间的数是()?【学生问题:不理解之间的含义,容易把75到80这几个数都数上】解答内容:数轴对于帮助认数很有效。教师要借助数轴,充分利用数轴,培养学生数感。可以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75到80这两个数,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叫做75和80之间”、“它们之间都有哪些数?”,帮助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2.问题内容:大小比较时,不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有效分析。如题:解决赛跑比赛中的问题,请你根据他们的成绩评选出前三名,把名字写在表格里。【学生问题: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容易简单的把所用的时间进行大小比较,认为数越大,成绩越好】解答内容:在比较赛跑时所用时间时,同等距离所用时间越少,赛跑者跑得越快。帮助学生逐渐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常见问题5问题内容:解题时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如题:36个苹果,每10个装一袋,能装满几袋?【学生问题:部分同学将剩余的几个也算作可以再装一袋。】解答内容:理解什么叫“装满”?同时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重视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并形成表象,逐步理解问题并解决,也为以后除法的学习积累一些活动经验。归纳总结: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得出结果,也可以用数的组成得出结果。问题内容:解决问题分的不彻底。如题:49个苹果,8个装一盒,可以装满多少盒?【学生问题: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分到第5盒时就不分了,可是剩下的还够分一份。】解答内容:让学生亲自分一分,体会一直要分到不能分为止。(分完剩下的数量要比分时一份的数量少)问题内容:部分同学不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题:46个人,吃饭时10人坐一桌,需要准备几张桌子?【学生问题:10人一桌,准备4张桌子。没有考虑剩下的6人还需要一张桌子。】解答内容:让学生画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与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虽然剩下的6个人不够10人,但是在生活实际中,这6个人也要吃饭,所以还是要给他们准备1张桌子,最终的答案是5张桌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