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7.5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7.5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5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
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 之所以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电灯的发明和使用
B.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与使用
C.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D.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如图为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它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发出“CQLMG”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的发明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计算机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4.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
A.爱迪生 B.牛顿
C.瓦特 D.爱因斯坦
5. 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  )
A. 珍妮机的发明 B. 火车机车的发明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飞机的发明
6. “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
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煤炭
7. 有网友对雾霾天气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据专家分析,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8.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动力的发明”应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飞机
9. 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断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的发展 ?? 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10. 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期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蒸汽机的产生 B. 汽车的发明
C. 人造纤维的发明 D. 珍妮机的发明
11.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工业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17世纪后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后期
14. 对下图中甲线、乙线及乙线超过甲线原因的分析,都正确的是(  )
A.甲线为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B.乙线为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为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D.乙线为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15.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 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有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5600万……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0年至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2)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____________(国家名称);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材料二
(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残缺部分按照史实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二所对应的两位发明家的一项重要成就。
(4)1851年举行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为什么在英国陈列的展品中找不到图二人物的主要发明?
18.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材料四 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
(2)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两项发明。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5)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说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AC 6-10CBBBB 11-15DCCBA
二、非选择题
16.(1)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经济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2)略。(要求时间、事件相对应)
17.(1)英国。
(2)自然科学与技术结合紧密(也可以表达为“科技含量高”)。范围广,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改良蒸汽机、制成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不能交换位置)
(4)卡尔·本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汽车的,而1851年举行博览会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言之成理即可)
18. (1)火药;指南针。
(2)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普遍应用。
(3)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4)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
(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和平;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