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世纪末,欧洲的均衡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日本实现脱亚入欧 C. 德意志的统一 D. 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2. “如果不摆脱分裂割据和诸侯纷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结合所学历史,以下哪个国家的发展最符合这一观点( ) A.?英国?????????????B.?美国????????????????????????????????????? C.?法国?????????????D.?德国 3. 推动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 ? ) A. 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 B. “铁血”政策的力量 C.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强大的军事力量 4. 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 A.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 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加强 C. 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 D. 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5.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6. 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战争主要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中( ) A.原料问题 B.劳动力问题 C.市场问题 D.扩大再生产问题 7. 美国领土不断扩张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是在( )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初期 D.19世纪中期 8. 历史上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德国 9. 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剥夺,应全盘否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10. 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沙皇专制 C.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 D.减轻了人民负担 11. 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 ) A.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B.加强了自由贸易 C.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2. 在世界近代史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13. 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4.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 15. 1873年时,日本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材料主要反映出明治维新( ) A.促使社会全盘西化 B.促进工业迅速近代化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 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 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全球通史》 (1)材料中所指的“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导致“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 ? 17. 有人评价林肯说,他是通过个人的殚精竭虑,换来了国家的凤凰涅槃。今天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来探究美国历史上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揭总统之选,追战争之源】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国家的拯救,这是自由的胜利。 ——诗人费罗(北方) “这是最好的借口”,“我们的人民永远不会同意一个黑色共和党人的统治!” ——南方政客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南北双方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析总统之愁,探战争之程】 材料三 1861年7月,北方军队进攻南方的里士满,大败而归。 (3)面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局面,结合所学回答林肯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扭转局面?有何作用? 【叹总统之死,究战争之绩】 材料四 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五 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的意义。 材料六 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5)材料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一 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经济性的改革……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些男性农民,不分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纺织厂。……彼得为保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教育……彼得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雪达科夫《苏联通史简编》 (1)材料一中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哪些方面的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材料二 随着克里米亚(注:克里木)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连成一片,采用有效的、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那些实际上为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材料二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到1910年为止,沙皇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取了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评价两次改革】 (5)两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9. 阅读材料,开展探究。 【步骤一 工业文明的冲击】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图1 美国舰队驶入日本港口 (1)图1体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步骤二 顺应时代的改革】 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图2 日本使团赴欧美考察 图3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图4 东京街头有了电灯 (2)图2、图3反映了明治政府的哪些改革措施?图4说明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步骤三 改革的反思与启示】 (3)1898年,中国也出现了一次重大改革,它被称为什么?结局如何? (4)明治维新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CAD 6-10BDABC 11-15DCCCD 二、非选择题 16. (1)走普鲁士道路,武力完成统一。 (2) 邦国分立、封建农奴制度落后、交通工具不良、封建行会强大。 (3)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扫除了资本主 义发展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17. (1)矛盾表现在劳动力、原料、市场、关税、西部领土方面;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因为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政治上: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经济上: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事件:美国内战结束后,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依据: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作出了杰出贡献。 18. (1)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原因:克里木战争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农奴反抗斗争高涨;部分贵族希望废除农奴制。 (3)理由: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 (5)为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19. (1)1853年和1854年,美国舰队进入日本港口,迫使日本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措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改造日本的教育。变化:提倡“文明开化”;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楼等。 (3)戊戌变法。结局: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