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福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安福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份)

资源简介

命题:甘晶晶 审题:王秋秀
第Ⅰ卷(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A. There will be a snowstorm in a few days .
B. Some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protect local people .
C. The terrible weather will happen in Jiangxi Province .
2. In which direction is the woman going
A. To the north . B. To the south . C. To the east .
3. What is the baby doing now
A. Perhaps the baby is playing . B. Perhaps the baby is sleeping .
C. Perhaps the baby i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
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Wife and husband . B. Waitress and customer . C. Secretary and boss .
5. When is the meeting going to the held
A. Wednesday . B. Thursday . C. Friday .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speed can a tornado reach
A. More than 600 miles per hour . B. More than 600 kilometres per hour .
C. More than 600 metres per hour .
7. How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that American man
A. Interesting . B. Dangerous . C. Forgettable .
8. What causes the force of a the tornado to come into being
A. Very low pressure . B. Big wind . C. Heavy rain .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 might the man be
A. A firefighter . B. A bodyguard . C. A teacher .
10.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man
A. He had been burnt . B. He had been hurt . C. He had breathed in a little smoke .
11. What is the probabl3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 Strangers . B. Wife and husband . C. Teacher and student .
听第8段对话,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 his job
A. He likes his job very much . B. He doesn’t like his present job .
C. He dislikes his job but he has to do it .
13. What’s the man’s future plan
A. To be a main actor . B. To be a director . C. To be a worker .
1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A director and an actor . B. A director and an old professor .
C. A reporter and an actor .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n exam . B. Their favourite lessons . C. A football star .
16. How was the exam
A. It was as easy as the last one but shorter .
B. It was more difficult but shorter than the last one .
C. It was more difficult and longer than the last one .
17. What are they going to talk about later .
A. Another exam . B. A football game . C. A movie .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happened to the snakes before the 1975’s earthquake
A. They were frozen to death . B. They escaped from the earthquake .
C. They slept in their home .
19. When did scientists begin to understand animals react to earthquake
A. Recently . B. Thousands of years ago . C. Hundreds of years ago .
20. Before the day of 1975 Chinese earthquake , chicken .
A. lay eggs as usual B. find worms on the grass C. refused to enter their coop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Thank you for your wonderful meal .
---- ______.
A. No, it was just so-so B. The same to you
C. No, that’s all right D. It’s my pleasure
22. This book tells _____ life story of John Smith,who left _____ school and worked for a newspaper at the age of 16.
A.the;the B.a;the C.the;/ D.a;/
23. ----Do you think the weather is good enough for a picnic
---- Yes . You can’t hope for day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
A. a nicer B. a nice C. the nicer D. the nicest
24. What time do you think ______
A. will Betty come here B. Betty will come here
C. is Betty coming here D. can Betty get here
25.She looks forward every spring to________ the flower-lined garden.
A. visit B. paying a visit C. walk in D. walking in
26. Can you tell us what _____ the train’s delay
A. accounted for B. took into account C. on account of D. on all accounts
27. Being a teacher for many years, he has learned a ______ to remember students’ names.
A. idea B. thought C. trick D. mean
28. Her eyes were red . She   .                   
A. must cry B. must be cried C. must have been crying D. may cry
29. Choosing the right dictionary depends on _____ you want to use it for.
A. what B. why C. how D. whether
30. In the end I lost my ______ and shouted at her.
A. character B. manner C. benefit D. patience
31. Joe , ____ the music. Why _____ you dance like crazy at 2o’clock in the morning
A. turn up, could B. turn to , should C. turn down , must D. turn off , would
32. ----Daddy, can you buy me a new MP3 when you go to Beijing
----You ______ get one if you are admitted to a key middle school .
A. could B. shall C. may D. can
33. The weakness of the diet in Yong Hui’s restaurant lay in ___ it did not offer enough energy giving foods.
A. whether B. what C. where D. that
34. The chairman asked me to ______my speech to 20 minutes .
A. make B. give C. limit D. explain
35. --- I prefer shutting myself in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ll day on Sundays .
--- That’s _____ I don’t agree . You should have a more active life .
A . where B. how C. when D. Wha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Jack Baines is a self-made millionaire, but his beginnings were very lowly. He was the youngest of eight children. His father had a 36 in a cotton mill (纱厂), but he was often 37 to work because of poor health. The family couldn’t 38 to pay the rent or bills, and the children often went 39 . After leaving school at the age of 14, Jack was 40 what to do when Mr Walker, his old teacher, offered to lend him £100 to start his own 41 .
It was just after the war. Raw materials were not enough, and Jack saw a 42 in scrap metal(废弃金属). He bought bits of metal and stored it in an old garage. When he had built up a large amount, he sold it and 43 plenty of money.
Jack 44 working hard. After one year he succeeded in 45 the £100.
By the time Jack was 30 years old he had 46 his first million, and he wanted to 47 this achievement by doing something “ 48 ”. With all his money it was 49 to build a beautiful home for himself and his parents. In 1959, “Baines Castle” was built in the 50 of the Lancashire countryside. It was one of the finest buildings in the country.
Jack has recently sold “Baines Castle” for £500 million, 51 Jack still can’t get used to 52 the good life. He can 53 be found drinking with the locals at the local pub(酒吧).
“I remember being very 54 as a child, but never 55 as a child,” says Jack, “and I will never forget where I came from and who I am.”
36. A. job B. work C. company D. house
37. A. able B. glad C. unable D. eager
38. A. offer B. like C. expect D. afford
39. A. wrong B. hungry C. ill D. bad
40. A. seeing B. wondering C. doubting D. preparing
41. A. school B. farm C. business D. store
42. A. problem B. purpose C. future D. principle
43. A. spent B. borrowed C. wasted D. earned
44. A. enjoyed B. preferred C. promised D. hated
45. A. developing B. saving C. repaying D. paying
46. A. given B. made C. taken D. lost
47. A. remember B. honor C. celebrate D. recognize
48. A. common B. simple C. interesting D. grand
49. A. impossible B. possible C. obvious D. basic
50. A. ground B. front C. spot D. heart
51. A. so B. and C. or D. but
52. A. using B. sparing C. living D. keeping
53. A. often B. never C. sometimes D. seldom
54. A. rich B. poor C. healthy D. well
55. A. proud B. satisfied C. unhappy D. happy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lan worked in an office in the city . He worked very hard and really wanted to take a holiday .
He usually went to the seaside , but one day he saw an ad in a newspaper . “ Enjoy country life . Spend a few weeks at Willow Farm . Good food , fresh air , horse riding , walking , fishing . Good prices .”
“ This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 ” he thought . “ I’ll spend a month a Willow Farm . I’ll enjoy horse riding , walking and fishing . They’ll make a change from sitting by the seaside .”
Four days later he returned home .
“ What’s wrong with Willow Farm ” His friend Jack asked him , “ Didn’t you enjoy country life ”
“ Country life was fine ,” Alan said , “ but there was another problem .”
“ Oh , what ”
“ Well , the first day I was there a sheep died , and we had roasted mutton for dinner .”
“ Fresh meat is the best .”
“ I know , but on the second day a cow died , and we had roasted beef for dinner .”
“ Lucky you !”
“ You don’t understand , ” Alan said , “ On the third day a pig died and we had roasted pork for dinner .”
“ A different roast day .” Jack said .
“ Let me finish , ” Alan said , “ on the fourth day the farmer died and I didn’t dare to stay for dinner !”
56. Alan worked .
A. on a farm B. at a school C. in a restaurant D. in an office in a city
57. Alan usually spent his holiday .
A. by the seaside B. in the country C. in the mountains D. on an island
58. Alan decided to spend his holiday at Willow Farm because .
A. he lived near there
B. he had a good friend there
C. he thought it would make a change from sitting by the seaside
D. he wanted to enjoy the fresh air in the country
59. How many days did he stay on the farm
A. A few days . B. A week . C. Three days . D. Four days .
60. What made Alan return so soon
A. He fell ill .
B. The air there was not fresh .
C. The prices were too high .
D. He was afraid that they would have the dead man for dinner .
B
Passport Control(护照检查处)
If you are arriving at London Heathrow Airport and are not transferring to another flight outside Britain or Northern Ireland,you must pass through the Passport Control and the Customs(海关) immediately after leaving your plane . If you are not from Britain or a citize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欧共体),you must fill out a special form before your passport is examined . This form is called a landing card and should be given to you during the flight to London.
After landing,follow the ARRIVALS signs . Make sure you are in the right channel when you reach the Passport Control . There is one channel for holders of European Community Passports,and a second channel marked “Other Passports”.
Baggage Reclaim Area (取行李处)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Passport Control,follow the signs to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 If you have luggage which is carried in the aircraft hold,it will be delivered to you in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 Look for the sign with your flight number . If you have only hand luggage,go directly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to the Customs.
Customs(海关)
All passengers must pass the Customs after the Passport Control . There is a choice of two channels: Green and Red . If you have nothing to declare,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 If you are not sure about your Duty Free Allowance(免税限额) or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declare,go through the Red Channel . Information about Duty Free Allowance can be found on special notice boards in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 You should study this information carefully whether you are going through the Red Channel or not . Please note that if you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you may be stopped and asked to open your luggage for inspection.
61.All passengers arriving at Heathrow Airport that are not transferring to another flight outside Britain or Northern Ireland ________.
A.must go through either the Passport Control or the Customs
B.must go through the Customs,but not the Passport Control
C.must go through the Passport Control and the Customs
D.don’t have to be examined
62.The underlined word “transferring” means ________.
A.exchanging B.changing
C.replacing D.turning
63.At London Heathrow Airport when reaching the Passport Control,________.
A.all passengers go through the same channel
B.passenger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ose from other countries go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s
C.British people and passeng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go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s
D.all European passengers go through the same channel
64.If you have only hand luggage,________.
A.you may go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to the Customs
B.you should only go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C.it isn’t necessary for you to go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D.it isn’t necessary for you to do anything
65.If you have Duty Free goods,________.
A.you don’t have to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B.you may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C.you must go through the Red Channel
D.you should go through both Green and Red Channels
C
A huge cloud of dust rose and an overpass disappeared . This was the scene in Zhuzhou ,Hunan Province on May 17.Nine people were killed and 16 injured.
Things were similar last year in the Sichuan earthquake .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buried in the ruins and lost their lives . What if we could have warned them
People are always racking their brains to find a way of preventing buildings’ collapse . Bette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help,but they are not a solution.
Just like humans,a building has its own life cycle from “birth” to “death”.If we know when a building is going to collapse,we can repair it in advance or get out of it before it falls.
Now,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ave developed a material that turns red before it breaks . The invention could be used in things like climbing ropes or bridge supports.
The research was led by Nancy Sotto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s Beckman Institute,and Douglas Davis,a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The secret behind the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is a type of molecule (分子).A molecule is a group of atoms held together by chemical bonds . Imagine you and your friends standing in a circle,holding hands . Each person stands for one atom,your hands represent the bonds,and the entire circle represents a molecule . If one person lets go of his or her hands,the molecule changes color.
The research team put the molecule into a soft material . When the researchers stretched the material,it turned bright red for a few seconds before it broke into two pieces . When they repeatedly stretched and relaxed the material,without breaking it,it only turned a little red.
The major problem is that light can get rid of the red color . When the team shone bright light on the molecule,the broken bond was fixed,and the color disappeared.
If the bright light keeps the red color from appearing,the material’s warning system will be useless . Scientists still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before the color changing molecules can be used outside the lab.
66.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introduce
A.The collapse of an overpass in Zhuzhou,Hunan Province.
B.The Sichuan earthquake last year.
C.A material that turns red before it breaks.
D.A way of preventing building from collapsing.
67.The underlined words “racking their brains”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 ________.
A.suffering a lot
B.collecting beyond imagination
C.losing a lot
D.thinking very hard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WRONG statement
A.Thousands of people died from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in the Sichuan earthquake because they hadn’t been warned.
B.There is no building that will never collapse.
C.A new material has been applied to buildings to warn people of collapse.
D.A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can turn red before it breaks.
69.What is the major problem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A.Bright light can get rid of the red color.
B.When the material is relaxed,the color disappears.
C.The material’s warning system is useless.
D.The molecules only change color in the lab.
70.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The color changing molecules are certain to be used outside the lab.
B.There will be no collapse with the help of the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C.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 material can be applied.
D.The problem caused by bright light will be solved by scientists.
D
A serious problem for today’s society is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ld an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es . It is not only a financial problem but also a question of the system we want for our society .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First,employer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retired employees . To make this possible,a percentage of profits should be set aside for this purpose . But when a company must take lifelong responsibility for its employees,it may suffer from a commercial disadvantage due to higher employee costs.
Another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o return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individual . This means each person must save during his working years to pay for his years of retirement . This does not seem a very fair model since some people have enough trouble paying for their daily life without trying to earn extra to cover their retirement years . This means the government might have to step in to care for the poor.
In addition,the government c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are of the old . This could be financed through government taxe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pensions(养老金). Furthermore,some institutions should be created for senior citizens,which can help provide a comfortable life for them . Unfortunately,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shows,this is not a truly viable answer . The government can seldom afford to care for the old,particularly when it is busy trying to care for the young.
One further soluti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or social organizations establish some workplaces especially for the old where they are independent.
To sum up,all these option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Therefore,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options may be needed to provide the care we hope to give to the old generations.
71.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The problem faced by the old in society.
B.Why we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ld.
C.How we can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old.
D.Where the old can go to get their pensions.
7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how can the government help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retired people
A.Set aside some profits to help people with problems after they retire.
B.Increase saving levels of people during their working years.
C.Increase the discounts for food and transport for the old.
D.Make available pensions for those who have retired.
73.The underlined word “viable”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impossible B.practical C.useful D.successful
74.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A.Taking care of the old is mainly an issue of money.
B.Employers should allow their workers to retire at a later age.
C.Becoming independent should be the goal of most old people.
D.There is no sing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old.
75.What is the writer’s main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A.To point out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supporting for old people.
B.To make general readers awar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retired people.
C.To discuss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D.To instruct the retired people on how they can have a happier life.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答题卷
第Ⅱ卷(共35分)
第一节: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各句中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一词,共10分)
76.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our party , we finally gained i on Oct.1,1949.
77. I hope you will always be (充满精力的)when having classes .
78. He a to the teacher for being late for class .
79. We must keep the b of nature to make the world going .
80. Both of the two restaurants have their s and weaknesses .
81. She ________(撒谎) to them about her age to get the job.
82.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b_____________(商人) go to and from Yiwu(义乌).
83. The traffic is heavy . Better walk on the p to make sure you are safe .
84.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 farmers usually have lots of a work to do .
85. Without the teacher’s p , you can’t play with the computer in our classroom .
第二节: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每空0.5分,共10分)
86. The film (使他回想起)what he had seen in China .
87. (如果时间允许),she will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meeting .
88. Generally speaking , children are (充满了好奇心).
89. He (将受益于)the new ways of doing business .
90. I think than him .(没人比他更仔细了)
91. It was that she left last night.(昨晚直到我返回来她才离开。)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请就下面居伊·德·莫泊桑的资料,写一篇人物简介,以便刊登在《英语辅导报》上。
1.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大师;
2.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国诺曼底一个普通家庭;
3.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的母亲培养他写诗,母亲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启蒙老师;
4.1871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写作,作品深受人们喜爱。《项链》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5.他的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并以惊人的故事结局而著称。
【注意】1、可适当增加细节;2、不要逐条翻译;3、100词左右;4、专有名词: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Normandy诺曼底,The Necklace《项链》。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答案命题:王泽波 审题:王顺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 )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2.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3.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4.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但有的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减少了阻力”,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资政新篇》
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5.“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
6.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两国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的相同点是( )
A.都由选举产生 B.都有召开议会的权力
C.都对议会负责 D.都是议会的最高领袖
7.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 )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 ④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8.古代的中国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史载三国时曹操每日带人登观稼台,观看各处的庄稼长势,察看天气,测定晴雨,及时告知田间耕作的百姓。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 )
A.以农立国 B.抑制商业 C.封建迷信 D.以民为本
9.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搭配准确的是( )
A.商周—铁器 B.秦汉—青花瓷 C.唐宋—青铜器 D.明清—棉布
10.江宁会馆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侧,是南京药材商人为经商方便于清嘉庆12年(1807)在圆觉寺的基础上集资改建而成的,它具有祭祀神灵、交流信息、方便起居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会馆是清代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清代工商业会馆具有浓厚的地域观念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古代中国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1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3.清代前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富国强兵 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
14.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6.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1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8.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9.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20.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1.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近代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23.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这一事件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当地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没有成熟
C.外商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障碍
24.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激烈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5.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丽华公司纽扣柜台高悬‘每人限购一只’的字样。外滩中央银行门前天天拥满挤兑黄金的人群。……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 史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伴随着 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 和 。
27.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 ,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28.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 与 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 与 分离。
三.非选择题(29题16分,30题12分,31题12分,共40分)
29.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4分)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6分)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6分)
30.(12分)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
材料2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3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4分)
(2)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3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
1923年,褚辅成与友人筹资36万元,在嘉兴南湖畔创办,主要生产黄纸板卷筒,这是嘉兴市区最早的机器工业。但是,日商凭借免税权利压价倾销,黄纸板价格暴跌。禾丰厂大量积压,到1927年底,负债达60万元,不得已宣告破产停业。
材料2 后来,褚辅成将禾丰厂卖给了上海商界人士竺梅先、金润庠。在此基础上,筹设民丰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褚辅成被推选为理事。1932年,民丰联合当时国内5家纸板厂,组成中国纸板同业联合会,共同抵制日货。1937年11月民丰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
材料3 抗战胜利后,民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同年3月,褚辅成在上海病逝。他在遗嘱中说道:“余早读儒书,忘存报国,50年来,无敢间息,所憾国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救国。所期爱国之士,至诚团结,共图国事,永奠邦基……”褚辅成带着未竟的心愿,抱憾而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2001年《浙江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禾丰、民丰厂发展陷于困境的相同原因。(2分)
(2)材料3中民丰账面资金膨胀,但濒于破产的原因是什么?(4分)
(3)通过以上材料中褚辅成一生的实业经历,你对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命运有何认识?(6分)命题:朱少华 审题:王志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在下列通项公式中,一定不是数列2,4,8,…的通项公式的是( )
A. B.
C. D.
2.在中,,则A为( )
A.60°或120°    B.60° C.30°或150 ° D.30°
3.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那么 与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 D.不能确定
4.( )
A. B. C. D.
5.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已知,则( )
A.12 B.20 C.40 D.100
6.在△ABC中,若,则角A=( )
A.30° B.60° C.120° D.150°
7.在等差数列中,前四项之和为40,最后四项之和为80,所有项之和是210,则项数 为( )
A.12 B.13 C.14 D.15
8.已知中,a=5,b = 3,C = 120°,则sinA的值为( )
A. B. C. D.
9.在△ABC中,,那么△ABC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0.等比数列的首项=1,公比为q,前n项和是,则数列的前n项和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那么等于 .
12.已知△ABC的周长为10,且,则cosC= .
13.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个图中有 个小正方形。
14.在△ABC中,B=135°,C=15°,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15.在等比数列中,,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2+12+12+12+13+14=75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2,BC=6,CD=DA=4,
(Ⅰ)设,BD=y,用表示y;
(Ⅱ)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7.(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是递增的等比数列,,,
(Ⅰ)求通项公式;
(Ⅱ)设等差数列各项为正,其前n项和为Tn,且T3=15,又成等比数列,求Tn。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航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在湖面上航模航行的速度,采用如下办法,在岸边设置两个观察点A、B,且AB=80m,当航模在C处时,测得,,经过20秒后,航模直线航行到D处,测得,,求出航模的速度。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前n项和为,且,,
(Ⅰ)求通项;
(Ⅱ)设,求数列前n项和。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Ⅰ)求角A;
(Ⅱ)若,,试判断的形状。
21.(本小题满分14分)
设二次函数,当时,的所有整数值的个数为g(n),
(Ⅰ)求g(n)表达式;
(Ⅱ)设,,求;
(Ⅲ)设,,求。命题:肖兴洪 审题:周小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自全国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级公安机关成功打掉涉黑组织130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万多名,遏制了罪恶犯罪发展蔓延势头,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此回答2---3题
2.国家通过“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国家性质上看,这表明( )
A.国家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在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裸官”已经成为当前官场亚文化——一些官员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将家属移居海外,为自己外逃做准备。“裸官”的存在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②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③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 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
A.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B.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C.不利于团结台湾人民,维护国家统一 D.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
5.太原市首次尝试“海选”社区干部,剪子湾社区居民投票率达到90.9%。对“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区干部与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海选”充分保障了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 ②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③“海选”有利于调动选民积极性,应取代其他选举方式 ④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帐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尊重和维护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B.使村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为学习政治生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这节课,小东在网上搜集到以下素材:
①某中学通过网站向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 ②一些村民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为顺利抓获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创造了条件 ③某选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亚运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据此回答7-8题
7.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8.通过以上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D.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民主监督的有( )
A.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
B.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C.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向有关部门求助
D.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反对意见
10.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 )
A.基层政权组织 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1.国务院某参事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不能遵守制度,在网试上“种菜”“偷菜”,工作态度不端正,于是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参事是通过何种方式行使监督权
A.舆论监督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信访举报制度 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12.“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加强舆论监督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13.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表现在 ( )
①可以罢免不称职的人大代表
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③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被誉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四年多以来,网站的访问量稳步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提高。这一网站的建成与运行表明了 ( )
A.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B.公民能更好地监督权力机关的工作
C.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D.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
15.漫画是在强调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 ( )
A.依法行政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增强服务意识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011年12月,吉安市某村进行了选举村民委员
会主任的活动。28岁的王某不仅自己参加了投票选
举,而且还把自己89岁的奶奶也背来参加投票选举。
参加竞选村委会主任的三位候选人都进行了竞选演说,并当面回答了村民提出的问题。之后,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成员。据此回答16~17题。
16.上述选举方式是 ( )
①直接选举 ②差额选举 ③间接选举 ④等额选举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民自治组织 ( )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
③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机关的建设
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井冈山市的4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由市儿童活动中心举行的“小人大代表知识培训班”。他们中有5人列席旁听了2010年3月13日开幕的井冈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小学生列席旁听人民代表大会 ( )
A.是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
B.是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
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D.有利于增强人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19.某地有一懒汉打电话要求“110”代买早点,当地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后感到左右为难。但想到“110”的“有警必接,有求必应,有险必救”的承诺,还是买好早点送到求助者家中。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A.给懒汉送早点是警察的职责
B.求助“110”送早点是群众的合法权利
C.哪些事情该找政府,哪些事情不该找政府,体现出公民政治素养的高低
D.公民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以改进政府的工作
20.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并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 )
A.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的工作原则
C.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D.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21.某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贩占道经营,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造成了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劝其离开无效,遂依照《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没收了这些小贩的商品。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B.是合理行政,但欠合法,应当先对小贩讲清道理
C.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
D.城管执法人员侵害了小贩的合法权益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请选择适当的选项完成下图 ( )
① 监察机关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 政协监督 ④审计部门监督
A.① 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去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回答23~25题。
23.上述材料表明
A.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B.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24.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活动说明了全国人大行使
①立法权 ②决定权 ③监督权 ④任免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行
A.民主选举制 B.民主决策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政 治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50分)
26.(10分)
危难时刻,祖国接你回家。2011年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武装分子袭击我驻利比亚机构和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派船、派飞机等措施展开撤侨行动。在希腊、埃及、马耳他等国的帮助下,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从利比亚撤回中国公民达到35860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中国在利比亚人员的撤离行动无论是速度、效率还是成果,都令世界惊叹不已。
(1)我国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着什么职能 (4分)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我们的政府为什么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分)
27.(20分)
2012年2月21日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2年3月31日前,向相关部门提出。
(1)《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决策?(8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意义。(12分)
28.(20分)
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2 987名代表中,各方面人士均有一定比例,其中工人农民555名,知识分子631名,干部968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80名,人民解放军268名,香港特别行政区36名,澳门特别行政区12名,归国华侨38名。他们将肩负人民重托,履行神圣职责,共同谋划共和国发展的大计。广大人民群众届时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话、短信互联网络、博客等途径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将审议和表决”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1)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现象? (10分)
材料二 2011年11月12上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2011年第五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在厦门举办,来自天津、河北、山西、香港、澳门、解放军等27个选举单位的近20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这期班的学习。这期学习班围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代表的政治素质与法律素养,安排了关于宪法与代表法的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专题报告;同时,安排了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的专题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我国审判制度的专题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我国检察制度的专题报告。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的意义。(10分)
安福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2)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分)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3分)
③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代表民意,直接决定着国家决策的质量和效能。通过对人大代表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议政能力,进一步提高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有利于使他们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4分)
行政机关
新闻舆论与公众监督
司法监督
w.w.w.k.s.5.u.c.o.m
w.w.w.k.s.5.u.c.o.m
群众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监督命题:朱侃杰 审题:刘伟山
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全对得4分。)
1.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质点做曲线运动,运动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D.曲线运动一定不可能是匀变速
2.如图所示,某人游珠江,他以一定速度面部始终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江中各处水流速度相等,他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
3、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
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
D.c的线速度比a、b的大
5.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圆锥顶上,
如图4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线的
张力为FT,则FT随ω2变化的图象是图4中的
6.地球半径为R,在离地面h高度处与离地面H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A. B. C. D.
7.甲、乙两名滑冰运动员,m甲=80 kg,m乙=40 kg,面对面拉着弹簧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滑冰表演,如图5所示,两人相距0.9 m,弹簧秤的示数为9.2 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人的线速度相同,约为40 m/s
B.两人的角速度相同,为6 rad/s
C.两人的运动半径相同,都是0.45 m
D.两人的运动半径不同,甲为0.3 m,乙为0.6 m
8.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
度200 km,运行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
出的是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9.如图二所示,一阶梯高宽都为0.4m,一球以水平速度v飞出,欲打在第四级台阶上,则v的取值范围是
A.m/sB.2 m/s C. m/s D.2 m/s 10.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过21小时的太空飞行,返回舱于次日安全着陆。已知飞船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4所示,飞船在飞行中是无动力飞行,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
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C.飞船的向心力逐渐增大
D.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减少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 理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全对得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1.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Δs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s = 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 = 0.1m,h2 = 0.2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m/s;
(2)物体经过B时竖直分速度为 m/s,
速度为 m/s;
(3)抛出点在A点上方高度为 m处。
12.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s后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45 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成60 角,
则落地速度v= m/s,水平射程s= m。
13.如图六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半球形金属壳滑到最低点的
速度大小为v,若物体与球壳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物体在最低点时
对球壳的压力为 ,物体受到摩擦力为 。
三、计算题(共42分)
14.(10分)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 = 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 =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请求出:
(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15.(10分)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h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 m,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多少m?
16.(12分)如图七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0 和60 ,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右两方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17.(12分)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细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点,下端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当把细绳拉直时,细绳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θ=60°,此时小球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1) 当球以角速度做圆锥摆运动时,细绳的张力T为多大?水平面受到的压力FN是多大?
(2) 当球以角速度做圆锥摆运动时,细绳的张力T′及水平面受到的压力FN′各是多大?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呜咽yè 绦虫tāo 便宜biàn 逡巡qūn
B.笑靥yè 俨然yǎn 踌躇chóu 蹙缩cù
C.黏液nián 木榫sǔn 脊梁jí 帷幄wò
D.疲惫bèi 錾银zàn 草窠kē 搭讪s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纨绔 桅杆 蘖根祸胎 东施效颦
B.膏梁 俨然 拂反盈天 饿殍满地
C.厮混 烟霭 锲而不舍 十恶不敕
D.盥洗 瞋视 再接再厉 皮开肉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日前,省文联组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活动,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纷纷舞文弄墨,组委会收到了不少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B.王武庆称:“我们的拍卖行这几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卖工作,一般说来,流失文物会通过外交途径或竞拍收回。但有限的经费对于上不封顶的文物拍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C.关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压力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相结合的考试招生制度。
D.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座,下车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问:“刘永行先生,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名为中国第二首富,称刘氏家庭的资产为8亿美元,这个评估准确吗?”
B.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
C.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北京市民关注的话题。调查显示,北京公众对北京市气象局日常发布的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关注度很高,大风、沙尘暴以及高温预警排在关注度前三位。
D.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B.有家长担心,“校长实名推荐制”会引发高校招生大战更加惨烈,一旦名校都通过这种方式揽才,这项制度不知还能走多远?
C.结冻的植物油到底是不是好油?商家没有回答好与坏,外标签上通常这么解释:“本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凝固、析出属产品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放心食用。”
D.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产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的文字、图片等讲究精美,是完全必要的。
6.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而死。(《红楼梦》)
B.地藏庵的两个姑子来到贾府,受到宝钗的冷遇,便到了惜春的住处。她们说到修善果等,见能引起惜春的共鸣,便巧言激惜春出家。最后,惜春不顾大家的劝阻把头发剪了,执意要出家。(《红楼梦》)
C.“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美拉达选择时,虽然爱斯美拉达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作了上述回答。(《巴黎圣母院》)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这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慧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7.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在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8.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将发生的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被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栗,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成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 ”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日:“事急矣,番江门兵未舍。亟出犹可免。”震骂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掠,自诬服 掠:掠夺 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D.道同风震降 风:劝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童逸而牧舍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2.下面一则短文,断句恰当的一项
今 商 君 吴 起 大 夫 种 之 为 人 臣 是 也 其 君 非 也 故 世 称 三 子 致 功 而 不 见 德 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
A.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B.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C.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D.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4分)
译文:
(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4分)
译文:
(3)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4分)
15. 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试使山东之国,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贾谊《过秦论》)
(4)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7)明明如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8)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21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6.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横线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4分)
请求更换曲目→____________→伫立纪念碑前→____________→终被乐团录取
17.①文章中多次描写“雪”,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②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18.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请分点回答)(5分)
19.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为了说明他富有个性,与众不同。
B.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C.“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爱国主义的教育,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朱丹流着泪离开终试教室后,大师明白了当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于是决定正式录取朱丹,并来到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朱丹。
E.这篇小说告诫我们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F.“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一句,揭示了文章中心,深化了文章主题。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托物寄意是《囚绿记》的一大特点。“物”即绿色的“常春藤”,“情”或“意”即通过“绿”展现出的生命希望,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如,“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朝气蓬勃的“绿影”在作者眼里是生命、希望的化身;“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即使被当作“绿友”一样被幽禁,但仍改变不了常春藤向阳的决心,这种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不正与作者不谋而合吗?由此作者发出“植物是多固执啊”的由衷感叹,其实也是对它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的赞叹。
请从松、竹、清风、明月中选择一例,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50分)
《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从不同角度理解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二、三(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四、(28分)
13.(1)(4分)
(2)(4分)
(3)(4分)
14.(1)(4分)
(2)(4分)
15.(8分)(1)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_ (6) _____________ _
(7) _____________ _ (8) _____________ _
五、(21分)
16.(4分)
17.(1)(4分)
(2)(4分)
18.(5分)
19.(4分)( )( )
六、(15分)
20.
200
七、(50分) 作文题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命题:刘山柏 审题:刘文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分别处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2层。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则A、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
A.m、n B.3、7 C.m-2、10n D.m+2、n+10
2.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 , 共有 16 种 ,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氧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 , 所以又叫都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 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3.下列电子式或结构示意图表示合理的是
A.CO2 B.MgCl2 C.HCl D.S2ˉ
4.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 0.751732 1.021833 0.741934 1.172035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80× B.1.10× C.1.20×  D.0.70×
5.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Y
A.只有③正确 B.①②③④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②③正确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H2Se
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非金属性:F>Cl>S>Se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只有① D. 只有⑥
7. 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O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A.NaOH、H2O、NH4Cl B.KOH、Na2O2、(NH4)2S
C.MgO、CaBr2、NaCl D.Al2O3、HCl、MgCl2
9.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共价键断裂,又有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是
A.2Na +2H2O = 2NaOH + H2↑
B.SO2+2H2S = 3S+2H2O
C.Cl2 + H2O = HCl + HClO
D.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6H2O
10.电子表所用的某种纽扣电池的电极材料为Zn和Ag2O,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
电池总反应式为:Zn+Ag2O=ZnO+2A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是Zn,负极是Ag2O
B.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
C.理论上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KOH的浓度不变
D.该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1.对于A2+3B2 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B2)=0.8 mol·L-1·s-1 B.v(A2)=0.4 mol·L-1·s-1
C.v(C)=0.5 mol·L-1·s-1 D.v(B2)=42 mol·L-1·min-1
1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 + 2B(g)xC(g) + 2D(g),在2 L密闭容器中,
把4 mol A和2 mol B混合,2 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 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
vB = 0.2 mol · L – 1 · min –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 3
B.B的转化率为20%
C.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1.4 mol · L – 1
D.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0.94倍
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mol·L-1·s-1)表示且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 2C B.A+3B 2C
C.3A+B 2C D.A+B C
14.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 + 3B(g)2C(g) 在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①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 3 : 2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②⑥⑧ D.③⑦⑧
15.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原子与氯气反应生成食盐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燃烧可看做“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16.在25℃,101 kpa下,1 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 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P4(s) + 5O2(g) = P4O10(s) ; 4P(s) + 5O2(g) = P4O10(s),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高
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高
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二.综合题(共52分)
17.(9分)
已知2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572 kJ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kJ。
(3)与化石燃料相比,利用氢能源很多优点,请说出其中一点 。
18. (10分)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感谢B2C的形成过程
(4)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
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D相遇有白烟生成,则C的电子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14分)
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的元素。其申Y、W位 于同一主族,Z、W位于同一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Z是同一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与Z相同,但X为非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司题:
(1)W的元素名称是_____。
(2)X2Y2的电子式是_______。
(3)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4)Z2WY3与X2WY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的装置,烧杯中盛放的溶液为X2WY4,接通电流表G后,指针发生偏转,此时,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
(6)若把铜片放入X2WY4溶液中,溶液无明显的变化,若在X2WY4溶液中加入X2Y2后,观察到铜片附近的溶液变蓝色,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1.(9分)
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2C(g)+2D(g),2min末反应达到限度,生成了0.8mol D。请填空:
(1)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的浓度为 。
(2)A的转化率为 。
(3)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 学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9分)
(1) (2) (3)
18、(10分)
(1) , (2)
(3)
(4)
19、(10分)
(1)
(2)
(3) ,
(4)
20、(14分)
(1) (2)
(3)
(4)
(5)
(6)
21、(9分)
(1)
(2)
(3)命题:杨 坚 审题:曾海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1~3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③国最可能的是
A.尼日利亚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在图中四个国家,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①到④ B.由④到①
C.由③到① D.由②到③
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而到了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在8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一个亿。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6亿,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结合下图,完成4~6题。
4.关于印度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 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过渡型
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低于1%
5.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
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②劳动力短缺
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7题。
7.某一封闭区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
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读2008年广东省人口数及构成图表,回答8~9题。
8.2008年广东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72.4% B.63.4% C.44.0% D.36.6%
9.在三角坐标图中,能正确表示2008年广东省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A B.b C.c D.d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曲线的两幅图,完成10~11题。
10.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12.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下图为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在O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高科技区
14.决定图中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水平 B.地租高低
C.环境质量 D.发展历史
15.下表为某地农民平均年收入构成情况,该地的农业地域类
型最可能是
收入来源 乳产品 牛肉 花卉 小麦 其他
比例(%) 20 15 35 20 10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据此完成第16题。
类 型 甲聚落 乙聚落 丙聚落 丁聚落
零 售 日用品 √ √ √ √
中级消费品 √ √ √
高档消费品 √ √
特殊定做商品 √
学 校 小学 √ √ √ √
中学 √ √ √
地方性大学 √ √
重点大学 √
16.关于各聚落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
B.乙聚落等级最高,数目多,服务范围广
C.丙聚落等级较低,数目少,服务范围广
D.丁聚落等级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
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18.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酸雨
20.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事实说明
A.没有土地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B.温室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唯一手段
C.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D.“温室无土栽培”是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
22.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3.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24.下列关于各国建筑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层摩天大楼,而美国城市的中心及四周的建筑物高度相差不大
B.欧洲建筑更为传统,美国建筑更具现代风格
C.美国与中国建筑的共同点是都有围墙
D.近代产业革命后,欧洲人口和工业向城市大量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区也建起了高层建筑
25.下列不属于世界大城市带的是
A.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B.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
C.欧洲西部城市带 D.北美西部城市带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 理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中交通网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 ,原因是 。(3分)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 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 。(3分)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中, 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 ; 地是低级住宅区,原因是 。(6分)
2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1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材料1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
  。(2分)(2)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2分)(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分)
 
(4)从材料2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是   、    、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8、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9分)
(1)图甲中虚线代表 国家,实线代表 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 。(3分)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2分)
(3)表中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2分)
(4)根据表中的资料,在图2-17中画出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曲线图(自己设计图例)。(2分)
2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图中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是 ;这是因为 。
(2)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地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① ;② 。
(3)该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国家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优点?
① ;② ;
③ 。
(4)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发展的 生产也属于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30.读右图“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各农业区的区位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1)A处宜发展 ,理由是 。
(2)B处宜发展 生产,其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 。
(3)C处宜发展 ,理由是既靠 ,交通便捷,又靠近 ,能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地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