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土壤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土壤的哪些性状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2、通过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对土壤有哪些保护作用 3、知道水土的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和危害性,懂得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 4、科学方法,继续巩固对控制变量实验法的理解 5、思想情感,加强保护土壤重要性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植物生长依靠土壤,因为土壤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的形成依赖于植物。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下面来学习两者的关系。 【新课教学】 土壤支持植物生长 提问复习前一节土壤的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 以上三种类型的土壤主要区别在哪里?(固体颗粒大小的不同) 猜想,固体颗粒大小不同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启发学生:三种颗粒好比芝麻、黄豆、核桃,彼此之间空隙大小如何) 活动1:不同土壤的水分状况(图示p10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 思考: 1、这个实验中控制哪几个量相同,哪几个量不同,为什么? 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观察得到: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持有能力不同: 其中,粘土的持水能力>壤土的持水能力>砂土的持水能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由于固体颗粒大小不同,造成彼此空隙不同,所以持有空气的量不同, 砂土的持气量> 壤土的持气量 > 粘土的持气量。 小结: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砂土的通气性能好,但是保持水的性能很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是容易积水,透气性很差,造成植物烂根;壤土颗粒适中,透气性和持水性都不错,有利于植物生长。 过度设问:除了水分和空气以外,土壤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什么?——养料即肥料 活动2:观察土壤性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105,多媒体演示) 观察比较一个月以来的记录情况: 土质 是否透气 是否浇水 生长情况 1号:肥沃的土 浸泡在水中,不透气 浇水 不良 2号:肥沃的土 空气中,透气 浇水 良好 3号:肥沃的土 空气中,透气 不浇水 不良 4号:沙子 空气中,透气 浇水 不良 思考: 1、2号花盆中的植物为什么能生长良好?从中说明植物良好生长需要吸收哪些物质? 2、1号花盆与2号花盆比较,说明_________ 植物必需吸收一定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应比较____与____。 土壤应该有一定的养分,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应比较___与 ____。 3、这个实验中,哪几个组是以对照组出现的? 小结: 土壤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空气和养分,才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如果缺乏某一种,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阅读:多施化肥好吗? 从中体会化肥对农业生产的两面性,分析利与弊的关系。 过渡设问: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反过来,植物生长对土壤有何影响呢? 2、植物保护土壤 已经了解到植物生长对土壤有利的地方:土壤的形成依赖于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的残体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土壤的肥分。还有哪些作用呢? 活动3: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比较(内容p106) 水平 15°倾斜 45°倾斜 裸地 草地 思考与讨论:1、这个实验要说明什么问题? 2、草地为什么能保持水土,使之减缓水土流失? 3、讨论在水平情况下,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比较时,总共有几个量?控制了哪几个量保持一致? 4、在自然界中,这样的水土流失会造成什么后果? 通过活动可以知道: 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的颗粒紧紧粘在一起,植物的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的冲击。 保护植被的重要性,阻止滥砍滥伐。 阅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体会人为对自然界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阅读:荒漠化向人类敲响警钟。体会到自然界对人类的反作用,危机感和紧迫感。 四、作业: 1、了解当地耕地减少的原因(近10年) 2、学习了《植物与土壤》后,有何感想? 3、作业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