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契丹政权的兴起、北宋的建立以及政权间的关系。 2.通过探究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虽然并立政权之间存在战争,但是在战争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西夏的战争与和议。 2.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热播剧《赘婿》讲述了由郭麒麟饰演的赘婿宁毅入赘苏家之后的故事,前十几集围绕武朝的“岁布”贸易展开,也提到了三个相互对立的国家对立的局面,这里的三个国家和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局面有什么相似之处?让我们走进这节课来了解。 【新课讲授】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辽)政权的建立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 材料: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教师活动】提问: “他”是谁?做了什么事? 1、时间:10世纪初 2、建立者: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3、都城:上京临潢府 4、发展: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二)西夏的建立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 材料: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教师活动】提问: “他”是谁?做了什么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建立者:党项族首领元昊 3、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4、发展: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和经济,还创造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 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中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过程: (1)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互通使节。 (2)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潭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到达潭州城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 ???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大宋皇帝为什么要给大契丹皇帝岁币? 3、檀渊之盟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檀州旧称檀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檀渊之盟” 作用: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教师活动】提问:西夏向宋称臣为什么宋要给西夏岁币? 1、北宋与西夏的战争: (1)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严重。 (2)西夏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北宋与西夏的议和 (1)议和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深化探究 辽与西夏的共同点: (1)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以游牧为主。 (2)都受汉人文化的影响,学会农耕。 (3)与北宋关系时战时和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